媒体报道

贵州省文联主办《南风》劲吹文艺期刊创新风

2016-02-01 来源:贵州日报 陆青剑
  新年伊始,为扛起青春文学大旗,挖掘和培养青年文学人才,偏居贵州一隅的《南风》杂志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全国青春文学大赛,将向全国征集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各种文体。

  正是秉持这种全国视野和创新精神,贵州省文联主办的《南风》文学杂志,以其时尚活泼的视觉设计,生动清新的文字内容,在全国期刊大军的挤压下脱颖而出,日渐成为年轻读者的阅读喜爱。

  历经35载寒暑的《南风》,当初是一份具有青春文学气息的言情小说月刊,其定位最初为民间文艺杂志。为适应市场,《南风》杂志在阵痛中转型,反复尝试,以借船出海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代理广告发行业务。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0年间,《南风》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在中国文学期刊阵营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2010后,受到阅读空间和阅读渠道的多元化影响,《南风》在竞争中日渐低迷,发行市场迅速萎缩,经营出现亏损。如何办刊,《南风》在新的抉择和考验面前艰难前行。

  2015年获评我省文学界“黔山七峰”之一的冉正万,于2013年8月领军《南风》,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扭转被动局面。

  内容为王,培养核心竞争力,强化编辑服务意识。《南风》不仅在编辑上主抓名编辑、名作者效应,强化编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段,主动约稿,主动与读者沟通,建立长效机制和编辑考核办法。同时,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改变原来的“闭门造车”格局,积极走向市场,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办刊,提高读者的主人翁意识。每月定期开展读者月活动,与读者亲密接触,了解读者最想看到些什么内容。对两大读者群即大学生和白领做问卷调查,不断推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文章。开辟专页,让读者与编辑互动,听取读者合理意见,使刊物和读者融为一体,培养读者对《南风》的忠诚度。

  通过开通微店、淘宝旗舰店,在拓宽网上销售平台的同时,也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强化杂志与读者的关联度。据统计,短时间内,《南风》官微已拥有近3万人的粉丝群。2014年12月拍摄由《南风》小说改编的微电影《百夜失眠》,拍摄团队、演员、编剧均由《南风》粉丝构成。该微电影在优酷、土豆等门户网站产生不少点击量,又给《南风》以影视剧扩大杂志影响力予启示。

  《南风》还给自己量身定做了宣传片,通过参加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开展的活动,吸引外界目光,吸附投放广告,使《南风》从2013年9月起一改零广告的尴尬局面,2014年广告收入增长80%,2015年广告收入比上年增长60%。《南风》告别了原来单靠发行走天下的营销模式,实现真正意义的多条腿走路。

  在狠抓固定发行和二次销售的努力下,《南风》2015年贵州地区的订阅发行量猛增,比上年增长近200%。随着发行量的增加,《南风》在贵州本土市场上扩大了话语权空间。盘活各地经销商滞销退回的书刊,对其进行二次销售,降低成本压力。

  与本地便利店企业——红华便利达成战略联盟,进行多种经营,也是《南风》的探路之举。在贵阳市100家中高档社区便利店独家销售《南风》杂志;与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下的礼拜八便利店和大家乐便利店开展期刊销售合作,扩大了《南风》在省会城市的影响。先后与余庆县龙家镇合作举办“秘境龙家”全国摄影暨征文大赛,与凤冈县文体广电局合作编辑出版《凤冈乡风民俗志》,与贵州民族大学合作举办首届“南方节拍·多彩青春”全国诗歌大赛,与贵州省三诚酒业公司合作开发“南风酒”,使《南风》的经营呈现多元化格局。

  “我们以制度管人,而不是以人管人,形成了《南风》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南风》以团队的形象出现,不是以个人的形象出现。这一点对改制后的《南风》而言,既是公司化的必然之举,也是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南风》杂志社社长、主编冉正万强调说。

  30余载,岁月倥偬,《南风》于困难之时而立,着力书写我省文艺期刊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和创新挺进的文化追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