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阅读渗进深圳每一处骨髓2015-11-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采访手记 读书是一场马拉松 □范燕莹 11月3日,也就是“书香中国万里行·深圳站”采访团报到的当天,大家本是随意地聊天,谈及对于深圳读书月的印象,当地记者的一个问题却把不少人都给问住了:“你觉得,阅读和马拉松有什么关系?”“一动一静,这两件事儿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吧!”很多人都诧异,实在想不出这两件事儿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就是这样两件看起来非常不相干的事情,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将其做到了“混搭”——第十六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仪式的当天,500名运动健儿背上图书,“阅读马拉松”起跑队伍浩浩荡荡,穿越市中心,奔向四方。 深圳当地记者的这个问题,透着他们对这个活动的赞许。是的,今年的“阅读马拉松”活动,让不少人为之点赞。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深圳全民阅读活动持续创新的一个缩影。正如深圳读书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所说的:“创新是读书月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小到一个民间读书会组织的换书大会:从萤火虫到无人机,大到深圳这所城市的对外文化交流——“阅读双城记”……创新让深圳每年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都焕发着无尽的活力。深圳读书月,作为深圳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15年,这样“高贵的坚持”让这座年轻的城市赢得“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荣誉。 除了创意,在采访中,深圳的全民阅读给记者的另一个深刻感受就是——跨界联合。比如,在深圳书城中心城“深圳亲子阅读中心”成立的启动仪式现场,你会看到背板上有这样一连串单位的名字:深圳市文明办、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妇女联合会和深圳市关心一下代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深圳市阅读联合会,及战略合作单位、共建单位……亲子阅读,得到了深圳市各个文化单位的支持和参与。再比如,三叶草故事家族正在努力建立“自主创意+政府扶持”的品牌建设模式,他们自我设计和打造的品牌——绘本剧大赛,被深圳读书月纳入年度重点项目而得到资助。而像三叶草故事家族这样的民间阅读推广组织,主动介入公共文化服务,助力政府推动全民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不管是书店、阅读推广组织,还是图书馆,他们跨界联合,以书为媒,把阅读从一个人的事儿变成一群人的事儿。 在深圳书城中心城采访时,记者发现,书城每天都有精彩的读书文化活动。而这样的活动,深圳书城中心城能够做到一年365天不间断。走进深圳图书馆,或立或坐,处处都可以见到看书、翻书的身影;在深圳的社区、校园、家庭,这样的场景同样可见。醇厚的读书热情、丰富的图书、便捷的借阅方式,阅读已渗进这座城市的每一处肌体和骨髓。 ■书香校园 深圳第二高级中学 书香如阳光 洒满每个角落 □本报记者 范燕莹 走进深圳第二高级中学,宽敞、大气、色彩明快的校园建筑,体现出校园的活泼与开放的气息。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深圳第二高级中学自建校始,就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传统延续至今。 11月既是深圳读书月,也是深圳第二高级中学的读书月,每年都有一些传统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图书漂流等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逐一举行。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的积极主动策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刘伟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这些年,他为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好点子。 “全球华文阅读博客大赛”这一活动创意最早就是刘伟提出的,该活动也是该校第11届读书月的重点主题活动之一。活动提倡“大阅读”的概念,因此,除了核心的书本阅读之外,还涉及影评、乐评、剧评等。 继“阅读博客大赛”之后,去年,刘伟又设想出在中学生中组织一场“思维擂台赛”的活动,目前,这一赛事已经当做深圳市图书馆一个常年的项目来搞,也成为深圳读书月的一大活动创新。之所以想到“思维擂台赛”这样的创意,刘伟认为,当下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容易被信息裹挟,加上当下的学校教育,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做题等都有标准答案,这样下去,学生思维容易入套。 去年5月,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主办的“深圳市中学生‘思维之星’擂台赛”举办,来自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和深圳外国语学校的6位同学,就教育热点话题碰撞思维火花,激辩改革路径。刘伟说,与一般辩论赛不同,“思维之星”擂台赛不强调立场坚定、胜负分明,相比“辩论力”更着重于对中学生“研究力”的培养,双方辩手在辩论中互相启发共同加深对话题的思考才是正道,这是一个为中学生提供的展示独立思考能力的舞台。 除了思维擂台赛,在刘伟所在的深圳第二高级中学,他还给学生们开了一门特殊的课程——批判性思维选修课。“这门课一般都在大学里才有,高中阶段很少有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目前,虽然每周学校只给我一节,我觉得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刘伟说。 刘伟认为,读书和批判性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密切关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刘伟坦言,由于高考压力,在高中阶段,把读书和应试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他倡导学生读名著。读名著应该有两个标准:首先得自己喜欢,否则读不进去。“倡导学生读,但又不强迫他们具体读什么名著。”其次,读名著,还需要有交流和讨论,这样的阅读才更有效果。 在深圳第二高级中学,不管是校级社团,还是学生自建,学生社团非常多。自2007年建校起,该校的涵咏文学社,也是深圳十佳文学社之一,每年招生都会吸引不少学生报名,多的时候团员达70~80人。这一文学社团的负责老师窦波介绍说,参加文学社的孩子多是出于喜爱,他们与不参加社团的学生还是有些区别:比如有些孩子写作能力一般,但是创作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民间阅读推广组织 后院读书会 享受“第三种时光” □本报记者 范燕莹 11月4日晚,与后院读书会会长宋黎娟的采访约在深圳福青龙华天假日酒店旁边的餐厅,匆匆赶来的宋黎娟一见面就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就在4日当天下午,她刚刚谈成了一项合作——将“无人机”这一高科技元素引入到今年的换书大会当中。从萤火虫到无人机,后院读书会每年的换书大会活动都颇具新意。变化的是源源不断的新意,而不变的是6年来后院读书会一直所保持的闲暇与低调、自由与开放。 “岁月如书,后院读过。”是后院读书会的宣言,不少熟悉后院读书会背景的人都知道,读书会的成立源于一帮媒体人喝茶时冒出来的灵感。2009年,媒体人王绍培和朋友在一家名为“后院”的茶馆喝茶聊天,有人不经意间提议“何不在每个周六举行一次读书会”,然后就成为后院读书会最初的由来。 读书会魅力不浅 在后院读书会的日子,被王绍培称之为工作、生活之外的第三种时光。这种闲暇,放松的是身体,活跃的是精神。“我们不是在工作,但也不是在休闲,我们的大脑和精神都在紧张地劳动。我们在学习、思考、观察,同时也在享受。” 后院读书会常常被称之为精英读书会,但后院读书会从来不以精英来标榜。读书会也从来没有门槛,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参加。 虽然很忙碌,但深圳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周末花时间到后院读书会来阅读学习哲学,讨论正义、真理、爱、智慧,诸如此类的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从中看出后院读书会的魅力不浅。 读书回归精读 王绍培介绍说,今年后院读书会线下的日常读书活动又开始回归到“精读”。从今年5月份开始,后院读书会组织大家开始读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读完这一本书前后花了3个月。这种精读细致到一章一章地读,一页一页地探讨。读完之后,书友们觉得意犹未尽。紧接着,后院读书会又发起了用一年的时间读黑格尔的美学系列,并组织大家参加一些与之相关的戏剧、展览、电影等活动,与阅读结合起来。