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从一张报纸变为“一切可能”——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董林2015-12-0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范燕莹
创刊于1995年8月的《大河报》可谓全国都市报发展的一个缩影。20年间,《大河报》从一张单纯的报纸,转变为一个以报纸为核心,融合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形态的媒体平台,从百万读者发展到3000万用户,其中有哪些酸甜苦辣?《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董林进行了采访。 一体两翼 架构未来发展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董林是河南最早做新闻网站的人,基于多年对业界的观察,他认为,互联网移动端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极致。“现在微信、微博有六七个亿的用户,其渗透率已经很高了,冲击力无非就是如此。”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窄化”,而纸媒为受众认识世界提供了全景式视角,因此,纸媒的品牌价值仍不容忽视。“20年前我们是一张报纸,20年后我们是一切可能。” 董林介绍,《大河报》目前实施的是“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体”,即坚守纸媒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保持新闻媒体的专业化优势,在言论、深度、舆论监督、求证四大板块上下功夫。 “两翼”之一是打造新媒体矩阵和平台,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序成长的环境。目前《大河报》新媒体的“两微一端”,加上报社内部的自媒体,渗透力已达全省3000多万用户,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平台。董林告诉记者,两年前,《大河报》客户端上线,截至今年8月,其客户端下载量在全国都市报中名列前茅。今年10月,《大河报》举办的秋季车展初试牛刀,通过自媒体联盟发动用户,事实证明好用、好使。 “今天我们再说《大河报》,它不仅仅是一张报纸,更是一个全媒体的传播平台。”董林说,下一步,《大河报》将成立自媒体事业部,更好地服务自媒体的小伙伴们。“实际上,《大河报》的新媒体矩阵已经形成,关键是怎么提高活跃度,怎么更好地运营起来、产生经济效益。” 另外一翼则是发挥《大河报》的品牌影响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非报产业。特别是那些对品牌依赖度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物流业、体育产业、健康产业等,《大河报》通过投融资合作和股权合作等方式渗透到这些产业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董林介绍,《大河报》的会展业就搞得不错,今年春季的车房联展短短几天就有两三千万的收入。 变“媒体+服务” 为“服务+媒体” “过去越是辉煌,越容易成为当今发展的包袱。”说起当下都市报正遭遇的“寒冬”,董林这样感慨道。《大河报》今年以来的确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特别是广告经营,断崖式下跌一点不为过。董林谈道,目前,《大河报》面临的困境与整体上都市报面临的情况大致相同。依靠广告、发行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维持。 “过去就限于采编、广告、发行这三块,未来如果我们全方位、全媒体、全平台地介入经营,我们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董林展望道。 在董林看来,都市报过去是“媒体+服务”模式,市场化程度看似很高实为很低,只会卖报纸、卖广告,但未来要转变为“服务+媒体”,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服务增强用户黏度,创造商业价值。“过去‘媒体+服务’时代,媒体开展一些相关的延伸服务,并没有转型到市场上来。真正的转型应该是用服务聚合庞大用户,再用该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闻产品,这才是王道。”董林补充道。 “当都市报真正市场化后,价值潜力还是很大的。”董林认为,都市报要学会跨界整合,要使“+”成为一种新常态。这个时代,整合跨界才能产生爆炸式效应。“传统行业已经深耕完了,而行业间的互补与融合将产生更大的市场。”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