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讯】2016年1月7日第五届图书馆资源建设学术交流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出版社融合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建设”,旨在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经验交流,探索馆配主体各方的利益平衡点,最终促进三方之间的和谐联动,健康发展。
2016年1月7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图书馆馆配工作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BALIS资源协调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图书馆协办的第五届图书馆资源建设学术交流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出版社融合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建设”,旨在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经验交流,探索馆配主体各方的利益平衡点,最终促进三方之间的和谐联动,健康发展。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图书馆馆配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岩,BALIS资源协调管理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熊丽,人天书店集团董事长、全国馆配商联盟理事长邹进以及来自北京地区和其它省市的图书馆、馆配商、出版社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市场营销总监蔡继辉主持。
中央对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对于整个出版业尤其是传统出版业吹响了新的号角。虽然整体上图书馆图书采购比例下降、采购副本量减少,但图书出版品种数在增长,且图书供给在增加,收藏价值仍在,馆配市场规模仍然在增长并会维持一段时间,纸质图书维持生存和发展仍有空间。而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购,绝大部分是国外资源,剩下的配额也主要是被技术商或平台商所把持,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能力建设和数字产品供给方面在大阔步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原有纸本资源建设中,馆社店三方业务工作一贯关系清晰。而数字资源启动后,馆社商业务边界发生变化,造成业界困扰,需要重新审视
。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洪元指出,
馆社商业务呈现出明显的融合性特点,行业变革、内容集成、流程集约,馆社商业务关系已从过去相对单一的线性模式,转变为多维立体互动模式,只有三方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共赢。
就高校图书馆整体来看.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流通量逐年减少,利用率下降,图书馆核心业务传统馆藏建设地位出现动摇,随着图书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高校图书馆采访策略也将进行相应调整。针对这一问题,华东政法大学副馆长钱崇豪提出建立馆藏分类管理体系,即基本馆藏品种优选、辅助馆藏扩展需求、核心馆藏学科覆盖、资料馆藏形成特色,馆藏建设更加精细化。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表示,融合发展政策的推出,各出版机构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坚持立足内容,在发展方向、业务模式、经营管理模式、思维模式上有所改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也将通过资源整合、基于数据库产品的技术研发,全面推动出版社的角色从产品提供商转向专业知识内容服务商。
据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坚持“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的出版理念和“权威、前沿、原创”的产品特色,出版了一系列的学术图书,并且在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2015年与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合作,建设了“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数据库项目依托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建设。数据库为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此外,该出版社还连续多年获得相关机构评选的“馆配十佳出版社”称号,馆配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十位,在人文社科类出版社中位居前三。
此次论坛学术交流之余,出版社宣布了2015年度优秀馆藏图书馆名单,对在过去一年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图书馆进行致谢,对图书馆界乃至社会各界承诺坚持学术定位,为图书馆馆藏建设做好出版社分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