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解析地市报“株洲现象”

2015-10-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雪昆

  数字媒体紧逼,广告收入下滑,媒体同行跨地域竞争……这些压力之于强势媒体已让他们感受到困境重重,而之于地市级媒体,其处境更是可想而知。除了这个挑战,一些强势媒体为了拓展自身生存空间,开始大力实施辐射多区域的发展战略,向地市渗透的现象时常出现。面对激烈竞争,株洲日报社靠什么应对?面对数字化冲击,株洲新闻人是怎么做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株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株洲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先辉,希望通过对地市报“株洲现象”的剖析,为我国地市报发展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面对数字化冲击: 不做人云亦云的“豆腐块”

  株洲日报社是湖南省十佳报社,旗下的《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等纸媒以其优势地位成为当地纸媒的行业龙头。此前,他们在告别“铅与火”“纸与笔”“黑与白”等一系列考验面前,先人一步的意识与动作让其每每遇到发展瓶颈时都能顺利应对。而这次强大的数字化浪潮来袭,他们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的确很大,但这只是起初我最强烈的感受。慢慢地发现,我们可能把网络对于纸媒的冲击看得过大,这样的认识是不客观的。”赵先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内有着太多人云亦云、唱衰纸媒的观点和言论,但一味地专注于冲击所带来的压力,而不去发现、挖掘地市级媒体的生存空间和优势,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面对问题,业界首先要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赢者通吃,但在株洲日报社人看来,这种通吃是有限度、有范围的,对于地市级媒体是可以通过地域优势使其弱化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反而更加彰显出纸媒深度报道和精准报道的可贵。

  “地域性媒体的优势、价值坚持的优势、权威发布的优势都是地市报应对数字化挑战的资本。”赵先辉认为,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例,其小资情调明显,心灵鸡汤等信息鱼龙混杂,虚假负面内容充斥其中,并且,熟人圈子正在变为商业推销圈子。这些现状让人们开始愈加珍视话语的权威性,这正表明社会群体和社会圈子需要传统纸媒这一权威媒体发布权威的信息、发挥权威的优势。

  当然,发挥纸媒优势并不等于无视新媒体发展。那么,株洲日报社又是怎么做的呢?“发力地域新媒体,服务当地党和政府、群众,这个价值坚持要敢于亮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不能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为了吸引眼球,不顾主流价值,以偏概全。”赵先辉强调,在这方面,株洲日报社不断向深度报道发展,要求不能只做“豆腐块”文章。即便是“豆腐块”,也要向精深、精准发展。同时,要有立场,通过新闻评论加强引导舆论的能力。

  将报纸权威内容与自身新媒体建设联系起来,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上,株洲日报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记者了解到,株洲日报社利用所属媒体的各类资讯,已于今年4月上线株洲第一家移动终端“i株洲”。而《株洲日报》《株洲晚报》通过在新浪和腾讯创建“株洲发布”综合信息平台,通过与网易新闻客户端合作,将株洲资讯及时推送到全国,一系列流程再造正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通过网络不断放大。

  面对跨地域竞争:调动株洲人的家乡情怀

  对于不断有报纸进驻株洲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而株洲日报社旗下的报纸却能持续受到本地读者认可的原因,赵先辉反复强调,竞争并不可怕,它可以促使地市报人更加清楚自己的优势,从而集中人力、物力,做实、做透本地新闻,这样才能在本地媒体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在重重竞争与考验面前,株洲日报社一次次挺了过来,究其原因,其中有报社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有面临生存危机而放手一搏的昂扬斗志。“株洲日报社的文化传统一直是社荣我荣,社耻我耻,这种情感在报社内部长期存在。同时,报社员工从领导到普通编辑记者待遇不悬殊,管理体制、机制人性化而非教条化。这些都是全员能够共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基础。”赵先辉说道。

  而谈及外部原因,赵先辉分析认为,株洲人的地域情怀相对浓厚,而这也是区域性媒体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在报纸发展中,株洲日报社不断调动株洲人的这一情怀,让这份情怀更加凸显、更为活跃。

  “在我看来,有些媒体辐射地市的不成功还在于他们把赢利看得比宣传重。”赵先辉认为,当媒体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时,这种情势会引起区域读者的反感,“即便他们的办报水平再高,也无法实现纸媒应有的社会价值,更何谈拓展发展空间呢?”

  此外,经济下行压力正波及着许多行业,娱乐、餐饮及其他服务业都正在减持报纸订阅量。加之跨区域竞争带来的报纸发行压力,株洲日报社同样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对此,赵先辉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极为重要,党管媒体尤其必要。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任何时候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能削弱的表现之一就是要确保发行量稳中有升。做发行工作,也存在一个观念问题,有人总说看报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假命题。地市报纸的信息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网上关于本地的信息也是来自于报纸。跟在别人后面说看报人越来越少,是思想上打败仗,行为上找借口。“这几年我们的发行量每年都有1万份以上的增长,用事实打破了这个假命题。今年我们提出党报发行自费要达25%以上,现在看来较有把握。发行量上升说明受众基础厚实,在这种情况下说纸媒的冬天来了,不会令人信服。”赵先辉说。

  面对广告困境:用活动提升情感黏合度

  今年以来,纸媒广告下行趋势明显,业界更是一片哀叹之声。作为区域性媒体的《株洲日报》也深有感触。但他们凭借自己的经营理念与实际行动规避着外界压力,努力将这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虽然今年的报纸经营压力较大,但截至目前,报社广告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是值得欣慰的。”赵先辉表示,硬广告只是报社多种经营措施中的一种,占比正在逐年减少。但活动策划正在成为经营举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交会、美食节等群众性活动的开展拉动了报纸版面的活跃度,赢利空间也正随之拓展。

  “其实,活动本身并不一定很赚钱,但是我们通过活动可以增加企业展示量,而宣传推广版面的扩充又成为经营收入的有利保障。”赵先辉补充道,在各项活动中,多领域的战略合作为报社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合作不仅是各方实力的结合,也是情感的融合,双方或多方的战略合作,为纸媒开辟了发展新途径,拓展了市场新渠道。

  当然,发展纸媒经营离不开受众基础。“有人说新媒体时代读报的人越来越少,但在我看来,导致纸媒受众减少的原因之一还在于我们自己放弃了读者阵地。”赵先辉强调,以小读者为例,他们有时并不是不爱看报纸,而是社会、家庭没有提供给他们看。毕竟,阅读习惯也是需要培养的。

  为此,株洲日报社近年来一直推行“小记者”培养计划,已从2013年的2000多名“小记者”发展到了今年1万多人的规模。一个“小记者”背后是全家人上上下下的关心,这些家人的宣传与再推广,无疑又为纸媒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这正是株洲日报社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结束采访时,赵先辉表达着他对株洲日报社发展的信念与决心,“当前,纸媒虽然受到冲击,但地位无可替代、优势没有丧失,用户没有减少、渠道不会失灵,品牌没有淡化、广告价值不会动摇。只要我们自觉与人云亦云、消解斗志这个敌人作斗争,未来是可以期许的。”可能也正是这份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剖析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态度,让整个株洲日报社拧成了一股绳,积极、主动且全力以赴攻克纸媒面临的重重难关,走出了一条被称为“株洲现象”的地市级媒体发展之路。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