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身就是人性的容器,不论信息传播方式如何变化,我从不担心文学会消亡。”昨日,我国最畅销文学期刊《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称。
本届刊博会上,《小说选刊》特地举办了一场与武汉青年读者的对话沙龙,名为“我们在城市里能做什么”。参与对话的嘉宾有知名作家蔡骏、于一爽、付秀莹,也有知名评论家李遇春。虽然谈话各有重点,但嘉宾们共同的认识是:“纵然我们生活的城市早已面目全非,但我们的乡愁仍然留在文字里,它们才真实记录着这个时代。”
王干则坦承:“不止是城市,整个时代都在改变,比如《小说选刊》也会去办微信公众号之类加以适应。可我个人认为,将喜欢数字阅读的作者吸引成为文学杂志的读者其实很难;但依然会有很多读者更喜欢在纸上读到好小说,这也是我们坚持办好杂志的动力之一。”
新时代下的改变与坚守,已成了刊博会上各类文学期刊的主题。在另一场《人民文学》与著名作家刘醒龙的对谈中,刘醒龙就坚称:“市场认可一个作家,离不开文学杂志,你在什么样的杂志上发表作品,你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身兼《芳草》文学杂志的主编,刘醒龙还专门提醒青年写作者:“在写作中,把节奏放慢一点,不要做弄潮儿,一定要守住自己内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