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一个你不知道的“快笔小新”——新华社“机器人记者”揭秘2015-11-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赵新乐
“只要有数据,它马上就可以计算出来,比如我们输入一只股票的代码,关于它的财报分析瞬间就成稿了……”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编辑萨爽点下鼠标的瞬间,一家股票公司的财报分析已经出现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眼前。 看着记者有些吃惊的表情,萨爽笑着说:“这就是技术。”自从启用机器人记者以来,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前采用人工计算,每天也就成稿一篇到两篇,而现在,只要编辑需要,机器人记者可以不间歇地完成稿件。 “我只是程序,并非实体机器人” 几天前,新华社在84岁生日来临之际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新加入的机器人员工被称为“快笔小新”。这条消息一出,在社会上立即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 小新长什么样子?是像蜡笔小新那般可爱,还是像大白那样魁梧却萌萌哒?它是怎样工作的……对“快笔小新”的好奇以及疑问也随之而来。 在到达新华社采访之前,也有同事不断叮嘱记者:“记得拍张写稿机器人的照片来看看”“向大家揭秘一下小新到底是何许人也”……而当记者看着萨爽打开电脑,指着其中的一个程序说“这就是小新”时,记者吃惊得眼球都要掉下来了。与计算机的其他程序一样,“快笔小新”只是一个普通的程序而已。萨爽告诉记者,其实,“快笔小新”就是一个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生成类似于人创作稿件的程序。 原来传说中的写稿机器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实体“机器人”,而是一套能够执行命令的程序。据介绍,之所以取名“快笔小新”,也是因为不想让它表现得太枯燥。 “我有多个‘分身’,具有不同本领” 记者看到,经济信息编辑部的机器人记者在电脑上显示为“心知机器人新闻系统”,而不是“快笔小新”。现在“快笔小新”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而在这3家里,根据职能不同,“快笔小新”有多套特色系统,而并非一套通用。 “在我们经济信息部,心知系统专门写财经类稿件。”新华社经济信息部高级编辑申清告诉记者,心知系统是国内首家测试上线的机器人自动写新闻系统,采用国际顶尖的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及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它把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分析作为研发对象。在财报的各种指标中,选取几个最能反映上市公司基本面状况的指标作为分析对象。”申清表示,通过建立机器人发稿学习模板,程序可以自动进行数据的抓取、计算、数值评估,并完成相对复杂的语句及段落的写作,最终实现对单家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而形成稿件。 同样,在新华社体育部、《中国证券报》供职的“快笔小新”则根据自己所报道领域的不同,拥有自己不同的本事。比如,在新华社体育部,它可以快速生成中英文数据消息,包括每轮比赛的成绩公报和积分排名。在《中国证券报》,它可以写一句话的报盘、一段话的公司财报、快讯等。 新华社机器人发稿系统研发团队成员、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熊立波曾介绍,机器人写稿流程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4个环节。技术上通过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和稿件生成、各业务部门建稿编审签发“三步走”来实现。 “我的稿件是‘原创’,不是简单复制粘贴” 采用机器人写稿,新华社不是第一家。今年9月10日,腾讯财经发了一篇稿子《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这条数据新闻发布之后在朋友圈成功刷屏,原因不在于新闻本身,而是文末的来源——本文来源:Dreamwriter。这是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 而早在2014年,Automated Insights公司就为美联社提供了自动写作解决方案,美联社的机器人就已经开始应用于新闻报道当中。每一份软件自动生成的稿件都经过记者润色,记录错误并发送给自动化观察公司进行必要的调整。 那么,相较于此前多家媒体机构使用的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记者了解到,与其他机器人记者通过对热新闻的搜索,然后将链接嵌入文中不同,“快笔小新”不但能从追踪的数据内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还能对大幅变动的数据提出预警,自动生成对应的标题和导语。 “比如,机器人自己给文章起标题,应用到程序上就需要很多的逻辑判断,要从多个备选中选择最为恰当的题目,无形中就会增加太多的工作量。”萨爽解释说,“快笔小新”不是通过搜索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复制粘贴,而是基于自己对数据的判断和分析,然后自己写结论。也可以理解为,“快笔小新”的文章是它“原创”的。 而“原创”并不是能轻松实现的,需要技术团队下更大功夫,开发更多的模块来实现。更重要的是,“快笔小新”写出来的东西准确率高,编辑几乎不需要进行更多的加工。 “我可以客观描述,却不会表达复杂情感” 记者看到,仅仅一个上午,萨爽就利用“快笔小新”发出多条财报消息。谈及有了小新后的感受,萨爽说,它快速提高了编辑记者的工作效率,将记者从繁重的基础数据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采写深度报道。 当然,目前的小新还处于初成长,很多工作还不能够完成。简单来说,它只有3种情感:褒、贬和中性,更复杂的情感还不会表达,比如,看了一场体育比赛之后,我们会说一个词叫虽败犹荣,但是小新不会。萨爽表示,目前的机器人只是基于已经存在的大数据,抓取后进行分析,对于未来的预测还需要编辑去完成。 “相较于人力来说,在做基础工作上,机器人无论是在体力、工作效率、准确率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以后,我们还会研发更高级的。比如,基于行业的或者板块的分析。也就是说人能做的事情,都会让它慢慢靠近。”申清说道。 “我是助手,不会抢你的‘饭碗’” 自从机器人记者问世以后,关于“传统记者会不会就此失业”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是不是像美国Narrative Science联合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哈蒙德所预言的那样,到本世纪中期,将有90%的新闻稿件由写稿机器人生产呢? “当然不会,机器人怎样写稿还是要靠人来指挥,复杂的思维表达、深度的分析还是要靠专业记者来完成。”申清这样认为。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楚新也曾表示,由于机器人的写作是模式化的,人在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上也是机器人所无法模拟的。 无论是“快笔小新”还是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点是写数据新闻,且必须有大量的数据。但如果仔细看过机器人写的新闻稿,你就会发现它们的“本事”还是少了些。这样的稿件给分析师看可以,对于读者来说,吸引力的评分简直太低。简单说,那些深入采访、需要深度调查、富有阅读色彩的稿件依旧需要专业的记者来完成。 可以肯定的是,机器人记者的出现是技术变革所推动的以信息传播网络化为中介的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重构,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未来,最喜人的场面莫过于机器人成为记者的助手,二者成为最佳搭档,让新闻的速度更快,深度更深。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