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学术期刊评价的 集体攻关

2015-12-0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本报记者 李淼 实习生 白雪

  近年来,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建设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评价格局。现行评价体系虽各有千秋,但于期刊发展而言仍有很多不适应性。

  如何建构更为合理的期刊评价体系,为伯乐相马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准绳”?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简称“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简称“人大学术评价中心”)在日前主办的“东亚学术评价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中韩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报告》(简称《报告》),对此进行了研究。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的与会专家也就当下学术期刊评价的“难点”与“痛点”展开了深入交流。

  守学术评价之根

  作为传递科技文化前沿信息及最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一本学术期刊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还得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掂量”。

  《报告》指出,目前,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知网等机构发布的期刊评价体系,已不同程度地覆盖了我国人文社科期刊。上述机构从不同角度设计、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评价体系。

  比如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由学术规范量化数据、被引数据、二次文献转摘数量和Web即年下载率等四大类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组成,20项评价指标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结合,评价体系兼顾形式载体与内容质量;人大学术评价中心打破国内“以文献计量为主、同行评议为辅”的评价惯例,充分考虑人文社科的学科特征,以“同行评议为主导”的评价体系独树一帜;清华大学、清华同方自主研发的综合指标CI(Clout Index)在各家体系都以国内期刊评价为主的情况下放眼国际,率先启动国际期刊影响力评价研究,成为近年来中国期刊评价的一大突破。

  不过,无论是以定量分析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体系都各有各的局限性,且各评价机构的期刊评选节节升温,各类“核心”“权威”“优秀”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也造成了“重刊不重文、重量不重质”的学术功利主义,以及同类期刊“马太效应”之下的优秀成果积压、资源浪费等现象。

  对此,各评价机构也意识到正视学术评价之根本的重要性。正如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主任、人大学术评价中心主任武宝瑞所说,学术评价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推动学科研究发展,而非“江湖排座次”。

  《报告》也强调:“无论评价模式如何改变,唯有寻求更加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更加健全、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才是当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唯一出路。”

  促多元体系建设

  《报告》指出,随着学术评价时代的来临,“唯核心期刊马首是瞻”的期刊评价已然落伍,多指标、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由于科学评价的复杂性,学术评价往往难以面面俱到,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已是业界共识。

  以人大学术评价中心为例,以同行评议为主的评价体系虽然更符合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主观性强、覆盖面小、时效性弱等问题。据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编辑、人大学术评价中心副主任钱蓉介绍,人大学术评价中心通过多重交叉评价、扩大产品体系、搭建数字化平台、参照其他机构评价数据平行分析等方式,避免同行评议的问题和偏差。

  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叶继元看来,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对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突破性启迪,对社会价值产生巨大影响,对新法规、政策的出台具有突出贡献,在倡导万众创新的当下,学术评价也应引入学术创新及创新质量评价。叶继元表示,创新评价更依赖于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创新评价远非单纯统计发表论著数量所能胜任,也比专家精读、研判论著更为复杂和更有意义,有的创新3年~5年就能看出效果,有的创新则要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证明。因此,适时的评价、宽容的评价、尊重事实的评价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提出,对问世不久的独创性成果可以用“开放式评价法”替代同行评议。“开放式评价即‘方法创新+大IT’,大IT也就是互联网、数字、大数据等。”刘益东解释道,在该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包括同行专家、评价专家及相关专家在内的广泛学术界及社会人士,前者负责挑出颠覆性的错误,评价专家和其他专家虽然是“外行”,但可借助规范查新、知识地图定位对研究成果的竞争性创新及其前沿地位进行评价。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刘益东认为,这句话虽然俗,但道理却不俗:同类比较大大降低了判断难度。而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互联网可以实现“货比多家”。“通过与同类成果中公认的优秀成果进行比较,更容易做出准确评价。”

  叶继元进一步提出,建立全国或高校文科评价协作协调机构,解决规范术语、数据标准等共性问题,有助于学术评价机构的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和繁荣发展。

  树东亚学术影响

  此次研讨会还有一个重要背景不容忽视,就是目前国内其他评价机构均侧重欧美体系研究,而人大学术评价中心专门成立了亚太研究部,对中韩学术期刊评价及亚太地区学术评价体系进行比较研究。

  人大学术评价中心亚太比较研究部负责人张美红谈道,人大学术评价中心选定目前尚属空白的领域作为开展评价国际化探索的突破口,意在推动本国的人文社科研究走出国门,同时通过深入交流对话与合作,让东亚学术在国际上发挥更大影响。

  与中国“百家争鸣”的评价格局不同,韩国研究财团是其国内唯一的学术期刊评价管理部门。据韩国研究财团学术基础振兴组组长金贤哲介绍,韩国自1998年首次引入学术期刊登载制度以来,在确立学术评价体系和推动学术期刊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2007年随着KCI(韩国学术期刊引用索引)引文数据库的上线,实现了韩国期刊评价体系从借鉴到本土移植的重大突破。此后,针对登载制度的政府主导与学界自律的冲突、形式考查与内容评价的错位、对学科成果多样性认识不够、低门槛与高质量的矛盾及评价程序公正性等问题,韩国研究财团又进行了改革予以改善。

  过去几十年来,中韩学术期刊评价都经历了从“拿来主义”到“本土化”的发展历程。下一步,如何通过学术评价国际化,提升本国学术成果的国际话语权是中韩学术期刊评价面临的共同课题。

  “人文社科评价的主导地位一直为西方评价体系所占据,东方学术则受到很大制约和不平等对待。”张美红认为,中韩应加强两国之间的学术合作,打造既不同于西方评价体系又各具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形成有力的学术评价“外输力量”。

  正如《报告》指出的,提高东亚学术期刊评价的国际地位仍然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各方积极地接触、磨合,更有赖于在学术期刊评价领域出台层次较高的共同机制,加强两国学者之间沟通与交流,培养共同发展的意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