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自2012年以来,连续4年改版,形成改革创新的新常态,实现了从传统大报到品牌大报的跨越式发展。4年来,《湖北日报》办报质量、内容品质持续提升:一批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7次获中宣部新闻阅评肯定;报纸发行量从21万份增长到65万份,迅速跃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广告收入年年过亿元;报纸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湖北日报》的巨大变化深刻表明,党报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牢牢守住舆论主阵地。回顾《湖北日报》这4年的改革实践,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抓住了几个重点:
服务好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增强策划、报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报肩负的重要使命。面对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党报必须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在宣传报道上做到先人一步、高人一招。
近几年,《湖北日报》始终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宣传报道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
自2012年开始,《湖北日报》连续4年推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型系列报道,并结集成《风起中三角》《逐梦第四极》《澎湃中国心》3本报道集,成功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
围绕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湖北日报》2012年推出大型报道《汉水丹心 湖北奉献》,在沿线6省市同步发行,当日发行量高达230万份。2014年策划推出了“汉水北上”大型系列报道和新闻特刊,受到中宣部阅评肯定。
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湖北日报》固定在3版等黄金版面开设专版,共计推出418期,刊发图文稿件3800多篇。重视程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投入版面之多,在全国媒体中首屈一指。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湖北日报》推出“荆楚楷模”等多个专栏、专版。“最美农技员”周小贺、“铁面水官”蒋志刚、“英雄民警”胡钦春、“大别山师魂”汪金权、“护童天使”秦开美和王林华、“英雄潜水员”官东等,一批重大典型人物经《湖北日报》报道后走向全国。
2015年以来,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的湖北省情,《湖北日报》将经济报道作为今年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精心策划,推出了“坚定信心 竞进提质”等一系列专栏、专版和专题。
通过这一系列报道,《湖北日报》充分履行党报职责,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为巩固湖北舆论的旗舰地位和推动其他各项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把握好时代脉搏,在重大事件、热点事件报道中及时、强势发声
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风云激荡中引领思想,在众声喧哗中回应民意”,是传统媒体的重大职责,也是新兴媒体无法匹敌的核心优势。
刘汉刘维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开审理的最大涉黑案。《湖北日报》作为平面传播渠道,前后共采写新闻作品116篇,其中大多为独家。这些稿件精准、理性、正面,获得专案组的认可。中宣部在新闻阅评中认为,在《湖北日报》报道组的努力下,全国读者全景式了解到案情和案件审理过程,保障了公众知情权,推动了司法文明进程。
2014年6月10日,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发生劫持师生事件,劫持人被警方当场击毙。起初,网友围绕劫持人诉冤、警方开枪等提出质疑,并通过各类新兴媒体平台发酵。《湖北日报》等传统媒体介入报道后,舆论焦点才转移到王林华、秦开美为救学生接力当人质这一主题上,反映了时代精神,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
2015年“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后,《湖北日报》突出报道一线救援工作,一周内推出20多个专版,成为国内媒体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为搜救和善后工作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尤其是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推出“监利故事”,生动反映了监利人民自发参与救援的大爱义举,获中宣部专题阅评肯定。
另外,围绕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湖北日报》及时撰写刊发旗帜鲜明的评论文章,强势发出党报声音,引领了舆论。2013年开设时评版以来,《湖北日报》系列主题评论和原创评论基本上篇篇被转载,目前已成为国内外300多家媒体的固定选稿基地。
突出新闻规律,在创新呈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下功夫
提高可读性、必读性,是提升党报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近4年改版,《湖北日报》每年都有新的专栏推出,在呈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力求不同以往、不同于众。
2012年开设的“东湖放评”专栏,每篇文章均在250字左右,固定刊载于一版左下角或右下角,持续至今。栏目力求微言大义、启心智、发新声,被称作“东湖一浪花,激活千湖心”,是新闻界转作风、改文风的范例。
2014年,《湖北日报》重点打造“今日视点”专版,每天举全编辑部、全集团之力,放大、做透最值得阅读的一个点。运行以来,好戏连台。2014年1月14日,“今日视点”刊发记者调查报道《跑断腿的二胎证》,仅一个半月后,一项实施30多年的规定便被取消。中宣部以《湖北日报一篇报道推动一项新政》为题专发新闻阅评。
2015年,《湖北日报》策划推出《湖北抗战湖北兵》栏目,派出多路记者深入荆楚各地,探访抗日战场,寻访抗战老兵,以讲故事的手法,钩沉湖北境内发生的重要战役,抢救性发掘抗战老兵的精彩故事,生动呈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
2013年以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湖北日报》连续推出《千湖新记》和《绿满荆楚》两大姊妹篇栏目。自2013年1月起,《湖北日报》记者对全省100多个代表性湖泊进行了踏访,形成了新时代准确、生动、鲜活的“荆楚湖泊志”。《绿满荆楚》栏目今年推出,围绕全省大型国有林场展开连续报道。这两组报道都打破了主题报道的传统模式,稿件历史性、文学性、故事性、新闻性兼具,犹如一篇篇新闻美文,掀起了强烈反响。
抓好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新闻生产力
体制机制改革,是《湖北日报》连续4年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只有“把水烧开”“把人盘活”,才能形成“你追我赶”、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
严格实行“两分开”。即采编与经营分开、采写与编辑分开,使各自更加专注自身岗位职责,严厉禁止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从体制上防堵了关系稿、三类苗。
持续推行主编负责制。2014年改版,新组建了独立的新闻编辑中心,除个别新闻中心因特殊情况仍“采编合一”外,其余全部部版分离,使主编负责制真正得到回归和深化。新闻编辑中心作为“中央厨房”统筹协调所有版面,版面竞争成效逐渐显现。
建立多层、高效的策划机制。建立以编委会为龙头的分级合作策划机制。年初预选全年重点策划选题;每月初确定当月重点策划选题;每日采前会、策划会、编前会(双休日照常)紧紧围绕策划展开。对于重大选题实行项目责任制,编委会临时设立项目组,指定项目责任人。
强化考核,强力去行政化。2014年改版,《湖北日报》改革出重拳:各中心主任的绩效奖一律与所在中心记者编辑业绩挂钩;中心副主任考核一律与采写稿件挂钩,推动业务骨干深入一线,力去行政化;主编考核实行质、量结合;严控标准奖发放范围。这些改革意在提高一线稿件分值,真正实现向一线倾斜。
完善考评机制,奖优罚劣。从2012年开始,不断调整完善稿件打分机制,在表扬好稿的同时,每日查找最差稿件、最差版面、最差标题、最差照片,张贴公示。2014年改版,新设置了“每日好稿奖”,大幅提高了各类新闻奖的奖励额度,鼓励大家写好稿、出精品。2015年改版,建立了业绩排名诫勉谈话和总编辑谈心制度,进一步激活了生产力。
盘活人事,营造干事成事新气场。2013年改版,通过两轮群众测评,报社党委调整了《湖北日报》11个业务部门(编辑部共有15个部门)负责人。此外,《湖北日报》还在整个集团内打通人才流动渠道,近3年有数十人从分社、子报被调入《湖北日报》补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