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城市媒体突破局限 《长江日报》把中国故事讲到世界舞台2016-01-04 来源:长江网
国家公祭日前夕,日本祈愿旌旗展暨中日民间友好交往演讲会在东京举行。日本国会议员浜田和幸、已故前首相田中角荣之子出席,年过九旬、远在大分市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发来寄语,正在北海道查勘雪灾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委派秘书长芳贺大辅致辞,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莅会,日本共产党前委员长不破哲三通过《赤旗报》记者转达敬意。《产经新闻》、《读卖新闻》、日本联合通讯社等日本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 这是《长江日报》讲述“中国故事”的最新收获。近年来,《长江日报》在讲述“中国故事”方面不断开展重大活动,推出精品力作,为城市媒体突破自身局限、讲好中国故事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紧扣国家主题 开展跨国采访 今年年初,一名武汉市民收集到了1955年前后日本友人来华交流时赠送的100多面祈愿旌旗,旌旗上写满了二战后10年日本民间对那场侵华战争的反省文字。《长江日报》掌握到这一线索后,在8月下旬、10月下旬先后派出两组记者,前往日本寻访在旌旗上签名反省侵略的日本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离世,健在者也已年过九旬甚至超过百岁。时隔60年仍被中国人民记起,这些老人非常激动,不仅回忆起战后10年日本民间对侵华战争的痛切感受,而且寄语当代日本年轻人牢记历史教训,致力于两国和平友好发展。 11月,《长江日报》第三次派出记者赴日,采访日本各界重要人士,并举行日本祈愿旌旗展和中日民间友好交往演讲会。11月17日,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专访。“这些报道很有说服力,体现了日中两国人民长期追求和平、摒弃战争的强大民意。”村山富市评价说。11月25日,经过各方努力,展览和演讲会得以举行,近百位日本友好人士出席。与会的除了诸多日本政要,还包括祈愿旌旗签名者代表、主流媒体记者在内的各界知名人士,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02岁。 对这次祈愿旌旗展的报道,《长江日报》共刊发了近40篇文字和摄影报道、10余个新媒体专题,多家日本媒体作了报道并参与寻访活动。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俄演讲中提及苏联援华抗战的历史。当年正值武汉保卫战75周年,《长江日报》迅速围绕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展开采访。当发现牺牲在武汉保卫战的15位烈士的事迹无处可考后,编辑部决定以“武汉上空的鹰”为主题,开展一次跨国寻访。《长江日报》记者在中俄两国10多个城市进行寻访,不仅深入挖掘史实,再现烈士群像,还发现了14位在武汉牺牲却没有留名在纪念碑上的苏军烈士名单。经过中俄两国认定,这14位烈士的名字于今年9月增刻到了武汉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的纪念碑上。塔斯社、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对寻访活动给予高度关注。2014年,该系列报道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今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向《长江日报》编辑部签发了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 讲好中国故事找到地方落脚点,会变得格外踏实生动。《长江日报》的另一系列报道《重走中俄万里茶道》,体现了这一特点。报道的最初线索,仍来自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的一次演讲。2014年8月,《长江日报》招募“重走中俄万里茶道”的社会志愿者,聚集了多位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社科专家、电视记者、摄影家组成采访团,在57天里跨越中国8个省区、中蒙俄3个国家,行程14627公里,考察了万里茶道全线的重要遗址遗存,走访了中蒙俄茶道专家,就“一带一路”相关话题在当地进行交流,形成了100余篇报道。活动结束后,武汉市政府召开了万里茶道研讨会,茶道沿线中俄17座城市的市长齐聚武汉,签署了《武汉共识》,表示共同为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努力。 记者点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已成为国家赋予媒体的使命和责任。以传统思维模式看,完成这一使命,城市媒体在功能定位、报道资源等方面确有局限。《长江日报》的实践表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地方”因其特色所在,也有独特的资源,地方媒体同样也能讲好中国故事。 发挥记者作用 开展媒体外交 2015年4月23日,中国记协记者大讲堂邀请了《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一个中国记者的声音究竟可以传多远》为题作报告,介绍了他24年来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历。余熙长期致力于新闻采编和公共外交事业,在海内外举办个人摄影展览37场,出版国际文化交流主题专著25部,发表国际交流文稿数千篇(幅),被称为“当代马可·波罗”。 1991年8月,余熙首次出国到瑞士举办个人画展,其间常被当地人问到一些听来匪夷所思的问题,如“中国女性是否仍缠小脚”“中国人怎么也能出国了”等。他向瑞方提议安排一场题为《今日中国的文化艺术》的演讲并获同意。他的讲述不卑不亢,故事生动,情理交融,富有说服力,不断激起掌声和各种提问。瑞士多家媒体报道了余熙的这次演讲活动。这让他受到启示:每个身处国外的中国公民都可以成为国家形象的传播者和代言人。 以此为起点,余熙已先后前往60多个国家开展民间文化交流和民间外宣活动,采访报道了美、俄、法等国的50多位元首和政府首脑、100多位驻华大使。他结识的各界友人,也成为间接的中国形象传播者。为让余熙更有效地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报社专门为其成立了工作室,并在报纸上为他开设了“高端访谈”专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余熙讲述“中国故事”的主要对象国。2014年2月,他在美国匹兹堡、芝加哥和旧金山3个城市通过讲述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多个故事,有针对性地就某些外媒报道的不实内容,结合个人经历和一个记者的亲身感受进行澄清。《芝加哥论坛报》等美国20余家主流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记者点评:记者要分享故事、讲好故事,讲好故事的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怎么讲得好。余熙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对做好国内国外报道很有帮助。对外交流是媒体的一项基本职能,如果其他媒体的记者也能像余熙这样主动作为,我们的交流成果就会更大,效果会更好。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