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海南民间文学期刊涌现 经费短缺部分转阵互联网

2016-01-18 来源:新华网 李磊

  近期,有媒体报道了近年来在文学爱好者热情的浇灌下,我省多个市县涌现不少民间自办文学刊物的文学现象。

  这些民间自创的文学期刊不同于各地文联、作协主办并提供经费的文学期刊,它们的存在完全凭借着作者和编者们的一腔热情,经费完全靠自筹资金。如今一些文学期刊因经费短缺,已将阵地移师网络。在互联网时代,文学爱好者们如何开拓新的展示平台,也成了摆在民间文学期刊创办者们面前一个现实问题。

  印刷费用阻碍不了文学期刊发展

  “网络有网络的好处,但再也找不到那种白纸黑字的感觉了。”乐东黄流文学期刊《流韵》执行主编黄泽超说,文学爱好者们还是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够变成纸质文学期刊上的白纸黑字很在意,尽管出版周期过长,但这些期刊更像是一个对于他们作品的肯定和犒赏,“有一种受到肯定的荣耀感!”

  在许多对纸质印刷品抱有怀旧之情的老年人看来,创办纸质的文学期刊更像是一种退休后的自娱自乐,尽管印刷费用高昂,创办纸质版文学期刊的热情依旧没有减退。去年,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退休老人陈鸿汉自筹资金创办了文学期刊《黄流楹联》,通过在期刊上发表“楹联”这种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形式,来凝聚当地文学创作爱好者,目前《黄流楹联》期刊已经出版第二期。

  “此前没有网络的年代,印刷费甚至比现在还要高昂,也没听谁说办期刊嫌印刷费用高。但那时候谁的作品能够登上文学期刊,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我觉得印刷费用并不是阻碍这些文学期刊发展的原因,只要文学爱好者们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不变,纸质的文学期刊就一定有市场,网络可以与纸质印刷的期刊互补。”陈鸿汉说。

  网络发表作品方便作者交流度高

  “我们很多民间文学期刊的阵地已经转移到了网上,以避免因为经费原因,作者们的作品发表不出,造成他们创作积极性的降低。”乐东黄流镇民间自办文学刊物《流韵》的执行主编黄泽超在采访中这样告诉记者。

  在黄泽超看来,本土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是印刷经费阻碍不了的,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他们总能在各种不同的平台找到施展才华的阵地。

  如今,《流韵》期刊和许多民间自办文学期刊一样,在天涯社区上开设了专栏,文学爱好者们可以在上面与期刊编辑们交流文学心得,这些期刊的“粉丝”们在网上的文学讨论格外活跃,不少作者等不及作品在期刊上发表,就直接将文学稿件贴在了专栏中。这些用互联网展示自己作品的文学爱好者,有初出茅庐的90后,也有从事多年写作,却刚刚学会用电脑的耄耋老人。

  在采访中,不少民间自办文学期刊的编辑们都表示,移师网络,这既是因纸质文化期刊经费短缺的一种无奈的妥协,也是一种在网络时代的与时俱进。

  黄泽超坦言,尽管《流韵》期刊目前因为印刷经费出版受到了些困扰,相对于一年一期的纸质版期刊,文学作者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方便、作者之间交流度也高。

  民间文学期刊需要融合式发展

  “近些年我也注意到海南民间文学期刊大量涌现的现象,当民间文学爱好者作品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省作协也将在他们中发掘一些写作人才,充实到作协中。”省作协专职副主席梅国云表示,民间自办文学期刊凭借着一群地方的文学爱好者的热情,能够茁壮成长,地方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扶持帮助他们,但期刊本身也要走融合式发展之路,路才能走得越来越宽。

  梅国云看来,文学爱好者在网络交流的兴起,确实让他们有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园地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些文学爱好者的作品主要以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为主,这些字数不多的作品很容易在如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上传播,而且可以做到图文并茂,传播面更广。加上他们的创作题材以本地故事、本土文化为主,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身边的人情世故、情感故事、亲朋之间的故事,还有一些自然风物的文学创作,这些作品很接地气,都是原汁原味的海南故事,在自媒体上传播后,会受到海南本土读者的欢迎。

  “海南文学爱好者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很高,这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民间文学期刊在海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不足为奇。”梅国云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海南民间自办文学期刊的数量之多的客观原因。

  “海南本土民间文学创作就像海南岛上的热带雨林一样,一直在繁茂地生长,但离不开广大文学爱好者这片沃土。”梅国云就用这个生动的比方,简单扼要地描述了海南民间文学创作的现状。随后,他摆出了一组数据:海南全省900多万人口,刨去外地人口后会有六七百万,但仅仅在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就有600人,相对于内地其他省来说,因此海南本土作家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非常高。

  梅国云表示,民间自办文学期刊是一个发现人才的园地,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而且这些民间的期刊所刊登的作品普遍质量很高,有的期刊作品质量已经不亚于内地一些省市带有刊号的文学期刊。因此大力扶持民间文学期刊的发展,为海南本土文学爱好者保存一份自留地,很有必要。

  梅国云还建议,民间自办期刊还需要两条腿走路,不仅要与新媒体、自媒体的融合,跨界融合,比如期刊创办者可以定期组织民间文学爱好者采风,以某地、某景区为采风对象,将地方文化、地方宣传、企业宣传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在资金上获得企业、政府支持,而且给了作者自由抒发的环境,更大的可为的空间,这样融入地方的融合式发展,民间文学期刊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见习记者李磊)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