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二十年思和著 赢得无上荣光2015-12-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范燕莹
编者按 20年时光匆匆,斗转星移;20年艰苦创业,薪火相继。“十二五”收官之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迎来了建社20周年。20年来,出版社已经向社会推出图书7062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南师大社将以传统图书出版为“一体”,以基于对外合作的数字出版和基于图书内容的教育培训服务为“两翼”,实施“一体两翼”总战略,同时实施精品图书战略、合作经营资源互补战略、数字出版平台服务战略,赢取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努力与学校同步进入3.0时代——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彭志斌 □本报记者 范燕莹 “坚守岗位,高举理想;牢记厚生,我有信心书写出版神话。”社歌唱出南师大社人的出版心声;捧在手上的南师大社20周年献礼书《我出版 我快乐》,字里行间透露着南师大社人,尤其是创业者的探索追求和人生百味,流淌着出版人灵魂的小溪。今年既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周年社庆之年,也是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收官、“十三五”规划制定之年。回眸过去,近些年南师大社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历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南师大社又如何描绘新的发展蓝图?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彭志斌进行了访谈。 回眸“十二五”: 稳中求进见成效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据统计,2015年经营效益规模预计达3.5亿元,利润总额达2400万元。2014年销售码洋较2011年增长41%,销售收入增长40.57%。喜人的数字背后,南师大社这5年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彭志斌:“十二五”期间是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实现较快发展的关键5年。经过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奋发努力,出版社“十二五”提出的“三个一”目标(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获得国家图书出版“三大奖”之一和拥有一幢出版大楼)基本按时实现。 这5年间,出版社无论经营效益还是出版规模都得到有效提升和拓展。我们每年出书1000多种,其中年均新出图书500多种,每年修订、重印图书500多种。同时,全社有41种图书先后在原新闻出版总署、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版协、中国大学版协等组织的各类图书评比中获奖,如《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重点选题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文库(20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全四卷)》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1个项目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7个项目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项目。同时,拓展选题视野,开发主题出版,重点在人文社科类图书上努力突破,如《中华抗战期刊丛编》(67卷)和《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等主题图书,2015年面世后获得普遍好评。《中华抗战期刊丛编》(67卷)已被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和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 总体来说,过去几年当中,我们按照出版社“十二五”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创造,主动抢抓机遇,及时延续并拓展与人教社的合作,巩固并扩大了合作成果;及时并适当调整内部结构、人员,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稳定了人心和队伍;及时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入市场调研,巩固并拓展了市场关系;及时梳理出版社图书选题结构,突出幼教“渗透系列”图书等重点产品线的经营与建设,取得了国家图书大奖等一系列社会效益。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南师大社成立20周年之际,您特地为《我出版 我快乐》一书撰写了《出版是灵魂的流淌》一文,读起来让人感觉情真意切,能否说说您此时此刻的感受? 彭志斌:20年来,出版社从创办、创业,发展到今天,几代人付出了艰辛劳动。正是老一辈的学校领导及出版社历届领导,带领不断壮大的编辑、营销、管理团队,为出版社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管理经验和物质基础,营造了优良的文化传统,打造了特别能战斗的人员队伍,铸就了出版社今天的辉煌,所以我们要喝水不忘挖井人,一定要身怀感恩,没齿不忘! 20年来,出版社在探索创业中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我们一方面要坚守,另一方面必须创新。我们要善于跳出出版社来看出版社,要敢于面对新的挑战,开疆拓土。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既有的图书选题中培植“大树”,在新的土地上播种“新苗”。 出版转型: 多元化思路专业化运作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今年南京师范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会上,南师大党委书记宋永忠曾提出,学校事业发展目前正进入“十三五”的3.0时代。在此基础上,您提出,出版社也应当与学校同步进入3.0时代。如何理解“出版3.0时代”这一概念?出版社又将如何与学校同步进入3.0时代? 彭志斌:如果一定要划分,我想可以将出版社成立至转企改制前这段时间作为1.0时代,转企改制后至现在作为2.0时代,而进入“十三五”就应当是3.0时代。如何理解1.0、2.0、3.0时代概念,关键是理解“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跨界融合”等词语对于出版社发展的意义。3.0当然是2.0的升级版。我认为,这就是出版社的成长,就是出版社生命的延续。 面对未来发展,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并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出版社进入3.0时代。目前,出版社正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整体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通过集团化建设,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努力与学校事业同步进入3.0时代。所谓“多元化思路,专业化运作”,是我们对大学出版社转型发展的一点思考。多元化绝不是多种经营,而是思路、选择,专业化才是行动和目标;多元化发展是在融合时代、“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探索出版业如何发展的课题,包括多媒体条件下图书选题策划的多样性,图书产品形态的多样性,内容生产管理与市场推广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出版业态延伸和转型的多样性,等等。这个课题研究的核心是“互联网+出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大学出版社必须进行内部整合,通过结构调整来释放活力,同时要加强外部整合,通过对外合作来寻求共赢。内部整合包括项目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资源整合中的平台建设。外部整合包括校内出版资源整合、校外出版资源整合和合作模式的创新。通过内外整合,深化改革,优化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文道武道: “一体两翼”奔前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师大社有着怎样的总体发展定位?到“十三五”末期,出版社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彭志斌: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十三五”期间,南师大社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水平相称的、国内知名的、集团化运作的有特色的大学出版社;加快推进,建成“南京师范大学出版传媒集团”。