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13位报社大佬在总编辑年会上分成三派,他们各说了啥

2015-10-27 来源:大河网

  在10月23日的第二十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上,全国28家省级晚报(都市报)的社长、总编辑、资深媒体人中原论道,共话未来。下面让我们听听他们都说了些啥?

  慢阅读深阅读

  互联网时代,“快阅读”成了常态。不过,众多都市报在迎合读者的这种需求时,也开始意识到了“慢、深阅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各种尝试。

  扬子晚报副总编戴平:最重要的是能吸引人们来看

  转型之路很艰难,但这一步必须走。眼瞅着传播渠道在变,扬子晚报副总编戴平坚信:报纸也绕不过“定位要变”这道坎儿。他知道,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纸媒不能与新媒体比时效、比信息量。可是,纯粹地求深度与厚重,比思想比深刻,存在的问题还是面临的实际障碍:如何吸引读者或用户来看?

  戴平觉得,现在手机阅读已不仅局限于碎片化阅读,更多年轻人在手机上长时间阅读,如看书,看有思想深度的内容,受众接触媒体的行为向新媒体的迁徙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升受众关注度,是传统媒体面临的一个难题。

  “扬子晚报目前没有改版计划,在当前版面削减的情况下,报纸还是尽心尽职地做好各类新闻。”戴平说,其中就包括现有的慢深阅读。比如,重点打造深入报道的“焦点新闻”同时保证专副刊和各类周刊的质量,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做新闻、做服务,策划各类服务类互动活动,坚持持中有变,持中求变,脚踏实地,向前迈进。

  无论进行快阅读还是慢深阅读,戴平认为,报纸最关键的一点永远不能变,那就是真正把读者与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辽沈晚报总编辑徐晓民:纸媒可用慢阅读黏住读者

  互联网时代,当阅读变得速成化、浅薄化、功利化,不少人失去了思考能力,迷失了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人像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的开头一样担忧:“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

  “不论传播载体如何变化、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慢阅读’都应该成为现代人回归的文化传统。”辽沈晚报总编辑徐晓民认为,相比之下,慢阅读更富有内涵,就都市报新闻而言,要有扎实的调查、优美的文本、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这些是非常缺乏的产品。“在大家面临海量信息的时候,真正需要的恰恰是这样的产品,慢阅读可以给受众一种独特的感受。这是都市报在新媒体的压力下、海量信息环境下应该走出的独特道路。”

  “通过‘慢阅读’可以黏住读者,只有通过这种独特的东西,才能和新媒体竞争,只有占领这个高地,都市报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徐晓民说,如今都市报在速度上无法和新媒体比,在新媒体“以快取胜”的大环境下,都市报更要用心做“慢阅读”。这恰恰是都市报拥有的优势,包括人才优势、传统优势,而“慢阅读”也能够给受众一些与众不同、有内涵、有品质的新闻信息。

  城市晚报总编辑左道:针对纸质传播探索“五读”模式

  在多媒体环境下,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和新媒体竞技中,“我们的做法是:比慢,不比快;比深,不比浅;比实,不比虚;比整,不比散;比大,不比小。”左道道出了自家的“秘籍”。

  在报纸具体版面和稿件处理上,则推行“五读”模式,即解读、深读、热读、精读、慢读。除了对政经新闻的解读、对热点新闻全景链接的热读、对海量信息针对性发布的精读模式外,左道详细阐述了深度模式和慢读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快速的传播以及碎片化阅读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很多人越来越浮躁。这样的情况下,就突出了‘慢’的可贵性。”他说,基于这样的考虑,城市晚报通过文化副刊版面来提供一些可以收藏留存的经典性作品,使读者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反复阅读和深思。

  何为深读模式?“就是对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度调查和分析,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纵深性的挖掘。”左道说,这一类选题来源多是国家的政策方针的落地采访、本地热点话题的延展纵深,内容涵盖法制、医疗卫生、教育、妇女儿童、老年等话题以及相关的具体事件,通过公共治理、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性分析,强化读者对治国理政内容的深入理解。

  生活报总编辑杨小会:核心内容生产要把握四个“度”

  1992年便进入生活报的杨小会认为,如今纸媒需要先弄明白:都市报新的动力在哪儿?

