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服务教育初心未改 传承文明弦歌不绝


——四川教育出版社三十周年发展纪实

2015-10-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事业快速发展,四川人民出版社在各专业编辑室的基础上陆续组建专业出版社,1985年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

  建社三十年来,四川教育出版社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地方教育发展服务,推出了一批批优秀教材和教辅读物;努力发挥出版社的文化传承和传播功能,紧跟学术和文化前沿,出版了一大批教育理论、传统文化、科学学术著作和大众普及读物;不断深化出版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1983年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在文教编辑室基础上组建四川教育出版社,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内部编辑室,并未独立运作。1985年正式建社,分得流动资金几十万元,全部职工不足20人。

  建社之初,出版社在人员、资金、办公场所等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社班子决定首先招兵买马,当年即引进应届毕业大学生11人。同时,确立“‘教’为基石”的办社思路,坚持“创效益”“创牌子”两手抓:依据国家指令计划开发地方教材和地方补充教材,以练习册和寒暑假作业为主开发学生读物、教学参考读物等教辅图书,形成经济支柱;策划教育理论及学术专著选题,打造拳头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创立品牌。根据这一思路,确定了三年办社目标——“四五目标”:组建一支50人左右的编辑出版队伍;出版500种左右图书(每年出版150~200种);实现利润500万元;购买50套职工住房。

  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川教社将图书出版的重点定位于满足读者了解西方最新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成果的需要上,员工队伍以年轻人为主,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大家齐心协力,继1985年推出《布尔代数与开关电路理论和习题》([美]伊里奥特·门德尔森)之后,《近代数学知识丛书》《现代高分子科学丛书》等一批图书陆续推向全国,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影响,几年之间即成为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教育出版社,与湖南、广东、陕西、辽宁、江苏五省的教育出版社并列为全国地方教育出版社“六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川教社1986年即出版比利时科学家G.尼科里斯和197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I.普利高津所著《探索复杂性》。这部著作的组稿颇费周折,成为非华裔权威学者首先在中国出版新著的开端,中文版出版后,英文版才由美国Freeman公司出版发行。继《探索复杂性》之后,1988年又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分别以中、英文同时出版H.哈肯关于协同论的著作《信息与自组织》,同样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效益是主导,经济效益则是基础,没有经济实力不行,川教社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夯实经济基础。1987年,川教社先期投资10万元组织编写了一套练习册。当年暑假前,原国家教委明确各地可以出版一套教辅,因为提前准备,当年秋季开学,这套中、小学全覆盖的练习册投放市场,销售码洋上千万元,出版社经济状况大为改观。随后几年,《寒假生活》《暑假生活》《基础知识丛书》等多套大型丛书陆续出版,成为川教社的主要经济支柱。

  初创时期的川教社,经过全社职工团结奋斗,企业积累增加、职工福利提高,圆满完成建社伊始确定的目标任务,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且耕且耘 发展壮大

