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共同签订合同,打造“重报集团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服务监管服务平台”项目。
8月27日,在重报集团礼堂举行的全面深化集团改革推动融合发展动员大会上,《2015年创新项目经营目标责任书》现场签约。
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015年重庆文博会上,市民在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展区欣赏音乐。(本版图片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提供)
□本报记者 邹韧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打造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没有现成的路径和方法,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探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了解到,去年以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创新推进媒体融合,形成了一些思考,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技术引领 全面提升传播能力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掌握新技术,谁就能把握发展先机,相反则很快会被淘汰。从当前的传统媒体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自身资源的分割,普遍现象是各买各的菜、各烧各的灶、各做各的饭,人力、财力、物力都无法发挥最大效益,甚至还会产生内部的恶性竞争。
针对这一现象,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把对传统媒体的技术改造作为加快融合发展的关键,着眼构建融全媒体采编、发布、经营、管理为一体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整合。集团投资1.5亿元,按照两步走的思路,与北大方正、北京拓尔思公司等国内一流的技术公司合作,开展主要纸媒的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和全集团内容生产监管平台建设。集团已经完成各报系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四大主流报媒为核心的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实现了各报系与微博、微信等全媒体采编平台新闻发布的一体化,新闻信息、用户数据、营销等资源的互通共享。
目前,集团抓住建设集团传媒中心的机会,在已建成的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基础上,与北京拓尔思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全力打造全集团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平台,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集团媒体间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资源不互通的现状,真正实现全集团新闻信息资源、用户数据资源、新闻流程监管、传播效果追踪、大数据分析、服务智能决策、版权保护等一体化管理。
顺势而为 构建立体传播体系
在当前人们对信息需求更加多元化的情况下,要形成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必须构建立体化的传播体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围绕立体传播体系的构建,按照巩固大众媒体、拓展分众媒体、大力发展新兴媒体的思路,着力强化传播渠道建设。
首先,不丢根、不丢本,稳住基本发行量,巩固传统主流报媒。通过调整发行结构、突出差异发展,集团所属《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等都市类媒体保持了发行量的稳定,《重庆日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实现增量发行10万份。
其次,拓展分众媒体平台。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品牌,加强与行业、区县、社区及房地产企业合作,推进区域读本、社区报、行业报刊发展。例如与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合作创办报纸,抢占轨道经济圈,发行量已突破20万份,2014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与区县、社区及大型房地产企业合作的分众媒体发行量已突破40万份,3年将超过90万份。
最后,发展新兴媒体平台。打破“一报一网”分散发展模式,突出以华龙网为重点的新媒体发展思路,以华龙网为龙头,带动重庆日报网、晚报第一眼网、重庆晨网、轨客网、重庆法制网、女网、今日重庆网、中小企业网等网站发展。同时,积极与腾讯、百度合作打造大渝网、重庆一百度,大渝网日均访问总流量超2200万,已成为重庆最大的城市生活门户。除此之外,还积极拓宽各种社会化传播渠道,例如,集团所属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粉丝量已突破2000万;重庆手机报用户已达到1090万;集团投资1500万元建设《重庆日报》户外数字阅报屏,3年内将建成2000块以上;与新华社合作打造区县党政客户端,下载量今年将达到100万;966966呼叫中心3年内日均呼入量将超过3000个。目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用户总量已达到5000万,初步形成了形态多样、多元发布的传播体系。
改革驱动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媒体融合使传统媒体的内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如果管理运行机制没有跟上,融合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推进平台建设、技术整合的同时,着眼全媒体运行特点,积极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据介绍,集团首先按照“坐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理念,对各媒体单位内部机构进行重新设置,整合各媒体原有的报纸、网络等采编部门,分别成立了全媒体采编中心;整合集团和各报原广告与多元产业经营管理部门,成立集团全媒体营销管理中心和各报全媒体营销中心。其次,按照“龙头带动、同业整合”的思路配置资源,推动报刊整合,将多个周报整合,成立新女报传媒集团;将《今日重庆》《红岩春秋》等杂志整合,成立以《今日重庆》杂志为龙头的今日重庆传媒集团,有效解决了同质化问题。再次是按照“一报一业”思路,将集团新闻国际旅行社整合到《重庆晚报》,将重报体育之窗公司整合到《重庆晨报》,将集团会展相关资源整合到《重庆商报》,促使3个都市报分别在旅游、体育、会展产业上拓展,推动媒体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并鼓励它们开展股权融资,打造上市平台。最后是按照“一报一公司”的思路,给纸媒放权松绑,在《重庆日报》成立大道正舆有限公司,《重庆晚报》成立渝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晨报》成立重庆晨报传媒有限公司,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并整合集团印刷相关资源,在集团原印务中心基础上成立重庆重报印务有限公司;建设300多个“零距离”社区服务中心,在发行中心基础上成立重报电商物流公司,让它们直接面向市场,创新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在营销思路上,由集团全媒体营销管理中心牵头,整合集团所有媒体资源,开展区域性城市营销、景区营销、行业产品营销、活动营销。今年以来通过这种形式实现收入4000多万元。
三管齐下 有效保障融合效果
融合发展不只是简单的观念上的转变,还需要在硬件建设、软件配置、人才培训等方面有实实在在的投入,据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测算,仅集团智能化技术平台建设就需要投入1.5亿元。因此,只有认真落实好中央精神,抓住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才是融合发展顺利推进的有效保障。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坚持三管齐下,确保了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首先是用好政策。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有力的支持政策。例如,从2015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相应预算资金支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广电集团的宣传工作和主营业务发展,并且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发展项目建设。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抓住机遇,对融合发展重点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确定了重庆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平台、重庆报业数字化出版基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电子阅报屏互动新媒体等17个重点项目。
其次是开展对外合作。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30亿元,推进涉及商务、旅游、养老、文化地产等方面的10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规模超过150多万平方米。近两年,重点产业项目为集团增加收入14亿元,创造利润8000多万元,有效弥补了主业下滑对集团产生的影响,保证了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是创新资本经营。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筹集资金12亿元;探索产业公司股权融资,筹集资金5亿元;加强对外项目合作,筹集开发资金16亿元;成立集团财务中心,建立集团内部银行,加强资本经营。同时,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还以华龙网为上市平台,整合集团新媒体资源,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今年华龙网集团预计可实现收入2.5亿元,利润5000万元,力争2016年实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