  “集聚新的发展动力,纸媒有很多功课要做。”杨小会说,在纸媒转型的核心内容生产上,生活报正进行的探索把握四个“度”:内容有温度,传播有跨度,内容有深度,报道有态度。

  “新媒体讲客户至上,这恰恰是报纸多年来倡导的理念。客户至上的首要一点,是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有温度才会有亲和力。”如今,都市报已告别厚报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好原创又有效的内容,都市报正好具备这一优势,发挥专业和专注的职业精神,将新闻背后的真相和本质告诉公众,就会形成竞争优势。

  新媒体时代,公众面对海量信息出现选择困难症,面对各类复杂现象产生判断困难症,杨小会认为,都市报在此可以有所作为。

  “都市报可以发挥议程设置优势,以鲜明的态度和价值观引导舆论场走向,有态度的内容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报纸内容的传播渠道,不仅在报纸及自办的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以特定的形式传播,更应心态开放,跨界合作无禁区,将潜在的媒体、企业,甚至客户个人都视为一种媒体终端,这样报纸的内容才会无处不在,无可替代。”

  贵州都市报总编辑陈鹏宇:看重内容更看重角度

  对于慢阅读、深阅读,陈鹏宇说,他很认可,也很提倡。“我们目前也在探索,比如我们报纸在内容设置、版面安排和视觉呈现等方面,与南方都市报的探索是一脉相承的。”

  看重内容生产,更要注重角度。“让读者有阅读快乐的体验感,有收获有收益。”陈鹏宇介绍,目前贵州都市报周刊设置比较多,同时新闻版和专刊版也追求深精、独家,他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读者的慢阅读和深阅读。

  陈鹏宇还表示,这次“持中知变”的主题设置得非常好,与当今报业发展的状态很贴切。“‘持中’是要坚持市场价值,坚持读者价值,坚持民生观念,坚持推动进步的社会责任。‘知变’在我的理解中,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你即是我,我也是你,是一体不可分的。”

  他认为,要利用新技术拥抱互联网,不断拓展产品形态和业务形态。对媒体而言,也要大胆主动地拥抱资本平台,这也是媒体必须要补的一课,利用资本平台实现价值快速扩张,用现代商业实现发展的跨越。

  非报产业

  一些老总认为,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前途未必黑暗。

  “晚报、都市报20余年来,锻造了中国新闻领域最过硬、最专业的理想团队,只要团队不倒、人心不散,总有希望。”安徽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新安晚报总编辑丁传光说。

  燕赵都市报社长陈兴旺:选好项目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报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燕赵都市报社长陈兴旺“旺仔”就是其中一位。

  早在2008年,陈兴旺任河北农民报社总编辑时,曾打造了一家农资公司,在职工持股分红的良性互动下,仅两年该公司总收入已是主业的四五倍之多。几个月前,被调任燕赵都市报社长后,他感受到当前都市报处境太艰难。

  怎么办?现在必须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主要问题是项目、人和资本。

  首先,都市报可以依靠品牌优势,选择朝阳产业,做与报业、文化等特点相关的项目,比如,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

  其次,要吸收一批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另外,还需要资本做纽带,注资成立公司,进行公司化的治理,以保证产权明晰,这是让体制和机制更灵活的根本。

  陈兴旺说,目前,燕赵都市报正准备上一个旅游电商项目,就是基于“互联网+”,与一个电子商务机构开展跨界合作,整合电子票务分销、找导游、境外旅游、智慧景区建设等。

  海峡都市报副社长、闽南版总编辑林华:想要生存就要开源节流

  “报业一直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很滋润地过了20年,对于非报产业的布局发展有些后知后觉,所以现在才会各种不适应。”海峡都市报副社长林华认为,之前,都市报在各地几乎垄断话语权,挣钱也容易,现在都市报经营进入寒冬,报业又是一个成本奇高的产业,人力物料等成本都很高,想要生存就要开源节流,做非报产业就是在开源。

  “近几年,我们正在探索非报产业,比如房地产,报业利润率比较低,而房地产利润率高。但是受经济形势影响,房地产收入也下滑严重,报业和非报产业同时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就要开始思考布局是否合理。”林华表示,根据多地考察,虽然很多媒体的非报产业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大多还没找到可复制的出路。

  他表示,目前,海峡都市报除了做房地产布局之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做了都市生活供应商,开创了95060生活平台,通过公众服务公司提供都市各种服务。他表示,目前该平台已得到比较高的认可,因为服务行业没有终点,但是报纸和新媒体都有天花板。“要做的是服务业里边有媒体,而不是媒体做服务业,通过服务业聚合和影响大量的用户,在用户的基础上扩大媒体的影响力。”

