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杂志的力量2015-12-03 来源:临海新闻网 乐之
马克思曾说,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一句话囊括了杂志的性质、功能、范围和思维。1665年1月,法国人萨罗(Denys de Sallo)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学者杂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成为最早正式出版的一本杂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杂志是人们获知资讯的主要载体之一。曾几何时,杂志创造了一个时代,但在今日这个浮躁、急进的社会,纸媒发展日益艰难,做一本杂志,尤其是做一本坚持态度,秉持原则的杂志,实是稼墙艰难。做得太正统大流,读者不买账,做得太个性尖锐,审查不过关。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门学问,也是一本杂志的精神之所在。我的老师法融道长曾在紫阳街开过一堂阅读分享课,主题就是杂志。我也是从那次课间学知,一本杂志,原来连看似毫无阅读意义的广告,都很有讲究。在此之前,我们大概以为,广告页唯一的功能,不过是替杂志赚取经济利益罢了。 有人问,杂志存在的社会意义是什么?我想,任何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杂志,都承载着启迪民智,宣传先进思想和技术,批判社会糟粕的责任。杂志虽杂,却各有自己的一种风格和一套文化。我一直认为,人与知识之间,存在着某种机缘。你在众多纷杂的信息中能获取哪种学问,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你能在一本杂志中获取什么,也便如是。 两本地理杂志 不常看杂志的人大概会混淆《国家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这两本杂志。在此略普及一下:《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创刊于1888年10月,大概是目前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杂志之一,其封面上黄灿灿的边框已成为特色和象征;《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1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封面设计借鉴《国家地理》,把边框改成了中国红。 两者主题设计上大体相同,都是以地理为切入点,以社会、历史和各地风土人情为研究对象,贯穿新闻、生态、人文等多种元素,行至太空,深至海洋,文章都非常深刻,常关注生态污染、文化流失等问题。 不同之处在于,《国家地理》偏于大众,语言和内容比较浅显易懂,风格上倾向于人文情怀。《中国国家地理》因有诸多地理专家学者作为顾问,行文较严谨,兼有学术性,阅读时常能学到不少科普知识。许多时候,它(们)代表着科学性和准官方,人们说它(们)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它(们)具有时效性,却又经久不止,常有读者愿意购买往期旧刊,许多旧文章,读来仍具前瞻性。 值得一提的是,两本杂志在摄影方面,可谓跨界权威。几乎中国所有的摄影记者,都梦想着自己的作品能发布在《中国国家地理》上,近期该刊发起一个“寻找中国最美观景拍摄点”的摄影大赛,跟着摄影者的镜头看过山川河流、江海湖泊,实在是一场视觉盛宴。而《国家地理》,则是更难挑战的一个高度,其组织的全球摄影大赛,无疑是摄影界的一个殿堂级盛事,尽管千里挑一的选片率几近苛责,却也奠定其无以撼动的地位,凡该刊评选,必成全球热门。 几本周刊 美国有本《时代周刊》,大概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杂志。但许多人知道它,并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实际上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常涉足国际问题和国际重大事件——人们更为熟悉的,是某某名人、某某明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新闻。是的,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件足以单独列出来的了不得的事情,尽管它并不分好坏,只看影响力。中国近年有不少明星登过此刊,却也因此让不少人误以为它不过是追踪潮流的趋附之刊。事实上,《时代周刊》创刊近百年来,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可谓全球时事新闻的一扇窗。如仅能订一本国际杂志,唯它首选。 国内也有一些较为知名的周刊杂志,譬如《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凤凰周刊》《第一财经周刊》《新周刊》等,多数做得不错,主攻方向和排版设计等大体相似,每期都有一个封面故事,栏目上多数都有人物、时事、文艺、财经以及一些作家的专栏。 这其中争议较大的当属“南方系”之《南都周刊》,“南方系”因热衷于为社会焦点人物打造悲情故事,夸大社会矛盾,抨击社会体制而数次引起舆论冲突。不过其在人文生活方面的文章,还是值得肯定的。由《南都周刊》是非见诸大,也是诫导我等,但凡文章学问,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如何独立、中立去看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这些杂志中,我读得最多是《三联生活周刊》,关于“三联”,我曾在“书店—— 一个城市的精神方向”中提及过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三联生活周刊》与其属“一奶同胞”,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非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两者前身均为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今投资组建者不同)。 另,十分喜爱《新周刊》的“语录”,该栏目会整理古今各界人士的一些话语,有借古喻今的,也有直指事态的,有悲凉无奈的,也有温暖人心的,一斑窥豹,常常一句话道尽一件事。 一些大众杂志 除了前述这些个性鲜明的杂志外,还有一些值得推荐的杂志,如《十月》《青年文摘》《读者》《山花》等。 《十月》和《山花》均为文学杂志,各有特色。前者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唯一集短篇、中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于一身的著名大刊,1978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和追求,是文刊界的老牌劲旅。《山花》由贵州省文联主办,在地方刊物中算得上翘楚,风格偏向于艺术、大气,不拘一格,常“慧眼识珠”,能发现一些小地方的好作者。《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虽说杂志定位是以青少年为核心群体,然刊选的文章也很优秀,非常适合作为家庭读物,父母可与子女共同阅读,交流读后感。《读者》也是地方刊物,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内容与形式方面与时俱进,体现人文关怀,可能是国内期刊发行量最好的一本杂志了,往往摆在书报亭最显眼的位置。 后记:此稿成文时,正值《上海壹周》报停刊,纸媒日薄西山之势难挡,扼腕叹息不已,缺少纸媒的文化不是完整的文化,而纸媒如何突破重围,站稳一席之地,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借此,敬所有纸媒工作者。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