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微信阅读依然可以严肃而深刻

2015-10-26 来源:工人日报 朱林

  随着微信成为手机中必备的应用软件,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微信的影响和改变。阅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5年4月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34.4%的成年国民在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另据腾讯科技频道披露的2014年9月的调查数据,微信阅读用户中,有20%的用户每天阅读6篇到10篇,15%的用户每天阅读10篇以上。

  微信阅读这一新兴的阅读方式,催生了阅读类微信公号的产生。“不止读书”、“书房记”、“十点读书”等一大批阅读公号,不仅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吸引了众多读者,还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介的交互体验。

  微信阅读公号渐受欢迎

  “想象”是众多新兴微信阅读公号中的一个,公号的创建者是两位文史爱好者——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何隽和腾讯历史话题历史版主笔杨津涛。没有任何资助的背景,两人完全依靠兴趣和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去运营,自2015年1月份创办至今,公号目前粉丝量已经达900左右,文章的阅读量大多在几百左右,其中最好的一篇超过了10万。

  “我们这个实在是小号。”杨津涛略带不好意思地说道。

  而另一些创办时间较早的阅读公号,由于赶在了微信公号发展的利好时期,加之运营者本身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推送的文章比较考究、用心,积累的粉丝群体已相当庞大。如“不止读书”阅读公号是魏小河的个人公号,公号内容的书写、编辑都由其一人完成。据媒体报道,“不止读书”的粉丝数已超过30万。“十点读书”也是关注量较大的阅读公号,账号主体是厦门视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推送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阅读量都在10万以上。

  中南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丁楠告诉记者,由于硕士论文写作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平时阅读的纸质书大部分都是跟论文写作有关的专业书籍,闲暇时间的阅读主要是借助微信阅读公号。在她关注的阅读公号中,“十点阅读”是其中之一。正在读研三的她表示,由于自己既要写论文又要实习,很难抽出整块的时间阅读与论文无关的书籍,而阅读公号正好可以满足自己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她几乎每天都会专门点开公号看一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创办者与订阅者:不同的需求

  谈到创办“想象”的初衷,何隽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在他们的身边,有大量的具有才华和思想深刻的同好者,在和杨津涛的一次聊天中,他们想到通过公众号的形式让大家一起来“玩”。

  “他们不但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去获取与兴趣相关的内容,更需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让读者自己去撰写世界。”何隽说。

  魏小河的想法则更简单。在“不止读书”的介绍中,他写道:“当时的初衷很简单,是希望通过不止读书戒掉我的‘一懒二拖三不读书’病,多读书,并且想多写多分享。”在他看来,“书是生活,但不是全部”。他还提到了梁文道的一句话,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的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

  当然,像“想象”、“不止读书”此类公号并非阅读公号的全部,有专门的公司、运营团队来经营的公号比重同样不小,这种阅读公号创办的出发点并非个人兴趣爱好,而是利益。据杨津涛介绍,比如媒体微信、企业微信都是各自公司的雇员在做;还有一些微信,自身就是大大小小的传媒公司,通过在自己的微信发布广告、软文盈利。

  与阅读公号的创办者需求各异的情况不同,订阅者的心态则相对简单,有的出于兴趣爱好,有的出于合理利用时间。订阅了“东方历史评论”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他订阅这个公号的原因很简单——他喜欢《东方历史评论》主编许知远的文章,当然也喜欢这本杂志。小丁则表示,一方面自己希望多读些东西,另一面自己时间有限,所以借助于阅读公号的推送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既丰富了阅读,又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

  正如杨津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阅读是非功利性的,能通过微信阅读,获得一些轻松,或增加一点知识,就足够了。”

  微信时代的深度阅读

  包括微信阅读在内的电子阅读,在给大众阅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阅读碎片化的讨论。不同于传统书刊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知识体系相对系统,移动端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则相对散乱、无序。读者自身需要加以整合,把信息提升为知识。

  在这一问题上,杨津涛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大多数情况下,读者通过手机端的阅读是趋于碎片化的,文章不宜过长。“但是,也有很多读者是希望能利用小块的时间,阅读一些有深度的内容,他们是‘想象’的目标读者。”杨津涛说。

  对于碎片化阅读,负责微信运营的《新周刊》副主编唐元鹏告诉记者:“我真不认为现在的文章碎片化,反而是用心策划,有内容的文章,无论长短都很受欢迎。只是现在微信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一篇文章不要超过15屏、2000字之类的,是经过许多人的试错获得的经验,一般而言,应该遵从。除非你觉得自己是文章圣手,随便怎么写都是大手笔。”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人们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社会中,媒介传播速度快,人们接受的信息多,今天的人们不能用过去的阅读方式接受海量信息,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变化,碎片化阅读就是一种应对方式。

  碎片化阅读“改变了我们文化发展的节奏,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破坏了印刷文化的很多习惯,消解印刷文化的深度性、连续性、统一性。但碎片化阅读很难简单用好坏来评价,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都可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原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曾表示,微信同样可以做深度阅读,只是平台不一样。在他看来,“现实世界中有严肃的文学,深刻的思想,微信等平台上也可以有,只要你想读书,读深度的东西,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小图书馆,一本杂志。”

  阅读公号的未来

  “闻鼙鼓而思良将。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有思想的、并且有创作欲的同好者加入我们,为读者打造一个既可以阅读又可以写作的平台。”谈到“想象”今后的发展,何隽表达了这样的想法。

  对于“想象”这样的仅靠兴趣爱好、个人力量构建起的阅读公号来说,稿源确实是个问题。对于此类的阅读公号,运营者需要建立充足的作者队伍。而为了弥补作者队伍不足的短板,很多公号运营者同时充当着创作者的角色,“想象”推送的文章,绝大部分是二人创作。

  据相关人士根据腾讯披露的官方数据分析,微信官方很可能会加大扶持优质内容生产者的力度,这对“想象”这种坚持原创的阅读类公号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微信公众号的爆发式发展,优质自媒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改变的是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内容也因为要适应这种传播方式,而有所改变。为了让读者注意到自己的文章,公众号运营者会打造一个让人有阅读欲望的标题,会尽量使表达简练而有趣等。”谈到阅读类公号的发展,杨津涛如是说。在很多时候,为了让读者阅读长文章时不过于疲惫,他们会在文章中尽量多地插入图片。

  作为依托于《新周刊》刊物的微信主管者,唐元鹏表示,公号运作应该遵循市场原则,了解粉丝的喜好,有策划地发文章。“比如贴热点之类的,是不能忽略的。”对于缺少资助的微信公号,他建议多跟其他号抱团取暖,搞互推,多搞活动,“在写出爆款之前,没太多捷径。”唐元鹏如是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