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首届中国管理学学术期刊年会综述

2014-07-03 来源:《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周轩

  2013年9月7~8日,由《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和南开大学商学院发起主办的“首届中国管理学学术期刊年会”成功举办。《南开管理评论》在国内同行中首倡“年会”的目的,在于密切国内外优秀管理期刊之间的沟通,加强国内外重点学术机构与专家的联系,推动期刊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打造国内高端管理学术协同创新平台,为中国管理学术事业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服务。“年会”得到了众多同行、相关学术机构及领导的支持(参看表1),包括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等国际知名期刊,英国Emerald出版集团、美国David出版公司等国际出版机构,南京大学CSSCI、北京大学核心等期刊评价单位,《管理世界》、《管理科学》、《管理学报》等近20家国内管理学学术期刊,《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等五家国内实践类管理期刊,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以及《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共计50余位嘉宾出席了“年会”。与会代表围绕学术前沿、办刊方向、研究方法、国际化发展、团队建设等主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与参会作者、读者进行了深入互动,达成了将“年会”办成中国管理学界品牌会议和组织的共识。


 

表一 首届中国管理学学术期刊年会参会单位 

内型 海外
期刊
国际出
版公司
期刊评
价机构
国内学
术类管
理期刊
国内实
践类管
理期刊
管理
学会
新闻
媒体
数量 3 2 2 18 5 1 5

    一、管理学学术期刊国际化:学术自信与编辑规范

  无论对于管理学者的需求,还是对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加快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步伐无疑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此“年会”组办方邀请到APJM、JIBS资深编辑Klaus E. Meyer教授,CG资深编辑陈靖涵教授,以及英国Emerald出版集团和美国David出版公司两家国际出版机构,共同分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先进办刊经验,探索扩大中国管理学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新途径。Meyer教授指出,在管理学领域,中国学者的研究很少能被世界关注,并且“能找到一个可以给出非常详细、高质量的论文评审意见的中国学者非常困难”,因此他认为,“亚洲管理学的研究需要更多的自信”。所谓自信,是指中国学者应该找到学术上十分相关的、在本土情境下十分重要的现象以及必须建立理论与情境的有效联系。他还从文化传播角度阐释了中国管理学的国际化:当前国际期刊的文章更多从西方哲学体系衍生而来,东方文化体系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掘,因此研究本土问题,将中国实践中有趣的现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到国际学术舞台,发掘中国本土思维模式和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力量,必然是一条大有可为的途径。

  陈靖涵教授则更多地从期刊编辑流程细节入手,详细说明了国际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第一,格外注重编审人员对稿件的评价,可以说评审意见就是期刊的生命线。主编每年会给外审和编辑打分,依据就是评价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建设性。第二,规范的内容摘要要求。CG规定文章摘要必须遵循严格的模式,要求在500字内覆盖研究问题、研究发现、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等几个方面的条目。第三,强调稿件评审过程中期刊与作者的互动,经过多轮深入修改,切实提升文章水平并让作者获益。第四,管理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期待新的理论创新。她认为委托代理理论本身就有很大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应该尝试用其它甚至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不局限于经济、管理)来开展研究,“这是一个典型的方向”。第五,可堪借鉴的稿件处理准则(参看表2)。

  表二  Corporate Governance的稿件处理标准

内容适合 文章质量 理论贡献
专业
聚集
文献
引用
实践
应用
文笔
文法
理论
合法
连贯
数据
收集
分析
方法
避免
重复
普适
性强


  二、国内管理学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专业取向与中国经验

  针对中国管理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管理世界》编委会副主任蒋东生教授认为:“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单从期刊编辑角度而言,其实就是学术规范化。”谈到国内管理学学术期刊发展道路,他指出应遵循两条原则:第一,学术规范化。“要认认真真地、不厌其烦地走规范化道路”。第二,专业化发展。聚焦一个有宽度、有厚度的学术方向,“只要做到一个学科的第一,就是A类”,专业抢占尘埃落定之时亦是管理学期刊格局稳定之时。《营销科学学报》主编符国群教授谈了该刊的成长经验,认为它是学术同仁联合办刊的成功之作,刊物让参与者真实获益;依靠学者、制度办刊,编委必须参与期刊要求的一定数量的会议、投稿和审稿,否则淘汰;凝聚一批圈内学者,打造学术共同体,通过学术联合会议和博士生论坛等活动来兴刊、强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版)》执行主编韩树杰则从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和学术品质角度做了阐述。

  说到中国经验,大家认为尽管中文管理学期刊受到了外文期刊的激烈竞争,优秀稿源分流严重,但中文期刊决不会消失,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中国问题需要解决。英国Emerald出版集团长期专注于经济管理类期刊的出版,并先后推出《南开管理评论》和《中国农业经济评论》等期刊的国际版,公司代表赵孟元表示参加“年会”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试图与国内同仁建立起初步联系,“力争可以把中国一些好的研究输出国门”。《管理学报》常设“管理学在中国”、“争鸣与反思”等栏目,重视中国情境下的案例研究。《北大商业评论》社长赵士勇先生则希望把中国管理学的科研成果用通俗的方式传递给社会,希望中生代学者肩负起更多中国管理学思想传播和思想提炼方面的责任。

