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中国儿童文学的前景和未来

2015-11-30 来源:豹眺网 肖云峰

  2005-2015年,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前辈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一个儿童出版一个黄金十年。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前景和未来”,我的理解是如何站在这个十年的高地上,寻觅更高的高峰。

  未来路上的难题与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编辑,我最怕作者问“你们要什么类型的作品?”最开始的时候我会把自己所在机构的出版方向和他介绍一番,现在我会先反问,“您最擅长的是哪种类型?”或者“把您的作品先发给我看一看。”

  作为作家被约稿,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能给我们写一套就像最近很热销的某某系列那样的作品吗?”在作为新作者的时候,我会尝试着写写看,然而完成的作品并不理想,现在是会果断拒绝的。

  每一次市场调研,也会发现,一旦一个作品取得市场的成功,一系列同质化的作品就会紧跟着冒出来。

  诸如此类的种种现象的存在,背后有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作用,我不否认这双无形之手对文化市场的繁荣,也就是上一个黄金十年的促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局限性也不容小觑和回避——我们的儿童文学还存在着门类单一,对儿童现实生活的描摹和幻想世界观的塑造流于表面、缺乏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如果说青年编辑和作家的肩膀上担负着中国童书出版的前景和未来,那么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首要的难题——下一个十年乃至更久,我们如何发挥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同时挣脱它的局限。

  市场导向重要 文学坚守更重要

  儿童文学图书市场风云变幻,纷繁复杂,但是在这个表象下存在着一个不变——那就是文学的独立性,她不因市场而改变的艺术文化特征与美学价值。所以要立足这个不变,实现中国儿童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思想文化蕴涵的拓展和加深,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传播手段,挖掘优秀作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让优秀作品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并且走向世界,而不能把市场经济效益和文学的独立性本末倒置。

  这要求青年编辑要明确自己在儿童出版中的角色和职能——前端连接着作家和作品,末端连接着市场。作家与作品,是编辑工作的绝对起点。

  我们编辑制作的图书具有这样的三重属性:是作家作品的“传播载体”,是维持出版企业运营的“文化产品”,更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体依附”。所以作为一个青年编辑,一定是要能够理清三者的本末关系,自如地在不同的阶段切换与之匹配的思维方式,建立和完善不同阶段的工作流程。

  如此,我们便清楚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标准衡量作家与作品了,那就是清空旧有的童书市场形成的积习已久的套路和标尺,跳出思维定式,面对一个超出既有市场经验范畴的作家和作品时,给自己一个休止符,去品味,去思考,去学习,再来判断和定位,这才能让很多具有未来可能性的作家和作品被挖掘出来,而这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前景和未来。

  不要“一叶障目” 把新人看进去

  一辈杰出的作家,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黄金的十年,我们每每谈及和提起,都肃然起敬,心存感激。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虽然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新木不植,何以为继?

  所以对于我们青年作家和编辑而言,提出了两点要求:

  青年作家要精进创作,要拿出高品质的作品,如果我们的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足以担负起前景和未来的重担时,就只能靠前辈作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以不同出版形式的演绎来继续支撑少儿出版。

  青年编辑要在现有的体制、制度的框架内,重新思考有限的出版资源如何配置。我们要思考,分配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制作一套新形式的但是内容保守的“名家经典”,分配多少时间和精力来打造一个“新人新作”。

  所以不要再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应该是“世界那么大,你要能看见”。墨守成规,抱残守阙,持一孔之见,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让我们热爱的儿童文学事业得到发展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用有限的资源广集人才,容纳各种儿童文学创作的类型、形式和内容,让其互相争鸣,蓬勃发展。

  这里面有些东西是我们青年编辑也鞭长莫及的,需要我们体制和制度层面从版权管理到市场秩序,进行约束和规范。

  吸收外来文化 把自己的根抓起来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经济与文化各个方面的开放,让我们得以见到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基础上,前辈们抵住了文化与价值的冲击和洗礼,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青年一代,有更为开放的文化心态,更乐于对待不同的文化观点和态度,所以现在我们在自己的国家举办自己的国际童书展,欢迎全世界儿童出版业界的宾客。

  不过,我们却也应该更明确,文化开放的目的,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短处,并且乐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更要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在补短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这便是文化自信。

  所以,让民族的悠久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前景与未来”必须面对的重大责任与使命。

  所以作为中国的青年编辑和作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开放的文化格局中,找准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坐标系中的位置,热爱并去理解其中的底蕴和特色,中国文化不只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符号,更是一种文化性格,体现在我们的伦理规范,处世方式,思维逻辑,表达方法等各个层面。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世界文化先进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用无国界的语言来讲中国故事,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建立表达的自信。第三,儿童文学是成年人写给孩子的,这要求我们青年编辑和作家开放的文化心态不仅是纵向的,也是横向的,要实现文化反哺,立足民族,放眼世界,注重年轻一代对我们的文化影响。

  费孝通先生说现在的世界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将自尊和尊敬他人之长结合起来,才是美美与共,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这是中国儿童文学应该追求的更宽广的前景与未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