  1988年8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提出逐步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并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十多家单位陆续编写教材供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使用。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内地版教材委托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师范大学编写。川教社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与编写单位密切合作,全程参与教材的编写、出版和送审工作,出版了包括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在内的20多个学科、400多个品种。经原国家教委指定,先后三轮在四川、贵州、云南、海南等省5000多所中小学、30余万名学生中开展教学试验。结果表明,质量较高,教学效果显著,符合内地学校实际,受到广大师生好评。内地版教材是我国编写出版农村版教材的一个尝试,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较高水准的一套教材,具有较为持久的生命力,有的科目如小学思想品德、社会、音乐、美术,初中音乐、历史、体育、化学等,一直沿用至新课改初期。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地方财政、为川教社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长期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不少理论探讨,1987年开始,川教社抱着“出书、出人、出思想”的理念,组织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博士、硕士,启动《现代教育丛书》项目。1988年~1992年陆续推出张诗亚的《教育的生机——论崛起的教育技术学》,吴忠魁、张俊洪的《教育变革的理论模式》等14种教育理论图书。丛书运用新科学、新方法、新观点进行理论探索,同时注意发掘我国传统教育的瑰宝和适当介绍外国教育理论的新成果,强调学术性、科学性和理论联系实际,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刘佛年、顾明远、胡晓风、任宝祥等教育界知名前辈对丛书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刘佛年教授为丛书写序,顾明远教授撰写书评。丛书的出版意义,远非推出了一套学术图书,同时还推出和造就了一批专家学者,大部分作者由此开始在相关学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陆续成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丛书的出版,对中国教育科学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随后一段时期,不少出版社相继推出一套套教育科学研究丛书,使教育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陶行知全集》的出版是川教社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有学者盘点新世纪10年(2000~2009年)陶行知研究重大事件,其中第三件大事是《陶行知全集》出版,认为“《陶行知全集》的出版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陶行知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是陶行知研究历史上的一座丰碑”。1989年7月,川教社与《陶行知全集》编辑委员会达成出版协议,旋即成立项目组,与编委会相互沟通,密切配合,从审稿、编辑加工、设计、校对到印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于1991年8月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前夕,《陶行知全集》(10卷)顺利出版。1998年10月出版补遗一卷,2002年9月出版补遗二卷,至此,历经十三年艰辛,十二卷本《陶行知全集》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后又增加新发现的陶行知佚文,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对部分内容进行必要调整和增删,2005年推出《陶行知全集》修订第二版。2006年,《陶行知全集》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被誉为“八百万字皇皇巨著,泽被后世教育经典”。以《陶行知全集》为基础,川教社从未间断陶行知研究图书的出版,在陶行知研究图书出版方面的优势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教育数学丛书》1995年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华夏文明探秘丛书》1998年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机制对策研究》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纳米科技——现在与未来》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巩固、扩大市场份额,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2年6月,川教社被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授予“省级纳税大户”称号,在《中国出版年鉴(2001年)》发布的“‘九五’期间全国图书出版社市场竞争数据序次”表中名列第24位。

  玉汝于成 走向辉煌

  2003年12月,四川出版集团成立,川教社作为集团成员单位,进入全新发展时期。2004年,川教社成功进行三项制度改革:优化组织机构,使机构设置与战略发展方向相适应,即符合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符合激烈竞争的势态,符合自身的人力资源情况;初步建立起绩效评估体制,确定各部门目标任务,由此建立评估体系,并根据工作复杂程度、风险、劳动量等因素划分岗位等级;取消一些随机的、大锅饭性质的福利。

  建章立制方面,2005年~2007年完成《四川教育出版社职工守则》的制定,其中包括8个方面的管理细则。2008年又对《职工守则》进行修订,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内容方面,根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川教社按照教育部要求对使用中的内地版教材进行认真修订,并送审通过;同时,按新课程标准要求,组织编写新课标教材,相继送审通过小学英语、初中历史两套教材,被列入教育部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迄今,新课标初中历史教材已在四川、重庆、江苏、湖北、广东、河南、江西、广西、陕西、青海、云南等11个省(区、市)的1000多万学生中使用,成为全国初中历史主流教材;新课标小学英语教材也在四川、重庆等省市近百万学生中使用。

  2007年,川教社率先向出版集团提出转制试点申请,先后考察辽宁、浙江、广东等省教育出版社,草拟转制方案,提出问题清单。2009年,转制工作迅速展开。由于前期准备充分,转企改制工作平稳推进,2010年顺利完成,更名为四川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不忘发展,改革不忘使命。在转制改企的同时,川教社继续坚持专业化出版方向,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规划和完成《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中国历史读本》《四川教育史》等多项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大批精品图书,获得多项大奖,《校本行动研究》200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惊心动魄七天七夜: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纪实》2008年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师魂绚丽如虹——记“5·12”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入选2009年(第六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资源整合 再谱新篇

