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影响力升级 ——由石油扩展至社会,从基层延伸至高端
《中国石油报》1987年1月创刊,已出版6450多期,成为国内权威的石油石化能源类行业报;对开8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大庆、新疆等地设有5个分印点,国内三分之二地区的读者能看到当天报纸。《中国石油报》曾被评为“2014-2015中国报业全国十佳发行单位”。
《中国石油报》创刊28年,受众群不断扩大。在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发行数千份,在境外35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机构和个人订阅,读者逾500万。此外,50多万份《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进入离退休职工家庭,被中组部列入全国老干部工作报刊序列。
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报纸工作会议,《中国石油报》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参加首届“国企好新闻奖”评选,《中国石油报》获一等奖2件,二、三等奖6件,获奖数远超其他媒体。
新闻传播体系升级 ——由纸媒向数字化转型,从平面向立体化发展
《中国石油报》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产业链,已经成长为拥有新闻全媒体采编、互联网新闻、移动新闻终端、报刊印刷发行、新闻服务咨询等业务的现代新闻媒体。同时,平面媒体立体化发展格局也日益完善。
变厚——一张报纸发展形成集报纸、期刊、网络、手机报及“两微一端”的全媒体发展格局。
变宽——创刊时每期发行9.6万份,如今4份报纸期发行量90万份。
变快——《中国石油报》从周一刊发展到周六刊,中国石油新闻网一年播发稿件超过7万篇,日访问量突破50万人次;推出石油手机报彩信版和网络版,石油数字传媒终端实现对国内外17家主要媒体资讯和39种应用平台的集成创新,使国内外重要石油及能源行业新闻实时送达读者“掌中”,阅读量超百万。
在海外,《中国石油报》建有7个新闻工作站,日常报道中国际新闻信息占四分之一以上;在国内,注册成立27个区域(企业)记者站,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规模突破2000人。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中国石油报》将建成“四高四强”新闻媒体:即专业素养高、综合实力强,品位价值高、引领企业发展能力强,美誉度高、话语力强,幸福指数高、荣誉感强。
品牌新闻行动升级 ——由国内到海外,从重点工程宣传到深度报道国家战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石油报》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力量,于2014年9月启动“一带一路·能源之路万里行”全媒体新闻行动,将石油、丝路、国家战略与社会等元素紧密结合。
“一带一路·能源之路万里行”全媒体新闻行动分国内、国外两个阶段。其中,国内段采访历时3个多月,足迹遍布丝路沿线9省(区、市)172个城镇;国外段采访报道于今年1月启动,涉及亚非欧三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新闻传播核心期刊专家评审组认为:“万里行活动以强烈的时代担当,积极参与社会进程。报道将能源变革的宏大主题与民生话题优雅交融,见证石油,记录巨变,书写成功,是一组接地气、舆论导向好的报道。”
近年来,中国石油报社还先后跨行业、跨媒体、跨区域、跨国界,组织“西气东输万里行”“国脉万里行”“海外创业万里行”“石油记者基层万里行”“重塑形象纵深行”等品牌新闻行动和大型社会公益活动。
尤其是积极展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承办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评选”活动连续开展11年,在31个省(区、市)进行,并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参加投票的达7600多万人次,共评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600余名,为弘扬社会正义,传承优秀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风形象建设升级 ——由提升业务素质到抓作风树形象,从重点管控到全员量化管理
中国石油报社从2011年10月起实施“三抓一树”活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三抓一树”,即“抓干部、抓作风、抓管理、树形象”。“三抓”是为了“一树”,树中国石油形象,树报纸品牌形象,树报社队伍形象。“抓作风”是活动的重点,“树形象”是活动的目标。
4年多来,“三抓一树”活动由上而下逐步开展:举办两期中层干部培训班,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新闻业务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开办编辑业务培训班,突出进行思想和作风的培训,进行职业素质和素养的培训,提高了队伍的责任感、执行力和战斗力。
