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治理虚假失实报道,媒体人建议实施“一票否决” 让造假者血本无归2015-10-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雪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9月28日公开通报了《扬子晚报》等15家媒体刊登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办情况。这已是自2014年中宣部等九部门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以来,总局第七次公开通报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针对这一行业“顽疾”,业界如何看待?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在采访中,一些业界同仁表示,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落实管理,从思想上让采编人员提高防范意识,全面规范新闻记者采编行为,加强稿件审核把关。 虚假报道背后是浮躁作怪 多有一个疑问、多设一道关口,或许虚假新闻也不会出现 “总局通报15家媒体刊登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处情况,反映出当前一些新闻记者作风浮躁、职业道德失范等问题。媒体刊登虚假失实报道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采访中,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方立明强调,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传播机构,必须把增强新闻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长沙股民170万四倍融资全仓一股 两跌停赔光跳楼》《裸女跳河,救人者遭冷遇》《退休机务副总落马 南航三大重要部门全部沦陷》等,这些新闻的标题虽然很‘扎眼’,但却是假的。”光明日报社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玲表示,仔细看这15家媒体的报道,有的是为了吸引眼球,故意“放大”信息;有的对网络上的信息不经核实,以讹传讹;还有的是为了“抢发”,萝卜快了不洗泥,不加甄别或凭想象编写。她认为,表面上看这些似乎都是“技术”性错误,但从根本上反映的却是一些新闻记者作风的浮躁和部分新闻单位管理的漏洞。“如果记者稍微有一点责任心,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或许就能杜绝一条虚假新闻;如果整个单位的管理规范,审核程序严谨,能多有一个疑问、多设一道关口,或许虚假新闻也不会出现。” 新华社记者陈聪也认为,从此次查处的各媒体情况看,大多与新媒体消息源有关。其实,网络的便捷的确为新闻消息源的丰富提供了便利,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仅仅注重所谓的便利而忽视了其真实性、放松了对内容的核实,那么,这样的便利无疑是危险且无益的。 以公信力作为立身之本 让新闻工作者不至于“流汗又流泪”,真正工作得有尊严、有担当 “以新闻为业,以真实为基,从选择与新闻相关专业那时起,从做这份职业的那天起,真实一直是时刻萦绕在眼前的。”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采编部记者杨琼看来,坚守这份职业要“勤”,不仅是眼勤、耳勤,更要嘴勤、腿勤,每个人在采访中都勤快一点,换来的是整个媒体公信力的提升,而这份对职业的坚守与负责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无数获知新闻的受众。 方立明认为,在新的媒体时代,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夯实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提升新闻职业综合素养,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长之魂。而在完善服务保障方面,当前新闻媒体在市场化浪潮冲击下逐利趋向日益强烈,采编人员的待遇、收入结构、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当前媒体经营收入不断下滑的情况下,更加使得媒体和从业人员的驱利行为日趋严重。“只有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才能让新闻工作者不至于‘流汗又流泪’,真正工作得有尊严、有担当。”方立明补充说。 而张玉玲更是强调,主管部门通报违法违规案件,是外部的监督和处理,只能治标。而只有把真实内化为每个新闻记者的自觉行为,才是杜绝虚假新闻的治本之策。因此,对新闻记者的教育培训应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既有新闻记者自我的修身和完善,也有新闻单位的正确引导和激励。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以自己的公信力作为立身之本,在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上要立起“警界线”。 强化“关卡”主体责任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严格执行“三审”,减少假新闻存活几率 在打击假新闻的时候,应该追根溯源,进而寻求对策。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出版中心副主任王巍强调,治假还要铲在根上。一方面,要从源头上保真。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筒”,那些习惯从“网曝”中寻找新闻的媒体“一不小心”便会沦为假新闻的帮凶。本次通报的假新闻“李玉刚在台北出家”便是首发于微博,多家媒体未经核实转发。媒体规范记者采访行为并非空话、套话,记者必须实地采访、多方求证,对网传信息特别是自媒体信息要反复核实。 另一方面,要从流程上保真。王巍认为,在媒体融合阶段,各媒体都在做大做强自己的新媒体产品,“两微一端+网站”已成为标配。然而,传统媒体的出版流程在新媒体上体现度并不高,很多新兴媒体片面追求时效,往往减少甚至省去“三审”,这就为假新闻提供了温床。因此,严格执行“三审”可以较大限度地减少假新闻的存活几率,强化现有流程中各“关卡”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力保对稿件客观性的判断,避免稿件基本新闻事实出现偏差。 当然,要杜绝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必须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在方立明看来,严格自律、严守他律,二者的统一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才能日趋高尚,向上向善。“学界、业界及媒体管理单位,要健全、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监管力度,以刚性的规矩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戒惧意识和底线意识。” 对此,王巍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斩断假新闻上升的通途要靠制度上的保证,首先要实施“一票否决制”,提高“造假成本”,实施无上限处罚,对触犯法律者不护短,让造假者血本无归,望而生畏;其次,建立“新闻监审制”,由经验丰富的资深媒体人担任,对记者稿件进行逐一“查验”,对问题稿件及时纠正,记录在案进而惩戒追责;此外,强化“岗位培训制”,将流于形式的媒体自律和行业准则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日常培训,天天讲,时时讲,让警钟不绝于耳。如此合力,方能铲除假新闻“毒根”。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