伴随着出版行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出版社在集团化目标指引下,通过文创园建设进一步推进转企改制后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分社制、公司化的转型升级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思路,确保稳中求进,提升整体效益。 到“十三五”末,出版社发展的总体目标概括为“1112”工程,即建成1个出版集团和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力争再翻1番,社会效益方面取得2个国家图书出版大奖等重大标志性成果。出版社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大学出版社前20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宏伟蓝图的实现,必须通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来实现。为此,南师大社推出“一体两翼”为总战略的战略体系和保障措施,能否具体阐释一下其内涵? 彭志斌:以传统图书出版为“一体”,以基于对外合作的数字出版和基于图书内容的教育培训服务为“两翼”,加快实施“一体两翼”总战略。坚持“文道武道道道通道、德理法理理理治理”的经营管理理念,深化分社制、公司化改革,通过集团化建设推进“一体两翼”总战略的实施。必须在图书产品线建设方面处理好自主研发与合作出版的关系,实施精品图书战略,采用分类法指导图书选题策划;必须强化合作意识,选择具备资源、平台和市场条件的文化企业,开展包括图书出版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经营,实施合作经营资源互补战略;实施数字出版平台服务战略,在出版社(集团)内部打造数字出版的服务平台,同时对外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实体化的融合发展。主要的保障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核心产品线培育计划和出版人培养计划,在产品和人才两方面同时做大做强;实施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工程,加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在改革与发展的洪流中,我们没有退路,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但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相信我们的前程永无限。 专家纵论融合时代大学社多元化发展 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0周年的契机,近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融合时代:大学出版社多元化发展战略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论坛邀请业界专家就“融合时代的阅读与出版”“大学出版社集团化发展战略”“知识产品与知识服务”“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等议题发表主旨演讲,对出版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把脉问诊,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以下摘登部分嘉宾的发言,以飨读者。 陈昌凤:书籍是技术变革的中心 传播技术实际上给我们带来很多深层影响,不只是生活习惯,不只是阅读方式。书籍是技术变革的中心,首先在传统的大众媒体里面,书籍是抵制互联网最强势的一种媒体。 某种程度上,技术变革的核心恐怕就是媒体,因为未来无媒体不世界,整个世界全都媒体化了。“互联网即将消逝,物联网即将诞生”,这是今年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公司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在达沃斯论坛上演讲的主题。无媒体不世界,那接下来,我们将面临更多新的状况。实际上,互联网在重新界定我们对于整个大众媒体的期望。 融合产生一种重要影响,就像互联网技术,让阅读与印刷开始分离,这种分离的典范就是亚马逊kindle这类产品,它开始嵌入很多信息,甚至动态化的内容。因此,融合时代要重视个人化的信息、个人化的体验,还要重视互动化的信息,重视分享式阅读。 未来融合是什么样的方向呢?最核心的,不是违背我们的意愿,不是强行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而是顺应我们的意愿来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大脑思维适应了碎片化内容,怎么办?是迎合还是坚守?如何使用好相关的交互性、超链接、检索力和多媒体,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在传统基础上把这些用好了,也许融合方向就有了。未来无论是读书、写书、卖书都面临着全面的变革,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书籍是永远被人类需要的,而书籍也是技术变革的中心。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何林夏:出版业集团化发展要实事求是 对出版集团化发展的思考,我讲三个问题。第一,实际上,集团化发展是集团化企业发展、事物组成和国家治理的普遍规律。企业处在一个发展状态的话一定是要分而治之的,这是一个基本规律。第二,集团化发展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起码说是出版行业的一种形式。特别是面临新媒体挑战时,出版社要鼓励一批人去探索,这在原有框架内是难以适应的。要把所有智慧调动起来,把资本调动起来,从原来新型媒体控股变成现在新的合作模式,也就是如何架构集团公司成员和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第三,集团化发展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是所有出版社都需要集团化发展,不是所有出版社都一定需要组建集团。 在大学社集团化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考虑。第一,成立集团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成立集团就是给所有愿意成长和发展的人,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实际上就是如何在体制上改革、在机制上创新。第二,集团化必然涉及跨地域发展,跨地域发展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人才本土化战略。如何实现人才本土化战略?一要志同道合,二要因人设事,三要管控,四要多元发展。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公司董事长) 张立:从提供知识产品向提供知识服务转变 传统出版社也好,大学出版社也好,在我看来,都是把内容做成产品在销售。当然我觉得大学社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可以说是知识产品。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的内容不一定都从书籍上来,我想把传统出版社或者大学出版社提供的这种知识产品,跟百度所提供的内容做一个比较。 当下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比如,传统出版靠地图册卖钱,现在百度把地图信息收进来做成了导航,导航是一种服务。原来我们出辞典等工具书,百度现在有在线翻译,在线翻译也是一种服务。百度做的这些事情把内容变成一种服务,往服务迁徙了。 过去我们把内容封装成产品,然后给它定价,从中得到利润,再利用版权把整个产业链建立起来。今天我们仅仅把内容封装成产品去销售,我们人脑需要把内容消化以后,通过推理、判断,再通过我们的行为变成服务,但是计算机技术至少可以做简单的判断、推理,通过这种判断推理,出版社转型从做产品到做服务,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数字版权保护工程总体组专职副组长) 王明珠:用新理念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当下我们不仅要以更深、更宽广的眼光看待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要用新的理念去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转型往哪个地方转?路径怎么走?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我认为,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可以通过以下6个路径进行引导,即以版权驱动内容产业发展,以创意设计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互联网+”引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服务新型城镇化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以资本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以对外文化贸易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者系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处长) (以上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