报社还积极探索和推进全员量化管理,缓解“忙闲不均”的通病。到2012年,一半左右的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焕发新活力,干部队伍履职能力显著提高。此外,报社还提出“要改文风,先抓作风;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强调“三个不容许”:不容许事后解释能力超过工作能力,不容许工作失误几率超过规定标准,不容许制造无效工作的能力超过沟通协调的能力。
通过深入开展的作风形象建设,报社新闻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努力向“变面上和气为内心和谐,变文人相轻为团结协作,变各自为战为相互加持,变一损俱损为一荣俱荣”上转变。
《中国石油报》新媒体建设的3个特点
《中国石油报》新媒体建设适应互联网发展和传播趋势,起步早,发展快,覆盖用户超过60万人,已成为沟通石油业内外、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中国石油报》新媒体建设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传播平台迅速扩大,形成主辅结合的“石油数字传媒”集群。
1999年,《中国石油报》成为国内首批20家取得互联网新闻采编资质的媒体之一;2000年1月中油网上线;2010年3月25日中国石油手机报正式开通;2012年5月,《中国石油报》在人民网、新浪、腾讯的微博平台开设账号,面向社会及时发声;2012年9月,推出中国石油手机网;2013年3月,开发出“石油资讯”数字传媒APP应用终端;2013年5月,《中国石油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目前,《中国石油报》新媒体产品集群包括10个产品,形成了品牌。
二是媒体融合加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共享互补,舆论引导力增强。
《中国石油报》成立新媒体中心,与报纸的编辑中心和新闻采访中心并列成为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三大支柱。
《中国石油报》原创微博《七嘴八舌话PX》,阅读量高达168万次,获得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首届国企好新闻奖;新媒体平台开展评选“石油员工最美笑容”活动,吸引了20多万人次参与,反响强烈;在全国能源类微信号第三方测评周排行榜中,《中国石油报》官方微信多次排名第一。
三是服务功能不断延伸,从新闻信息扩展到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舆情分析、产品交易支付等多方位服务。
《中国石油报》新媒体发挥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布中国石油和相关行业新闻信息准确、及时、权威;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为石油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和电商服务。
“中油好客E站”微信号提供的微信充值加油卡服务,在2014年春节和元宵节,开展两次“充值抢红包”活动,充值金额超过2000万元,关注用户增加20万人。
《中国石油报》品牌新闻行动的“三个结合”
近年来,《中国石油报》跨国界、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新闻行动。
其中,2002年“西气东输万里行”,首次大规模向社会推介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成为知名品牌新闻行动。
2003年“油区治安整治万里行”,积极组织,促成公安部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联手,捣毁“土炼炉”,抓获不法分子。20多家媒体、15个省市公安机关共同参加。此次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称赞这次行动既参与了实战,又引导了社会舆论。
2008年“国脉万里行”,组织百名记者,西至中亚3国,东至国内6省区;“聚焦国脉,媒体搭桥”,在北京、广州5地举办新闻座谈会,许多媒体和公众对石油的认识更加深入、客观。
2010年“都市媒体高层论坛”,来自全国知名都市报和网络媒体的老总汇聚上海,探讨石油与国家、石油与都市、石油与民生的密切关系。与会媒体老总感慨地说:“看来不仅要政治家办报,还要石油家办报、战略家办报。”
2011年“海外创业万里行”,记者奔赴五大洲15个国家,走进五大油气合作区和中国石油海外油气运营中心,探访油气战略通道建设现场,追寻中国石油国际化的铿锵步伐。
2012年“管理提升纵深行”系列报道丰富多彩,立足中国石油、对标国内外,不仅总结成功经验,而且解剖失败案例,开辟了管理提升的“新学堂”。中国石油集团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将报道内容汇编成册,供干部员工学习参考。
2012年5月起“石油记者基层万里行”活动,践行“走转改”,上千名记者和通讯员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基层队站和车间,深入火热生活、深度报道石油一线的情况。
继2014年9月启动“一带一路·能源之路万里行”之后,今年9月又并行开展“重塑形象纵深行”,派出东部、南部、西部和海外4组记者,深入石油企业,报道“弘扬光荣传统,重塑良好形象”的生动实践,向社会传播央企稳健发展正能量。
品牌新闻行动的深入实践,让《中国石油报》人体会到,增强行业媒体社会影响力,关键在于“三个结合”,就是“要把行业宣传重点与社会关注热点相结合,增强影响力”,“要把石油传媒与社会传媒、第三方专家学者相结合,增强话语力”,“要把强烈的责任感、深厚的石油情感与现代传播理念相结合,增强表现力和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