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报道

匿名评审保证公平还是制造平庸?学术期刊反思制度建设

2014-06-30 来源:《 中华读书报 》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6月20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主办的“学术期刊制度建设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如何在制度建设与学术个性之间寻求平衡,成为探讨的主题。

  据《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介绍,《文学遗产》编辑部在制度建设上完成的最重要的改革举措就是从1999年开始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并严格执行三审程序。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初审的学术判断水平难以保证,二审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主编的权力难以制约,外审专家的水准良莠不齐,以及学术标准化与人文个性化难以协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表示,制度建设的难点在于平衡制度与个性之间的矛盾,制度可以把滥用权力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也有可能造成四平八稳,丧失活力。陆建德说:“不能说把人情稿‘赶尽杀绝’,刊物最后还是应以文章质量说话。匿名评审是对学者滥用制度的权力的限制。但是在推行制度时,应该注意非个人因素,跳出个人的利害关系,坚持学术操守,这样制度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制度建设对学术刊物既有巨大的益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左东岭认为:“制度是用来管‘坏人’的,只能‘保底’,仅靠制度不可能办好刊物。将不规范的提升至规范,并不能直接形成创造性,而且过度的制度化会浪费资源。”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弛则指出,制度建设不只是“保底”,学者的成长需要不断接受批评,好的制度可以促进学者互相讨论,改善学术生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