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广州日报央编是媒体转型亮点2016-01-15 来源:广州日报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应如何转型、如何盈利,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媒体融合转型中进行的探索有哪些亮点,记者采访了岭南媒体大咖,听听他们怎么说。 林如鹏:博士研究生学历,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党委书记。1990年7月自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1月担任校长办公室主任。2008年7月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多年来从事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专注于新闻业务与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进入了加速度时期,“互联网+”概念层出不穷,传统报业两次售卖的模式在媒体融合时代遭遇重重挑战,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和突破点在哪里? 媒介融合时代,移动互联网对包括纸媒、广电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造成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受众的分流。去年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年底的 85.8%提升至 88.9%。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网民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习惯造成传统媒体的受众分流和广告市场的分流,这造成传统媒体陷入经营上的困境。 其次,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被分流。移动互联网工具使用的便捷性,各种渠道的发展,人人皆成“媒体”。 传统媒体创新再造内部生产流程 不改变,无生路。在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传统媒体锐意创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变媒介传播的平台和传播渠道。比如,报社不仅有纸媒、网站,传统媒体很快增加了两微一端(官方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 为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在内部的生产流程再造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中央厨房”,设立中央编辑部进行资源整合,各个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提取产品,这种改革在媒体融合转型期是一大亮点。 新闻产品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比如追求新闻的可视化,对数据的关联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处理。报道力求从宏观视野、时空维度对新闻事件的舆论反映、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表现形式上,不是传统的全部靠文字来说话,而是更多的采用图表等。 盈利模式进行新拓展。除传统的两次售卖以外,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定制以及数据营销。媒体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数据库,为相关部门提供舆情监测。 传统媒体盈利空间有待深挖 目前,新闻客户端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传统的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比如网易、搜狐等。 第二类是传统媒体所诞生新闻客户端,如央视新闻、广州日报、广州参考等。 第三类是传统的搜索引擎衍生出来的新闻客户端,比如百度新闻等。 但是,传统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并没有把新闻客户端当做赢利的模式,他们主要是增强与用户的黏性和对网站的忠诚度。盈利靠的还是数据库、网络游戏、搜索等。 传统媒体如果把赢利点放在新闻客户端上,这只是将“二次售卖”网络化,这样的定位和方向是有偏差的。传统媒体的赢利点在哪里?在国家层面上要进行知识产权的完善,保护媒体人的版权,而不是被网络免费或低价抓取。 传统媒体多年积累的数据库和人力资源,利用度还不够。要对这些数据库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营销,通过点对点的服务实现赢利。 此外,新闻客户端想保持竞争力,在内容上要走差异化路线,如《广州参考》深耕本地兼顾国内、国际的定位就是不错的选择。(文字整理/广州日报记者崔素华)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