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红色沃土上的改革先锋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2015-12-3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子木

  在江西省南昌市,位于红谷滩区碟子湖大道路边的一个工地上,建筑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两年后,一座高22层,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江西教育传媒大厦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成为江西这片红色沃土上新的文化地标。这只不过是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3年来改革发展征途上所取得的成果之一,或者说仅仅是江西教育期刊产业发展金字塔的塔尖,而在其下人们看不到的塔基部分,则由壮怀激烈的改革勇气、与时俱进的发展智慧和3年来艰苦不懈的付出共同组成。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江西教育期刊社,按照国家和江西省委的改革要求和部署,在2012年5月完成了企业法人工商注册登记,更名为江西教育期刊社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月8日,他们又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组建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完成了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独资文化企业的重大转型。

  主动求变

  推动教育传媒产业新跨越

  与一些改革的故事相同的是,江西教育期刊社的改革也有一个带头人,他就是被评为全国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先进个人的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林香。而略有不同的是,在实现转企之前,原江西教育期刊社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对于这次主动求变,贺林香这样表示:“作为一家教育传媒单位,我们不能小富即安,那样只能固步自封。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转换机制,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植根教育,履行教育工作的职能,推动教育传媒产业的新跨越。”

  转为企业后,原江西教育期刊社对自身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改造,力度之大,用脱胎换骨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原来的事业编制被注销,员工的身份也随之发生变化。转企后的单位,依据公司法,制定了公司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为了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对中层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新产生了35名中层干部,其中15名是“新人”,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也由50岁下降到38岁,“80后”的年轻干部比例占中层岗位的41%。

  在薪酬管理体制方面,该公司彻底打破了编内、编外身份,打破了过去事业单位的工资结构,使员工的责权利相统一。同时,公司将薪酬分为经营管理、行政保障、编辑、市场营销、策划研发五大系列,并根据员工职务、职称等不同情况,建立了职务、职称双通道并行的晋升制度,顺利完成了180多名员工的薪酬套改。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做实,让集团的管理更加规范,部门和岗位责任目标更加明确,从集团高管到中层管理乃至每名员工,都深深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同时也有了工作的动力。改革犹如为公司发展装上了强大的引擎,注入了新的动力。

  开拓领域

  探索集团化运作新模式

  为了实现集团发展战略目标,改革后的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调整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按各子公司的工作目标实行分类考核与管理,并在集团内部营造争优创先的竞争环境。将原来的5个编辑部整合成两个内容子公司,即成人期刊运营公司和学生期刊运营公司,成人期刊运营公司负责《江西教育》和《教师博览》等6个版的编辑出版工作;学生期刊运营公司负责《高中生之友》《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等9个版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把负责编辑出版《开心》《开心幼儿》的江西开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江西嘉艺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归入内容公司,公司对四个内容公司实行经费打包管理,多种经营赢利实行按比例奖励。江西汉光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有广告、培训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开发业务。将负责期刊发行的新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拆分为两个发行公司,新建一个物流公司。目前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共有13家子公司、3个行政管理部门。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鼓励各子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种经营。下属的各子公司都很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经营能量。目前13个子公司分工明确,齐头并进,各项业务均呈现出良性快速的发展态势。

  成人期刊运营公司出版了《江西教育年鉴》、各种专题的增刊以及《挺直脊梁当教师》《教育的道与术》教师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学生期刊运营公司出版了《创新能力学习、高考总复习》《初中生阅读与训练》《草地上的空罐头》《法律大课堂》等系列教辅以及课外读物,2014年实现销售码洋4125.35万元。

  嘉艺德公司面向机关、企业、学校承接了各种教材、画册、科普读物的设计印制业务以及校园建设规划设计20多项,出版了《书法大课堂》知识读本,2014年总码洋达2300万元。

  汉光科技公司努力拓展广告市场,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及新媒体项目开发。2014年实现多种经营收入2000万元。2014年11月成立的“少儿活动中心”,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营业额40万元。

  新蕾公司、教博公司两家发行公司在做好省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省外市场,目前已经在黑龙江、贵州、广东、山西、河南、辽宁等省建立了发行站点。2014年,省内外期刊发行码洋超过2.2亿元。

  集团公司与江西新华发行公司合作,采取股份制形式成立了壹品超市有限公司,在全省各类学校开发“壹品超市”,尝试配送终端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2012年、2013年,集团公司连续获得了两个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扶持项目,争取国家文化发展扶持资金共1800万元。

  在“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下,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更加多元化,实现了编辑出版、广告设计、培训、新媒体、教育咨询及投融资等多元化发展,成为江西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期刊出版单位。近几年,集团公司发展进入高速轨道,经营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年经营收入从2005年的30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亿元以上。在全国30余家省级教育报刊社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实力名列前茅。

  服务优先

  文化企业自有文化担当

  作为一家企业,是否赢利自然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作为文化企业,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始终未曾忘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贺林香说:“服务教育才是教育传媒产业的责任,所以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若想做优、做大、做强,就必须既要顺应改革,又要根植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发展教育传媒产业的目的。”