  2010年底,四川出版、发行资源整合,川教社成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定位为股份公司教育产品研发、管理、生产平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品种几倍增加、时间紧、任务重、全新运行方式、职工普遍不适应等挑战,川教社沉着应对,确定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保质保量完成原有及新转入上目录教育产品的出版;第二步,对既有产品进行分析、评估、整合、修订、优化、升级,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品质教育产品;第三步,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系列化、立体化的教育产品出版格局。

  2011年,按照业务整合方案,快速完成人员、业务的交接工作;进行制度建设,优化、调整组织机构、人员、运行方式;加强流程管理,按照股份公司确定的运行方式、节点要求,推行“生产流程跟踪卡”,落实责任,做到每本书、每一环节都有时间计划、有相关责任人,采用日常追踪与周节点会的方式,按品种、分部门动态追踪进度和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做好职工稳定工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调动积极性,激发活力,各环节克服重重困难,通力配合,高效运转,加班加点,既抢时间也注重图书质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2012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开展出版单位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核定工作。川教社积极应对,精心准备,严格按照规定收集、上报材料,经过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取得全部学科中小学教辅出版物的出版资质,是四川唯一取得全学科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社。

  2012年5月,四川省开展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时间紧,任务重,报送材料繁杂、要求高,在新华文轩公司有关部门协助下,短时间内取得人教社、北师大社、外研社等14家教材原创出版社的授权;全社总动员,并整合社会资源,短时间内补齐所缺部分品种,对所有送审品种进行严格质量检查,保质保量完成样书制作、材料申报工作,申报教辅品种500余种,经审查通过、上四川省教育厅目录教辅近400种,是全省上目录品种最多,全类别、全学科、全学段、全版别覆盖的唯一出版社。

  2013年起,教辅品种趋于稳定后,编辑、设计人员深入基层进行市场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与时俱进,每年均对教辅进行修订、优化、升级,先后对“小学生学习实践园地”“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单元测试卷”《假期作业》《信息技术》等教育产品进行改版、升级换代,修订内容,重新装帧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根据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发展纲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研发《幼儿园整合式课程》(学生、教师用书)、《国学》《诵读》《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材》《启迪有方》等教育产品;根据《中国0-6岁儿童成长指标体系》研发《中国儿童全效成长攻略》(6册)、《中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手册》,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划大型青少年励志丛书《少年羊皮卷》(16种)、《少年儿童成长教育漫画书系》(6种)等丛书;策划出版的《走进名校》,一版再版,畅销不衰;积极参与“东亚人文100”国际合作项目,幼儿英语系列教材《凯文英语》版权输出到阿拉伯国家。

  近年来,作为新华文轩教育产品研发、管理、生产平台,川教社树立“大教育出版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源节流,既注重产品研发,又大力拓展省外市场,内部挖潜,竭力减控成本,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等5套图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生态文明论》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东亚人文100导读》获亚太出版商联合会(APPA)图书奖金奖,《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和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现代农民工科学素质教育丛书》获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人生是树,做人是根》获2013年冰心儿童文学奖,《天梯之上——记“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冰海荣光——“雪龙”号船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获第十二、十三届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等4本图书2013年获四川出版物奖·图书奖一等奖。

  销售收入、利润逐年翻番或大幅度上升,净利润从2010年的3000多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超2亿元,根据《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川教社在全国地方图书出版社总体经济规模的综合排名逐年大幅度上升,2010年第十六位,2011年第十位,2012年第五位,2013年第四位,2014年继续保持第四位,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骨干企业”。

  与此同时,川教社在组织建设、人才建设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社党总支连续5年被新华文轩公司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全社在岗编辑过半人员具有高级职称;30余人次被评为股份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明星编辑、销售业务明星、管理能手、优秀员工以及四川省新闻出版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劳动模范等,达到了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的目标。

  展望未来 前程似锦

  展望未来,川教社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施精品战略,大力实施战略转型升级,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融合,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再上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