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刊博会上,来一场“文化约会”

2015-09-22 来源:湖北日报 韩晓玲

  这个周末,不少市民来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他们和刊博会有个“约会”,逛展馆,看期刊,听讲座,与作家面对面。

  金秋里,丹桂飘香。展会上,书香四溢。

  书香传递人文情怀

  阅读能温暖人们的心灵,是因为书香传递着人文情怀。

  我们在城市里能做些什么?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展馆,老牌文学刊物《小说选刊》与青年读者进行了这样一场对话。“纵然我们生活的城市早已面目全非,但我们的乡愁仍然留在文字里,它们真实记录着这个时代。”

  参与对话的嘉宾,有《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和知名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李遇春教授,及知名作家蔡骏、于一爽、付秀莹。王干说:“文学本身就是人性的容器,不论信息传播方式如何变化,我不担心文学会消亡。

  他坦承,不止是城市,整个时代都在改变,比如《小说选刊》也会办微信公众号,来适应时代的改变。但他坚信,好小说的读者依然是个庞大群体。“当我们生活节奏太快时,往往需要慢下来。”

  在武汉出版集团展馆,一直致力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余熙通过大量图片与视频,介绍了自己在走访60多个国家的经历中,怎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不少作家喜欢给孩子吃‘糖’,我想给孩子们吃点‘盐’。”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携最新抗战小说《如菊如月》前来刊博会,举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为何要书写血色往事,书写那些与当代孩子不一样的花季故事?她对现场倾听的孩子们说:“在这些故事里,有我们需要正视的苦难,有我们需要伸张的正义,有我们需要汲取的力量,有我们需要传承的热情,还有我们需要学会的担当。”

  从油墨飘香到指尖阅读

  当传统的书法艺术遇到新潮的平板电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昨日在刊博会上,我省的书法报社亮出了最新文化产品“书法宝”: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可以欣赏、临摹800余种经典碑帖,也可以查阅5万余个单字的历代书家多种写法。

  “书法艺术的核心元素,是笔、墨、纸和汉字。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会替代传统的书法创作,而是提供更多文化产品。”书法报社社长舟恒划说,谈起新媒体的冲击,大家不免担心与畏惧。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技术可以自然交融。就像手机用户并不区分老年人或年轻人,只要你学会使用,它就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新常态,新融合,新发展。本届刊博会上,众多期刊已不再以过去纯粹的纸媒面貌亮相。几乎所有展馆都运用了二维码、微信等方式来展示期刊,吆喝着“扫一扫,有更多精彩”。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展区,工作人员邀请读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商城,进行报刊的网上订阅。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展台前,“3D阅读”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的目光——用手机对少儿刊物进行二维码扫描,便会在手机上呈现出3D有声图像。

  市民前来“文化采购”

  在刊博会湖北馆,光影效果营造出的“时光隧道”令孩子们着迷,武汉市单洞新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周艺慧好奇地研究着。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迷”,周末拉着奶奶来逛刊博会,想寻觅更多有趣的科普刊物。

  刊博会上,来一场“文化约会”。一家三口来了,年迈的老夫妇来了,活泼可爱的孩子来了。还有人拖着购物车或拉杆包,前来进行“文化采购”。

  不少老人喜欢阅读文史类、健康类期刊。82岁的退休医生徐慧和老伴来到刊博会上,希望了解相关期刊的最新资讯,她还专门到家乡北京的展馆,翻阅了党刊《前线》。年近七旬的退休教授刘勇波逛了一上午,手拉车里装满了文学期刊。

  35岁的吴凌波带着上幼儿园的孩子,流连在各个儿童期刊的展柜前。平时,他家里也订阅了不少期刊,其中好几种启蒙类杂志都是专为孩子订阅。他说:“要让孩子们的心灵从小受到阅读的熏陶。”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