  三、学术评价机制的全面与客观:现实核心与理想边缘

  期刊评价事业在中国方兴未艾,其于学者事关学术成果的评价与传播,于期刊甚至事关生存和发展大计。这一问题在“年会”期刊研讨环节得到了热烈的讨论、客观的分析和积极的回应。《管理学家》主编慕云五先生谈到了创刊、办刊的艰辛,实践类管理期刊的边缘化境地让他呼吁“评价机构能不能也把实践应用类期刊(因为中国实践类管理学期刊已有一定之规模)纳入评价范围”,从而能有更多更好的学者下功夫地给他们提供文章。

  代表们结合他的发言,对比《哈佛商业评论》的学术地位,展开了一些对话和反思:严格的学术评价是对学术成果的价值评价;应该更多地从原始内容而不仅是引用指标出发;定性和定量评价必须结合起来才更加公正。此外,还应该积极探索更加适合实践类管理期刊的评价机制。蒋东生认为学术评价长期看应该由专家决定而不是由期刊评价指标决定。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沈固朝教授指出中国目前存在“以刊代评”现象,在学术评价和个人利益捆绑的背景下,CSSCI本身固有缺陷被评价体系放大后造成很多问题。他警告“不要把SSCI、CSSCI同学术价值等同起来,不要把高水平期刊和高水平论文等同起来,不要把高引用和高水平等同起来,不要把影响力和创新力等同起来,不要把来源期刊筛选标准和科研评价标准等同起来”。评价本身是多元的,工具、方法和标准也应是多元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研究室蔡蓉华研究员强调,期刊评价只是参考、只是评价学术成果的一个方面,不能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要多宣传这样的观点”。然而,对学术期刊而言,期刊评价的“指挥棒”效应还是显而易见的,“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历经艰辛坎坷,仍在奋发图强。CSSCI、中文核心都是我们必须看重的。”有代表不无无奈地说出了很多期刊的心声。

  四、学术成长的思维要领和技术细节:编读往来与可行路径

  “年会”举行期间,正值第七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同期召开,为充分发挥管理学期刊团体的集聚效应,大会专门设置了“编辑期刊与学者交流恳谈会”,各期刊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并详细回答了学者的问题。

  青年学者成长是互动环节的一个重要议题,多家学术期刊表示以促进年轻学者成长为重要使命,实践类期刊则高度欢迎青年学者发表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独到见解。《管理科学》、《外国经济及管理》、《系统工程》等期刊鼓励青年学者大胆创新,积极采用学科交叉方法来研究管理学问题。“有学者统计,一些大家最初的想法和思想成果并未发在很好的期刊上”。在目前中国管理学研究注重实证研究的倾向下,一些着意淡化实证、突出文献综述和评论文章的学术期刊在稿源及水准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国际上如AMR等期刊的综述、评论,很多由资深学者和大家主笔,而国内却多由博士生完成,因此并不能保证理论提炼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此类期刊大多只能通过与知名学者的团队建立和保持长期联系来邀约文章、保证质量,并表示会尝试选用带实证的综述和评论。

  编读之间还就论文长度的上限和底线、单独发表与联名发表、现阶段学术规范与学术思想创新、纸质期刊与数据库同步、版面容量与审稿周期等具体问题开展了交流。概言之,在管理学研究日趋规范的格局下,期刊更青睐质量上乘、篇幅适中、研究规范和观点新颖的文章。为此,很多期刊也在不断更新投稿要求,如《管理评论》最近规定“近五年引文不得少于引文总量的30%”。

  五、“年会”的价值与可持续问题:同仁共识与后续实践

  中国管理学期刊需要一个能把期刊同仁聚在一起的“年会”或联盟性质的组织,这在本届“年会”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经过深入研讨,与会代表高度肯定了“年会”的价值:第一,这是一个平台,承载中国管理学学术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成果,不断促进管理学学术期刊编辑、学者、读者等各个层面的交流和互动,引导期刊专业化发展、国际化发展和健康发展,并为期刊提供稿源推荐、评审分享、培训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第二,这是一套机制,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水准的提升,从根源上扼杀一稿多投、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第三,这是一股力量,在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特征初现端倪的今天,“年会”有利于增强管理学学术期刊的整体对外影响力和谈判力;第四,这是一个桥头堡,以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管理学界声音为己任,积极推动中国管理学学术创新成果与国际对接;第五,这是一个磁场,凝聚中国管理共识,荟萃管理理论创见,助推时代管理实践课题和新知发掘,见证新生代学者成长。

  会议期间,多家期刊表达了承办后续“年会”的愿望。《南开管理评论》主编李维安教授表示将会进一步加强与各期刊的协商,争取尽早完善“年会”在制度建设、组织构建、议题设置等有关后续运行方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