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体系探析


——以上海市为例

2015-12-01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王莳骏

  编者按:最近,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于确保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各类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使国有文化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既把牢导向又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不少地方和企业在加强社会效益考核方面已经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为此,我们特约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王莳骏、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王广照撰文,以上海市和大地传媒的实践和探索为例,对出版企业社会效益考核评价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飨读者。

  摘要:为什么要对出版社开展社会效益评估?开展社会效益评估,其意义和作用究竟如何?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引导机制如何在评估体系中予以体现,并得到落实?本文以上海市实施多年的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为例,分析和阐述了开展社会效益评估对出版社的经营和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和引导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实施社会效益评估,不断有效落实和提高政府的管理职能,引导和激励出版社坚持走专业化、学术化和优质化的发展之路,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保证高质量优秀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出版社 社会效益 评估体系 精品化战略

  2004年,在上海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原“双效益”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上海市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估体系,并将这一体系从原局属出版社推广到上海所有出版单位,以推动和确保上海的图书出版规划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与学术出版的定位至为坚定,精品与优质意识牢不可破。这一体系创立与实践至今,尽管大到全国,小到上海本地,图书出版的态势和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因其指导性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指标设置科学,不仅得到了上海出版同仁和出版社的认同,也得到了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及全国出版界同仁的好评。上海的一些出版社还以此为标准,建立了本单位的员工社会效益考核体系。本文试就这一评估体系建立及实践多年来的经验与作用做一些思考与分析,以评估其价值和作用在现实工作中的意义。

  一、制定《上海市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办法》的背景

  上海市开展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工作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为革除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实行管办一体化事业体制而导致管办不分的弊端,中央要求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此项工作最初源于工商行政部门与其所办市场的“管办分离”改革,其后延伸到出版、卫生、体育、教育等事业领域。从内涵来说,管办分离实际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监督管理与具体运营的分离。其解决的问题是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问题,即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如何对事业单位进行宏观管理与监督(管);事业单位作为公益事业生产者,如何负责事业单位运营(办)。二是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的分离。其解决的问题是从政府职能层面管办职能的分离,将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公共管理职能(管)与事业单位的出资人职能(办)分离。三是管办机构分设。承担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的机构分别设立。

  仅从形式上说,上述三方面在当时的上海出版界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与各地情况有所不同的是,上海的“局社分设”自“文革”后即已形成,除了选题管理、干部管理等之外,局属出版社的日常经营活动基本由社独立开展,局一般不予干预。至于大学社和社会层面出版社与局的关系则更为明晰。

  管办分离带来的进一步的问题是,管理者如何加快实行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运营者如何肩负社会责任,更为科学、合理、规范地做好运营工作,服务于社会,这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要厘清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长期形成的权力、利益格局,在管办职能分离后按照服务型政府要求,形成新的关系模式;二是要在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完善绩效考评等制度,特别是推行绩效管理与评估制度的基础上,以公共服务目标实现、服务质量提高为中心,形成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等。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与要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1992年正式设立与社会效益评估相关的“图书质量评估制度建设”课题,并与局原下属18家事业性质出版社共同讨论,反复协商,充分论证,制定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图书质量评估制度》,以推动出版单位实施“双效益”运行机制。该评估制度对出版社的社会效益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地设定了若干评估指标,从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图书内容质量和图书编校质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出版社进行量化考核。

  2003年上海市实施出版体制改革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担负起对上海全部出版社的行业管理职责。面对从“管脚下到管天下”的又一次职能变化,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和领导下,及时调整和制定了《上海市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办法》。

  二、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的重点在于优化布局,确保重点

  实施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一问题,则需要弄清下述几个概念:

  1. 社会效益评估,首先不等同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奖励,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办法和体系,是一个适应出版行业规律,符合出版事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引导性指标,目的在于使出版业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期望相契合。

  2. 社会效益评估,其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并不纯粹是要求企业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实际上经济效益同样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社会效益评估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的规划性和精品性,所以它的指标设定不是全覆盖的绝对性,而是基于其基本定性下的基本要求而设定的。

