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管理》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由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承办。
第十五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大会主席、该校党委书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杜向民和大会主席、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词,开幕式由该校校长助理、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彪晓红主持。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第三方评价”,议题包括了科技政策评价、科研成果评价、科研项目评价、科研机构评价、科技人才及科技团队评价、协同创新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等诸多方面。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关忠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部处长杨列勋和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方衍分别作特邀报告。同济大学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院长郭强、浙江大学教授张炜、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樊一阳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张旭就大会热点之一“第三方评价”作报告,并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讨论、分论坛研讨。
杜向民作题为《全国统一的分类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来自澳大利亚的经验》的特邀报告。杜向民在报告中介绍了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体系演变过程,重点阐述了澳大利亚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卓越科研(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简称ERA)的三方面优势,即:政府主导的官方评价,人文社科和其他学科进行分类评价,以成果质量为核心进行评价。他认为,我国科研评价当前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导致了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度增加,但质量不高、学术影响力不大,科研人员疲于应付考核,难以潜下心来从事学术研究。围绕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这一问题,杜向民提出五点启示与借鉴:一是我国应建立以成果质量为核心的质量型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以简单计数评价为特征的数量型科研评价方法;二是探索建立国家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三是按照世界通行的标准进行科研评价工作;四是以成果质量为绩效测度标准,将科研绩效与政府投资支持相挂钩;五是将高水平大学作为创新体系的发动机进行支持。
会议期间,分论坛研讨围绕“学术评价”和“企业创新评价”两个热点展开。该校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刘兰剑作题为《中国人文社科各学科学者影响力排行榜:基于中文期刊的研究》的报告,并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云、北京应用物理和计算数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先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松和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陈岩、浙江科技学院教授刘洪民、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王丽平、汕头大学欧阳峰分别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研讨会举行闭幕式,各组组长作总结交流,并为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证书。大会主席穆荣平致闭幕词,宣布第十五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