因此,后院读书会的这一年也称之为“美的一年”。 谈及读书会回归到精读的考虑及今年的阅读主题,王绍培说:“人们都说碎片化阅读不好,其实是我们仅仅只有碎片化的东西,缺乏一个整合碎片化内容的工具,而我们认为这个整合的工具主要就是指哲学。”哲学书籍容易让人生畏,因此,这类书籍非常适合一起读,大家取长补短来降低阅读的难度。 实际上,后院读书会并不拘泥于线下活动,线上阅读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而且它有个特别的名字——“听说后院”微信语音读书分享会。在2014~2015年间,总计进行了四季共400多场。宋黎娟介绍说,“听说后院”是有专人主持的微信语音群,每天都会有人在群里分享。这一载体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大家能够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而且这一语音读书通过后院读书会公号推介出去,能够形成二次传播,来影响更多的人。 ■阅读推广人 袁晓峰 忙碌却甘之如饴 □本报记者 范燕莹 “一个人的容貌就是她灵魂的样子,而爱阅读的人永远年轻。”这句话用在儿童阅读推广人袁晓峰身上再贴切不过。11月4日的黄昏时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儿童阅读推广人袁晓峰的家里,而她也刚刚从外地的一场儿童阅读讲座赶回家中。眼前的袁晓峰,让记者颇感意外——无论从容貌还是言谈,都完全看不出已是退休的年纪,而这种年轻的状态也许正是儿童阅读带给她的最好滋养。 倾心儿童阅读推广 就在采访袁晓峰前的一个星期,也就是10月31日,深圳2015年度“十大童书”尘埃落定。在评选过程中,从100选50、50选20、20选10,每一轮的评委名单都有变化,袁晓峰是唯一一名从海选到揭晓一直都在的评委。作为承办方之一的深圳少儿图书馆副馆长胡戬说,之所以袁晓峰一直都在,是因为她对每一本候选图书都非常了解。 1999年,袁晓峰就已开始从事儿童阅读推广,只是那时国内还没有“少儿阅读推广”这一清晰的概念。直到2004年,袁晓峰在出差时遇到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王林,给她推荐了《爱心树》《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好多绘本,并给她讲了国外儿童阅读的状况。“他让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书。”袁晓峰说。也就是在那次出差当中,袁晓峰从北京的红泥巴读书俱乐部背回来十几本绘本,从班级到年级乃至全校,袁晓峰慢慢地推广起阅读。回忆起当年这一简单而美好的决定,她笑着调侃:“我们都是最早行动的那帮人。” 培训校长造福孩子 做儿童阅读推广,袁晓峰有一个独特的理念:培训校长。因为有着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她深知,校长在一所书香校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有很多老师自己在做阅读教育,但一个老师只能管几十个孩子,而校长行动起来,受益的就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培训校长能够造福成千上万个孩子。”只是校长不需要像老师一样去身体力行地给孩子上一堂阅读课,但是要实实在在地支持,要大致懂得阅读活动怎么开展、孩子们读什么样的书好。一方面,培训校长,另一方面,对阅读推广有力度的校长进行评选,将这两大方面结合起来,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将会开展得更加深入。 “绘本会让你重新爱上阅读。”这句话听起来或许有些空,但在袁晓峰那里,从她身体力行的阅读课中,确实让身边不单是孩子,也让没有时间阅读或者不爱阅读的成年人,喜欢绘本,喜爱阅读。 退休后,袁晓峰的身份又多了一个:爱阅公益基金会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没退休时,袁晓峰也要常常到外地做阅读推广的讲座,但同时后海小学还有很多事情等着这位校长去处理。所以她常常星期五晚上走,星期天晚上回来,现在对她来说,脚步则从容许多。从在学校做阅读推广到现在退休后做全职的阅读推广,袁晓峰说:“我更开心了。当校长还要管那些琐碎的事情,现在可以全身心地只做儿童阅读,可以更快乐、更全身心地做这件事情。” 现在的袁晓峰每个星期至少做一次阅读讲座,很多精力与心思都花在备课方面。无论到哪里讲课,袁晓峰都愿意把自己的PPT留下,而这一点并非所有的主讲人都乐意做。但袁晓峰说:“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但是如果传播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理念,我们都非常乐意去分享。”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