  3. 实施社会效益评估,其对象必须有所明确。也就是说它要评估的是出版单位,还是某些图书产品。从政府管理角度而言,评估主要是为了体现宏观的引导性和管理性,布局更为合理的图书出版结构,构建有利于精品图书持续不断涌现的机制,显然其评估对象应该是出版单位。

  4. 社会效益总体来说是比较感性化的东西,主观性相对较强,但要开展评估工作,就必须有符合出版行业规律和特点的量化指标,同时又必须顺势而为,切忌主观臆断,逆规律而行。

  鉴于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虑,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广泛听取出版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后,特别制定了《上海市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办法》,旨在用专业、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出版单位的年度图书出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引导。

  《评估办法》共含有“总则”“指标体系”“考评程序”和“评估结果的奖惩”四部分25条内容。

  其中,“指标体系”包括出书结构、内容和装帧质量、编校质量、突出成果、违规活动五个方面共10个考核项目。前三项为基本分,共100分。第四项为加分,第五项为罚分。

  出书结构总计40分,其所设的评估内容包括:重点书比例及完成情况、重印书比例及完成情况、业务范围内需要确保比例的主要品种或门类完成情况及五年规划和特别任务图书完成情况等4项指标。

  显然,它的重点是要评估出版社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面前坚守专业,发挥专长,努力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准确市场定位,进而引导出版社充分重视专业分工和出书特色,鼓励出版社在某一领域做深、做精,形成独特的品牌。这实际上也是上海出版的一个鲜明特色和传统优势。长期以来,上海出版之所以能成为地方出版的一个高地和一片风景,其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矢志不渝地坚守专业出版之路,坚守规划出版之路,通过遴选重点图书,通过不断提高重印数的比率,达到出版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中每年遴选重点图书的做法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作为除北京中央出版集群之外的最大地方出版集群,上海每年的新书品种从10多年前的9000余种,发展至今达12000余种,基本印合了中国图书出版业近10多年的发展路径和轨迹。但是,品种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每年组织专家从上海各出版社上报的重点图书中选择350~400种左右列入年度上海市重点图书出版计划,并在社会效益评估中加以考核,以确保上海市每年有400余种精品图书、3000余种重要门类的高层次图书出版的目标实现。

  此外还有内容与装帧情况占45分,编校质量情况占15分,另对有突出成果的进行加分,对违规与受到批评的予以减分。

  如果说“出书结构”旨在评估出版社的专业出版和规划出版能力和作为,引导出版社走“专精特”发展之路的话,那么,《评估办法》的“指标体系”中第二和第三部分显然是要评估出版社精品化生产的能力和作为。近年来随着图书品种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很多出版社都承受了发稿量大、人手紧张、出版物质量难以保证的压力。为此,在社会效益评估体系中设立相关指标,既体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同时也是实现社会效益评估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即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保证向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品。

  “考评程序”则规定,评估分为自评、考核、公布三个环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依据统计数据,组织专家对出版社自评报告进行分析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形成三张排行表:社会效益排行表、出书结构排行表、出书质量排行表,以较完整地反映出版社的社会效益状况。

  在这方面,我觉得有两个做法值得关注:

  第一,建立相对固定的专家评估队伍,确保评估工作科学、有序、专业、客观地开展。为认真做好审读及其他诸如评估等方面工作,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出版管理处专门组建了一支近20人的专家审读队伍。这些专家不仅在出版领域长期从事过相关工作,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同时熟悉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在政治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在社科、文学、艺术、科技、外国文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又具备较高的理论造诣与影响,熟悉并了解学科情况以及发展走势和动向。局里根据每位专家的专业特长和学科分类,安排每人负责2~3家出版社进行长期跟踪,并依据评估指标和要求对这些出版社的年度出书情况进行评估,撰写报告。