  另外,海峡都市报还在探索物流业,目前是天猫城市配送福建省的合作伙伴。

  西藏商报副总编辑杨柳丝:发挥优势积极实施媒体平台经济战略

  拓展电子政务服务运营,“进军”地产行业……西藏商报副总编辑杨柳丝介绍,西藏商报所属的西藏传媒集团,探索发展非报产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滞。她告诉记者,西藏传媒集团的非报产业主要囊括电子政务、地产、户外广告、移动端产品等多个领域。

  “西藏传媒集团在电子政务服务领域,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势必超过传统报纸广告收入。”杨柳丝如是展望。

  在地产业务方面,杨柳丝说,西藏传媒集团参与合作,投资组建了第三方公司,购买土地,正在规划旅游地产项目,目前地产业务也形成了实质性营收增量。同时,户外广告业务运行平稳,移动端产品“快搜西藏”今年上线,商业模式初显。

  在眼下纸媒发展困境中,杨柳丝坦言:对于西藏商报来说,人才紧缺是制约多线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是市场思维问题,再者是体制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开放。

  目前,由于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西藏商报市场营收并未出现大幅度下滑,但大势当前,也必须与时俱进,借助媒体固有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实施媒体平台经济战略。

  兰州晨报总编辑周丹波:都市报有勇于创新创业的“基因”

  谈及非报产业,周丹波坦言,兰州晨报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他看来,都市报与生俱来一些很好的品质——不怕困难,勇于搏击市场,并不断创新创业。这是都市报的基因和内生动力。“坚持品质,并依托长期发展积累出来的品牌优势,一定有利于在发展非报产业方面开拓出新的路径,并在传媒环境的变局中更加壮大。”

  据周丹波介绍,兰州晨报的非报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发展新媒体平台,壮大舆论的同时,把新媒体作为一种经营的途径,实现盈利。目前,兰州晨报通过新媒体平台跟客户的互动,再涉足一些电商行业,收入已经有比较明显的进步。

  二、都市报长期驻扎在自己的城市,了解城市,因此本地化优势明显。这一平台价值,可以充分挖掘,并创造经济效益。例如,如今兰州的城市发展比较快,新的道路都在建设。可以充分挖掘这一渠道价值,拿下一些户外广告资源。

  三、公司化运作,发挥都市报的品牌优势,和本地的优势企业对接,共同经营一些项目。

  他说:以前,纸媒广告几乎都是“送上门”的,等着就来了。现在各种新广告发布渠道冲击着报业。“面对困境,才能凸显都市报与生俱来的品质的重要。只要继续坚持不怕困难,用于搏击市场的基因和内生动力,都市报的潜力依然十足。”周丹波说。

  江南都市报总编辑彭京:不能遇到严寒就怀疑走过的路

  “从去年起,都市报迎来了严冬,我们也在思考是不是已经走到了巅峰和辉煌,未来是不是开始走下坡路。”彭京说,当时没料到的是,走的不再是简单的下坡路,而是断崖式的下滑。此时,作为责任媒体,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都要坚守,坚守的不仅有办报理念,还有内容为王、最大的社会效益理念。这个坚守不能变,不能因为遇到严寒就开始怀疑自己走过的路。

  他认为,这种坚守也并非一味地墨守成规,更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发展来坚持走下去。从去年起,江南都市报在非报产业做了很多尝试,彭京总结为,非报产业发展是“说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收获起来很惨”,因为做非报产业不能再借助版面来赚钱,而是拼平台拼创意,虽然尝试过很多产业,但是利润率并不高。

  他表示,在各种尝试的过程中,也找到了很多亮点。比如,在旅游经济方面做得比较满意,自营的旅游产品很畅销。另外,会展经济作为一个产业每年营业额也都在增加,南昌市的大会展都有江南都市报的身影。

  用户黏度

  在这次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上,用户黏度,是众多都市报掌门人口中提及较多的一个热词。怎么增加用户黏度?如何保持用户黏度?许多都市报都做了自己的探索。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陈剑文:转型发展、做大平台

  从党报到都市报,陈剑文总编在“转身”,而此时的都市报也面临着“转身”。

  “媒体生态变了,传统的盈利模式断了,逼迫着我们必须得改变。”不过,在陈剑文看来,要改变,都市报依然拥有改变的资本,“品牌影响力还在,读者对品牌的认同还在,同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都市报也积累了人才,这些都为都市报的改变提供了变的无限可能性。”

  怎么变?

