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出版物质量再成焦点

2015-12-2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大事件

  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续加强出版物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围绕少儿图书、文艺图书、教辅类读物、文化与科普类图书,加大对不合格图书的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深入推动各地开展出版物质量检查工作。1月,总局公布教辅图书检查结果,13种教辅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3月,其他图书检查结果公布,21种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11月,少儿类和文艺类图书检查结果公布,24种图书质量不合格。

  微视角

  马爱梅: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在出版社工作,深知编辑工作的不易和案头工作的艰辛。我更知道,不合格产品对一个出版社和编辑来说是多么严重的一件事。”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回顾自己多次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组织的质检活动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专职副总编辑马爱梅颇为感慨。

  当前,出版产业化发展、出版新技术的应用和向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编校工作。近年各出版单位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高度重视,但编校质量问题依就比较突出。马爱梅说,参与质检工作使自己对全国出版物的编校质量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引发了不少思考,得到了不少好的经验。

  质检工作的程序之严格令马爱梅印象深刻:“在检查少儿图书和文艺作品时,一些字词、语言风格不像科技作品的差错那么直接和显性,需要斟酌推敲。”她说,在不合格品的认定过程中,专家们往往反复诵读,查阅各种工具书,分析语法结构,甚至请语言文字专家分析字词的本源、分析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对每一个差错认定时,我从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想当然。每个差错的认定我一定要找到绝对可靠的依据,同时还要再找一两个专家共同商讨,避免因自己认识的局限而误判。”马爱梅举例说,在一次对评奖作品的抽查中,她对一个地图方面的专业问题有疑问,而查到的资料又出现多种可能。在征询现场多位专家未得到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她请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忙专门联系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资深编辑,这位编辑帮她找到了权威依据。

  通过参与质检工作,马爱梅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几年中,她将自己的体会与经验吸收应用到了出版社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实践中,制定了单位内部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如《图书质量管理办法》《编辑发稿和复审、终审管理办法》《重点书管理办法》等。她还组织编写了《出版工作指南》,对各项具体业务细节进行了分类讲解,并编制了具体示例和工作模板。此外,她还制定了详细的编辑业务培训计划,针对教材、图集、工具书等不同类型出版物的审稿细节开展专题业务研讨。

  “参与质检工作,也对水利社的质量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令马爱梅感到自豪的是,在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的全国审读报告评选活动中,水利社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本报记者 孙海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