  第二,动用行业专业协会的力量,参与评估工作。为保证评估工作更具专业性和客观性,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还特别委托上海市编辑学会和上海市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每年分别对出版社的编校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对出版社的书籍装帧质量进行抽样评估,并将检查和评估结果以分值形式计入评估的总分之中。

  应该说,这两种做法对于保证社会效益评估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可信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赢得了出版社的肯定和认可。很多出版社认为,考核结果所形成的三张排行表既关乎荣誉,更具实际指导意义。比如评估中所涉及的一些硬性指标,像重点图书的出版周期考核、出书结构、图书质量等,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引领作用十分明显和重要,值得关注和重视。当然,也有一些专家和专业人士认为这一评估体系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比如有人就认为目前的评估体系还略显封闭,既然是社会效益评估,对读者、市场的满意度与需求度,对出版社及其产品品牌的熟识度和认知度以及社会与媒体的关注度等也应列入其中,作为重要的指标进行考评与衡量。应该说,这些意见还是非常中肯合理,富有建设性的,在条件成熟或容许的情况下,有必要给以纳入和完善。

  三、实施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产生的效应和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不但有助于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出版社进行有效的导向、质量管理和规划引导、科学布局,也有助于出版单位对自身产品的定位、质量把控及生产计划的周密安排等实施有效的管理和规划。

  正是在社会效益评估机制的引领下,上海多年来持续开展的图书精品化战略取得了较大成效。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为例,“十一五”规划时期,上海出版社入选国家规划项目占比10.07%,社平均入选数为3.97种,超过全国3.48种的社平均入选数。“十二五”规划时期,上海出版社入选国家规划项目占比12.89%,社平均入选数为6.76种,超过全国4.16种社平均入选数。与其他地区横向比较,领先优势较为明显。同时从申报角度观察,上海地区的项目在主题选择、布局安排、扬长避短等方面对于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标准与要求的符合度也略高,而且覆盖面也较广,在哲学社科、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工具书和古籍整理类等的优势表现得相当明显和均衡。这一切均与社会效益评估所强调和要求的重视规划,合理布局有密切的联系。

  同样,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方面,2008年至2013年,上海共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达98项,占全国的11.7%,资助总额逾1.5亿元,占全国的13.1%,彰显了上海在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上的强大实力。

  2014年,上海又有21家出版单位的27种图书出版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金额为1800万元。2015年,上海更是创纪录地得到35个项目的资助,金额达到2900万元,创历史新高。在每年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方面,上海也一直处于地方领先地位。凡此种种,均与社会效益评估强调和引领出版社走专业化、学术化和精品化之路关联密切。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上海的出版单位在内容建设方面,重视专业特色的趋势持续加强。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书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等均个性鲜明,特色彰显。如复旦大学出版社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方面,上海书店在文化随笔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同济大学出版社在城市建筑领域,东华大学出版社在服装文化方面等,均得到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在市场上也受到读者和学界的赞许。

  编校和装帧质量方面,在社会效益评估引领和严格要求下,经过管理部门和出版单位的持续努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大学出版集群进步极为明显。

  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实施所产生的效应和成果,推动上海各出版单位进一步强化优势出版领域和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代表上海乃至全国学术和专业水准的项目的持续开发能力,2014年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图书出版类资助特别设立一个新的类别,重点支持某一领域在上海和全国处于一流水准、能够代表上海和国家水平的学术出版中心或专业出版中心,力图通过政府资金资助,帮助和引导上海各出版单位进一步提高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水准,吸引更多的一流学者和优质作品,促进上海出版业在专业和学术出版领域更为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

  经过学术和出版专家的严格评审,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政治与理论读物出版中心”等12家“学术·专业出版中心”已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中心建设,帮助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其活力与竞争力,并起到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出版管理处还结合各专业出版中心运营、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广泛听取业界与学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评估办法,对业已挂牌的12家学术·专业出版中心实施评估工作。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效益评估工作开展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在不断拓展内涵和深度的基础上,使社会效益评估工作更切合发展的需求,更贴近发展的实际。只有这样,其效应和作用才更为显现。

  (作者单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