  多年来,围绕“出精品文章、创名牌栏目、办一流期刊”的理念,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期刊质量保障的创新体制,如培训提高机制、审读评估机制、创优争先机制、版面竞争机制、期刊质量责任制和奖惩机制、三级审稿制度等。近年来,在全省报刊质量检查中,集团的办刊质量综合考核一直名列前茅。《小学生之友》3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全国优秀少儿报刊推荐名单”,《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荣获“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小学生之友》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办刊之外,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还始终坚持开展各种活动回报社会。如每年开展“新蕾杯”全省中小学师生读刊用刊征文活动,推动教师、学生全员阅读,引领师生阅读风尚;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双百万新蕾工程”活动、“山区教师健康拓展周”活动;举办江西省“三友”自强少年评选及资助活动,捐助60万元,成立“三友”自强少年基金,对每年全省选拔出的60名家境贫困但自强自立、品德高尚、事迹感人的中小学生,予以表彰和资助。

  此外,集团还充分利用1000万元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补助资金,积极推进“红色教育校园传播基地”项目的建设,以在全省校园内竖立全彩LED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

  优化配置

  提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近年来,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将国家提出媒体融合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继续挺拔主业的基础上,通过期刊资源整合、重组等方式,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早在2012年,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就成立了以董事长贺林香为组长的数字媒体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数字媒体部,制定了数字化转型规划与业务布局。3年来,集团公司强势推进数字媒体网络建设,加快刊网融合、互动,利用微信平台拓宽传播渠道,正努力向集传统期刊、优质教育资源库、教育与管理应用软件、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教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一体的服务提供商迈进。

  从2014年2月以来,集团公司的数字媒体部先后建立了“教师博览”“江西教育”“三友教育”“少儿活动中心”“家庭教育”“班级慧”“中小学班主任”等微信公众号。特别是“教师博览”微信公众号建立一年,在教育圈影响迅速扩大,目前已有20余万粉丝。集团公司借助线上线下活动,收集教师、教育管理者、家长等用户数据,为下一步细分用户市场,推出个性化的数字媒体服务奠定基础。

  2015年8月,为庆祝第31个教师节,集团投资拍摄了讲述女大学生在山村支教心路历程的公益微电影《迷路的孩子》,教师节当天在网络播出后,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都予以转播,仅半天时间网民关注量就达10余万。

  此外,汉光科技公司在北京与上海、河南的两家公司联合成立可圈可点科技有限公司,策划按需出版、教师信息培训、圈点教育商城等经营项目。按照“打磨产品、打造样板、锻炼队伍”的思路,集团数字媒体部充分利用已有的营销渠道,积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微营销平台开展线上行销,目前正运营集团公司淘宝店、微小店、在线软件服务,开展数字教育解决方案制定和营销工作,截至2015年9月底,已签定销售合同累计160万元,承接了萍乡上栗县教育资源平台、分宜县自动化平台以及武宁县、乐安县、修水县进修学校“教育培训资源宝”等项目。

  媒体融合战略就像催化剂,使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发生着巨大变化,公司正从单一的教育信息提供者逐步向具有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程度强、品牌认知度高、资本价值化大的教育传媒体系和平台转变。这也是为什么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将“全省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的称号授予它的原因。

  转企3年,成就可喜,瞩望未来,任重道远。“做强教育传媒品牌、做优教育内涵服务、做大教育传媒产业,提高集团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实现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贺林香透露,到2018年,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将力争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创利税1亿元。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李子木

  《周易》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采访的几天中,笔者就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才能够在3年前主动求变,完成了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独资文化企业的华丽转身。3年来,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鞭策下,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的同仁们不断摸索,终于在改革的深水区找到了一条以改革创新为源动力的企业发展之路。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所以一个人也好,一家企业也罢,要做到“自强不息”,则必须刚健有为,积极进取。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的前身江西教育期刊社,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都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他们并未以此为满足,而是意识到小富即安、固步自封没有出路,只有顺应时势,以改革创新谋发展,才能使自身实现新的跨越。在当家人贺林香的带领下,他们主动破釜沉舟,放弃了事业单位身份;背水一战,主动拥抱改革。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他们能够主动求变,积极进取,才最终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将自身的产业规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在3年的改革深化进程中,努力寻找工作中的各种创新点,他们通过制度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在挺拔主业的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产业外延,提升运营效率,公司经营也从单一的“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延伸到图书、数字化产品、教育培训、校园文化、广告策划、连锁超市、物流等多个领域。江西教育传媒集团近年来的创新实践再一次证明:企业只有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忘记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出版人的使命与担当,始终把期刊内容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从事公益活动,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也增加企业的美誉度,擦亮了集团的金字招牌。这充分证明,企业在发挥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还要具备厚德载物的包容意识和博大胸怀,并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融会、相得益彰。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为中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才能与时偕行、生生不息。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