  “首先要对内容生产进行改变,增加读者的黏度。”陈剑文说,今年5月,楚天都市报进行了改版,改版时,他重申了办报宗旨: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让都市报的功能重新回到都市报应有的功能上来。

  陈剑文说,办都市报就要一切从老百姓的视角看问题,比如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政治、看经济、看一切,做老百姓感兴趣的东西,寻求老百姓的认可。同时,还要改变原有售卖模式。

  “以前是两次售卖,现在要变成N次售卖,比如卖平台、卖品牌、卖活动、卖智力等。”随后,陈剑文举了个例子,卖版位+,就是版位上要加活动,加创意,加概念等,给广告商更多投放的理由。“用一句话说就是转型发展,做大平台。”

  除了内容改版、融合发展外,陈剑文认为,都市报还要改制。“我们正在探索改制,准备年底前,将楚天都市报剥离改制为有限公司,成为责权明晰的市场主体,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董林:“媒体+服务”转为“服务+媒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互联网席卷之下,都市报的发展将走向何处?还能不能再铸辉煌?

  对于这个问题,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副总编辑董林认为,最主要的是要认清两个问题: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

  “认清形势才能更好地规划好下一步。”董林说,过去是“媒体+服务”模式,都市报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只会卖广告卖报纸,但未来,要转变为“服务+媒体”,要把服务放在重要位置,不仅会卖广告卖报纸,还会卖其他的,要用服务增强用户黏度,创造商业价值。

  “当都市报真正市场化后,价值潜力还是很大的。”在董林看来,作为都市报,真正的转型应该是用服务聚合巨大的用户平台,用这个巨大的平台传播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闻产品,学会跨界整合,要使“+”成为一种新常态。

  他介绍,就目前的大河报来说,目前实施的是“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

  一体——坚守纸媒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保持新闻专业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加强策划,果断设置社会议题。在言论、深度、舆论监督、求证四大块上下功夫。给人们慢阅读、深阅读的享受,纸媒要适应新的时代。

  一翼——强力打造新媒体矩阵和平台,形成万物生长、有序生长的环境。目前的大河报是一个全媒体传播平台,新媒体的两微一端,加上报社内部的自媒体,渗透力已达到全省3000多万用户,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平台。十月份,大河报举办的秋季车展已经小试牛刀,通过自媒体联盟发动用户,事实证明好用好使,人气火爆,销售火爆。

  一翼——发挥大河报品牌影响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非报产业,特别是那些对品牌依赖度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物流业、体育产业、健康产业。通过媒体成立的公司,渗透到这些产业中,方式包括投融资合作和股权合作等。

  “这个时代,聚合跨界是最能产生爆炸式效应的。传统行业已经深耕完了,但是两个互补行业融合起来,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市场。”董林说,危机和机遇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对任何事情,都要全面看待,要有辩证思维,认清了这一点就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因此,他认为,目前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理念、观念,一起重新出发。

  新疆都市报社长石锋:充分认识用户属性,满足多元化需求

  过去,提出让读者满意;现在,强调“用户”需求。

  在石锋看来,从“读者”到“用户”的改变,不应该仅仅是修辞上的变化,实质是对都市报“受众”属性的挖掘。“我们的受众不仅是‘文化人’,还是‘经济人’‘社会人’,更直白一点说还是‘生活人’。”

  对此,石锋认为,是“文化人”,就有获取信息精神愉悦的需求,是“经济人”就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属性,是“生活人”就有健身、旅游、交友的社交属性。

  究竟如何增强用户的黏度?

  据他介绍,这两年,新疆都市报在增加用户黏度上,一是服务功能拓展,通过创办“都市易购”和“都市服务”,给受众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二是用心做深,全力打造社交型媒体,如徒步圈、美食圈、旅游圈、马术俱乐部、越野俱乐部等,通过研究和满足不同圈层的刚性需求,既让都市报有更好的用户黏度,也有很好的社交生态。

  那么,在全国传统纸媒都在走下坡路的大背景下,怎么迎难而上呢?

  石锋认为,一定要强化“用户需求”,贴近用户。就是要充分认识用户属性,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以前都市报大多在一个区域覆盖很大的群体,在这一点上很大,但满足的用户需求只有一点,从这一方面来说又很小。在新的媒体发展趋势下,我们未来对待用户的模式可能会”精众化“,规模不贪大,但用心很细,做得很深。”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