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着力资源整合 推动提质增效2015-12-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陈明金
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了2015年全国农家书屋工作推进会,会议坚持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对10年来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十三五”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作了总体部署。作为一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笔者有幸亲历大会,汲取了书屋建设管理的营养,增强了做好书屋管理工作的信心,也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何结合基层实际贯彻落实好总局会议精神,推动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呢?笔者认为,还是要在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动共享上下功夫。 创新整合路径 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统筹协调,是推进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 落实县乡政府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主体责任。整合区域内公共服务场所、机构、人员、经费等资源,加快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落实公共财政支出、一般转移支付中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预算,尤其要足额预算乡村购买公益文化岗位经费,确保“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有专人管”,促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 落实地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整合公共阅读资源的主体责任。从全国来看,绝大多数市(地、州)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已整合为一个机构。应彻底打破部门界限,由地方文广新部门牵头,整合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公共电子阅报屏等阅读服务阵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可以探索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建立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书屋总馆分馆制度,统筹书屋建设管理,逐步推进“通借通还”,推行“错(延)时服务”“流动服务”等制度,促进城乡公共阅读服务协调发展。 落实数字阅读顶层设计方案优化技术路线路径选择。加快推进公共阅读服务数字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意识、避免重复浪费。应以卫星通信、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整合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数字图书馆、数字书屋、公共电子阅报屏、广播应急体系等项目资源,优化技术路线和建设管理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阅读网络服务平台,为地方数字内容推送预留接口、互联互通,促进全民阅读数字化服务协调发展。 精准设定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以项目为抓手,书屋建设管理工作提档升级也不例外,精准规划设定“十三五”项目就显得很重要。从基层实践来看,公共文化服务“国标”“省标”确定以后,省级以上财政还要加大对西部地区、贫困山区项目建设经费转移支付的力度,但在资金管理使用方式上要创新,可采取总额“打包”下达,由地方政府对照标准统筹使用、“缺啥补啥”,确保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推进乡镇(街道)中心书屋建设。可建设在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也可建设在新农村聚居点,应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阅览等整合起来,统一保障性建设标准、经费补助标准、运行维护措施,按照“缺啥补啥”原则由基层文广新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改造及总馆分馆“通借通还”建设。推进县(区)图书馆数字化改造,探索公共图书馆对农家书屋进行业务管理,与“市民卡”融合,实现本区域图书统一编目上架、统一借阅管理平台、预约流转、通借通还,配置流动图书车。 推进公共场所阅报栏(屏)建设。在市、县(区)中心城区人流聚集场所和乡镇(街道)中心书屋建设公共电子阅报屏,其他村(社区)书屋建设阅报栏。 推进公共场所(文化广场、汽车站、宾馆酒店等)“惠民书吧”建设。按照政府倡导、社会参与、重在普及、共享阅读的建设思路,在人流密集场所规划建设一批政府资助、业主代管的小型“惠民书吧”,方便市民休闲阅读。 (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