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红沙发访谈:听书让阅读更精彩

2016-01-1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范占英

  嘉 宾:

  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社长 闻宗禹

  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学

  上海倾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吕勇

  主持人:《光明日报》记者 李苑

  最近,国际著名出版商企鹅兰登邀请中国男星刘烨为《小王子》有声书“献声”一事,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有声读物随之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其实,在当下的中国,听书已经成为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今天的听书,已经不再或不仅仅是听电台里的节目,音像出版社的磁带、光盘,而是升级成为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数字听书,升级为个性化的服务和多样性的选择。可以说,“听”正在影响“读”。

  1月8日上午,在“红沙发”系列访谈活动中,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社长闻宗禹、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学和上海倾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吕勇,共同和读者分享了听书的乐趣以及发展情况和前景。

  听书的前世今生

  当前的网络数字听书和传统的有声读物一脉相承。有声读物就是把经典作品用朗读演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形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长期存在,或以长篇小说连播、评书连播或在少儿节目中呈现。闻宗禹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读者的需求,有声读物应用到出版界。早期的出版物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半小时世界名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等。闻宗禹所在的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也在这个世纪初期出版了“中国现当代诗歌朗诵系列”、唐诗三百首、“爸爸妈妈讲的睡前十分钟故事”等有声读物,堪称经典,有的还创造过销售数万套的业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数字听书悄然盛行,各类网络听书APP平台、微信公众号像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据统计,现在有500多家听书网络平台,其中像“咪咕听书”等非常受读者欢迎。

  听书市场的蓬勃发展还体现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壮大上。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指导下,2015年7月,该委员会在北京成功换届,会员单位发展到45家,除传统的音像出版单位,还吸纳了包括“倾听FM”、喜马拉雅等网络阅读平台、听书平台等。而且,不断有新的知名听书平台运营商申请加入。

  共同把蛋糕做大

  有人认为新型听书平台抢了传统出版单位的蛋糕,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对此,陈学持不同观点,他认为,目前的市场有足够的容量可以让双方通过合作做大蛋糕,各自获取更大的一块。

  陈学介绍,“咪咕听书”的前身是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从事电子书、数字阅读、数字出版领域有六七年时间,截至2015年拥有正式版权图书43万册。开展有声读物试水一年时间里就累积用户六七千万,年收入也将近1.8亿~1.9亿元。可以说,基于正版的、用户倾向的消费模式的价值链是走得通的。

  陈学认为,传统出版以及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的相互结合、碰撞,符合现在“互联网+”的政府号召,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闻宗禹的观点是,咪咕传媒最突出的是他们做到了运营模式上整个网络的闭合,因此得到不少出版单位的信赖,在数字内容上愿意和咪咕数字传媒合作。

  对于和传统出版单位的合作,吕勇的说法是,从“倾听”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自己是互联网听书平台,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一个内容生产商,他们是“咪咕听书”里面最大的内容提供商。他觉得,不管是传统形式还是互联网,基于内容跟平台之间的关系,双方相互促进。

  听书市场前景看好

  对于为什么听书突然间有了市场的问题,陈学的解释是:一方面,听书的形态比较适合现在手机用户的这种伴随式使用的方式。他说,看书看视频时,眼睛的疲劳度是比较高的,看手机如果是高亮度的话,10分钟视力短时间就会下降100度,但是听书就不同了,在令人愉悦的同时对健康不会有负面影响,而且可以一心二用,使用者在忙家务、照顾小孩、上下班的同时都可以去听故事、音乐,这种方式是把大家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了。因此,只要内容源够丰富,传播的渠道够畅快,大家就能够接收到优质的内容,门槛又比较低,流量消耗又不像视频那么高,所以一下子占领了相当比例的市场空间。

  陈学介绍,在听书市场,我国约有30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可是目前的五六百个公司为了扩大用户规模,更多的是以免费的方式来运营的,但是,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商业形态最终会转向正向的一种收费模式。他认为,风投的钱总有一天要烧光的,免费的盛宴是不能长久的,这个行业最终还是要过渡到比较好的正向的商业形态。他介绍,现在用户习惯已经逐渐培养出来,就“咪咕听书”而言,其用户每天的平均使用时长是55分钟,可以看到“咪咕听书”已经变成用户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

  对于用户使用习惯问题,吕勇说,“倾听FM”从2011年开始做APP,至今下载用户量已经达到两亿,日活跃用户接近1000万。这让他们相信,相较于光盘、收音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手机端更合适,或者说小说本身因为有情节等原因,对用户的黏性会非常高。“倾听FM”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积累了十几万小时的音频节目,包括《平凡的世界》《推拿》等有声小说。“倾听FM”还建立了一整套基于互联网制作的体系,支持不断推出新的作品。

  吕勇介绍,场景的力量让他们感觉到听书市场的巨大前景,第一个场景是开车,开车时听是刚性需求,有一些用户会听电台,有一些用户会听音乐,但是确实也有一些用户更想听小说。第二个场景,是在移动过程中,比如上下班途中的碎片时间,他以为,看当然也是一个需求,但是不如听。“倾听FM”用户的收听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告别免费商业模式

  听书肯定是要继续发展的,那么,未来的听书会是什么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吕勇说,单以“倾听FM”小说为例,重点是四个方面。一是内容,考虑怎么样挖掘内容,怎么样把更好的内容提供给用户。二是版权,包括制作,主要在于怎么样给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内容。在这方面,“倾听FM”更多的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希望帮用户节省一点费用,但随着流量越来越不是问题,那些流量足够大的版本的收听效果有时会非常震撼,提升了服务品质。三是跟各个分发渠道的合作,包括跟运营商的合作,跟咪咕传媒的合作,以及跟海尔家电的合作。四是有声小说本身的商业价值的延伸,形成正向循环的健康产业链。

  陈学说,如果基于小说进行艺术加工,给有声小说配音的主播等年收入能够达到百万元量级。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更多的优质内容就立马能够生产出来,但是,这个情况在现在靠免费的商业模式是没法撑住正向的长期的循环的,所以,随着用户听书习惯的形成,免费模式逐步要向收费模式过渡,必须要回馈给内容的创作者以及内容的制作单位。

  融合让各方受益

  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会员单位的各个平台进行融合、合作。闻宗禹说,把大家团结起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各方成立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的初衷,这个专业委员会要把互联网听书行业的知名运营商、平台商,把传统的做有声读物的有名的出版社都请到这里来。

  闻宗禹认为,出版单位在转型过程中首先是转观念,要用互联网的观念,用互联网运营的观念去思考今后的著作,要走出纯粹经典的思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真正起到一个内容供应商的作用。他希望通过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这个大家庭,大家互通互联尽快融合,使经典的有声读物产品尽快转化成互联网听书平台的产品。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听书产业的发展,像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传媒机构制作的“去听”,整个出版界都在关注。一些少儿出版社在有声读物的开发方面,比如“点读”形式已经有成功的经验,这些都是未来互联网平台听书这个产业很好的基因,这个应该是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闻宗禹相信,互联网听书平台的大佬们,在更多内容供应商的支持下,携起手来,可以让听书运营得良性化,让它可持续化、健康化,让阅读变得更精彩。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