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品牌亮相行业交流,报刊不该缺席2015-10-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梁勤俭
10月26日在西安落幕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在川流不息的广告业界人群中,对报刊还有些感情的人们发现:与往届明显不同的是,办了20余届的广告节,居然第一次没有设立专门的报刊馆。除了陕西当地几家报刊设了几个展位外,再无一家报刊社参展。 在这个中国广告界的年度盛典上,曾经位居四大传统媒体之首的报刊,几近销声匿迹了。 在这个云集了数以万计业界人士相互学习交流的超大平台上,来自报刊业的同仁也鲜见踪影了。 很多广告主和广告经营机构的朋友纷纷打探:报刊的展位和报刊广告人都去哪儿了?这个迹象意味着什么呢? 近几年报刊广告在市场遭遇冷落,与其近年在广告节的平平表现也许并无直接关系,但在经营持续滑坡的严峻形势面前,绝大多数报刊社只是一味地采取紧缩和压减开支的举措,对传播品牌和提升影响力普遍持消极被动态度,严重缺乏激情似乎已成为习惯。殊不知,这样下去对自身品牌形象的伤害更甚。一旦衰微,重树品牌所付出的代价要比从现在就开始重视大得多。 与报刊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经营状况同样吃紧,但电视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参与广告节并高调亮相的积极性却空前高涨。他们一面很好地讲述着自己的品牌故事,一面从容地与蜂拥而至的广告主进行无碍的交流和沟通,在气势上更是远远压下了报刊。 一些来到广告节现场的报刊广告界同仁,见到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与自身媒体渐行渐运的尴尬局面,除了暗自感叹、痛心疾首,好像也别无他法。 对受众和广告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将直接导致报刊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发声越来越弱,市场份额节节流失,从而渐渐被客户与市场遗忘,最终很可能用不了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而被淘汰出局。今天的广告节上难觅报刊踪影,明天的传播市场上报刊还能有几许份额呢?难道快要说再见了吗,我们的报刊去哪儿了?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