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书林、张拥军、朱健、宋军、苏雨恒、布莱恩·戴维斯共同启动《上海共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出席论坛,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发表主旨演讲。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拥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出版管理司副司长王然,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出席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出席论坛并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主持开幕式。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宣读《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上海共识》,并由与会的近50家中外出版机构共同发布。郝振省、苏雨恒、李岩、布莱恩·戴维斯、潘光、李本乾等中外专家发表演讲。
做强学术出版 促进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邬书林
10多年来,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版权输出品种进一步增长,输出引进比例进一步优化;二是随着对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重视,政府有关部门对走出去的鼓励和支持力度日益加强;三是中外出版机构对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方法不断创新。
发展学术出版要紧紧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升学术出版水平。一是要围绕国家重大经济、科技战略部署;二是要选择中国优势产业和技术领域作为突破口;三是要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做好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四是要关注基础研究领域的学科进展。
要构建良好环境、用好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学术出版健康发展。一是找准学术出版在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指注册登记、质量控制、生产传播、长期保存;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保护知识产权,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环境;三是抓好学术规范;四是用好信息技术进步的历史机遇,特别注重数字化、平台化、工具化、协同化。
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既是出版界需要努力的工作,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走出去是对学术出版的必然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 林忠钦
走出去是对大学出版的要求。优秀的学术著作和教材是大学科研和教学成就的重要标志。在建设一流大学过程中,学校应对学术出版走出去给予高度重视。建设一流出版社,进一步提升出版走出去水平,是我们提升学术梦想、增强中国学术出版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经历两届走出去论坛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走出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3种外文版版权输出,与德古意特出版社合作出版“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等。大学要继续把学术出版走出去纳入学校国际化建设整体布局,并予以支持。
融通中外 创新协作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朱健
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学术出版新趋势的研讨平台,以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工作交流与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共襄盛举。学术出版走出去,对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提升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水平和层次,要结合数字化趋势,融通中外、创新协作。
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上海共识
为积极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深化中外学术交流与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学术成果,增强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第三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举办期间,经与会近50家中外学术出版机构负责人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如下:
一、以在全世界出版和传播当代中国学术精品,推动中国学术出版更好、更有效率地走出去为己任,努力提升中国学术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鼓励学术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展示和理解。
三、向海外传播的学术出版物要真正代表中国学术水平,或反映国际学术前沿,或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帮助全球读者准确、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加强学术出版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国际学术出版标准,遵循国际学术出版规律,打造一大批经得起国际学术图书市场检验的原创高水平出版物。
五、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出版界、学术界之间的融合创新、沟通合作,携手共进,在走出去过程中形成合力,使更多中国优秀学术出版物进入国际主流发行传播渠道。
六、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政策的发布和解读平台,国际学术出版新趋势的研讨平台,以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工作交流、洽谈、合作平台。中外学术出版机构将携手努力,充分发挥其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中的互联互通功能,成为中外学术界和出版界的沟通桥梁。
(宣读人: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
学界声音
从三方面发力学术出版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 郝振省
国内学术出版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至少有三个方面要努力。第一,完善同行评审制度,建立学术品牌。出版机构应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以完善的评审制度来逐步建立学术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尝试国际化组稿,构建学术出版核心战略,由内向外推进出版制度的国际化进程,组建国际化推广平台。第三,尝试出版机构的集团化运作。学术出版机构应高度重视数字版权,在合同签订、格式转换、产品运营等环节明确版权的基础。
对走出去图书千锤百炼
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 潘光
高质量的图书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与时代相呼应的,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在学术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图书要想真正走出去,一定要有厚重的学术底蕴;二是学术著作走出去要有一定的通俗性,要能让外国人看得懂、看得进去;三是翻译的功夫要做足;四是市场运作和国家支持相结合;五是精雕细琢和与时俱进。
产品服务并举 需求双重驱动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 李本乾
对于中国出版产业如何提升竞争力,我认为,第一是中国出版产业要经过赶、平、超三个步骤,我国出版产品竞争力总体较强,但是出版的服务不够,所以要采取产品和服务并举的战略;第二,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并重的策略,提升中国出版产业整体竞争力;第三,我们要聚焦中国文化,锻造中国出版产业链;第四,技术与受众需求双重驱动,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
紧跟潮流 正视潜在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 宋军
“图书度量系统”是一个非常便捷的软件,它用分析的方法把一本图书评价出来,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未来不仅需要出版界的融合,也要与新技术融合,出版界要走向世界,在世界大舞台与大家合作和共享,甚至共同竞争。但是,也需要做好预案,现在的数据、评价系统太强,让出版社跟着工具走,要避免导致改来改去全世界的出版社都一样。
外商声音
国际学术及专业出版新趋势
爱思唯尔科技图书副总裁 布莱恩·戴维斯
目前国际学术及专业出版有四大新趋势:一是交叉学科研究数量的增长,交叉学科的研究者面临着快速寻找研究资料并了解新学科知识的挑战;二是阅读习惯的改变,出版社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生产和传播适应不同媒介和频道内容的同时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图书管理员需求的变化,出版社可以通过在线使用数据,帮助图书馆管理员以最优化的方式分配预算;四是中国科研出版产出的增加,中国的出版社和作者已成为确保科学研究传播更加高效的重要因素。
大数据时代的创新
施普林格自然科学与工程编辑总监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叶路
施普林格以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多大影响力、多大反响和读者的接受程度如何为基础,寻找到一个在线分析工具Bookmetrix,中文称作“图书度量系统”。这个工具的优势一是免费,二是整个行业可以共享。因为只有数据越多,它的信息才越准确。这个工具目前只是初步阶段,还需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准确性。
把握输出内容 避免“水土不服”
世哲出版社亚太区总裁 保罗·伊凡斯
如果一本书要成功输出海外,首先要清楚翻译作品仅仅是版权输出的第一步,不能只把书翻译好然后卖给国外公司就以为大功告成了;其次,最好的方式是在版权输出之前,了解国外市场究竟要什么,适当调整图书的内容,确保适应国外市场,不然很有可能导致在中国非常畅销的图书却在国外“水土不服”。我们要明白一本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是否有人愿意读它。如果没有人阅读这本书,那它就没有价值。
中国出版机构的声音
深化“五个融合”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岩
中国学术出版要想更好地走出去,需要树立互联网背景下转型与融合的思维。要深化出版内容的融合、出版与技术的融合、出版与品牌的融合、出版与资本的融合,进一步实现出版与制度创新的融合。
发挥教育出版资源优势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 苏雨恒
高教社的学术出版,无论是英文学术期刊还是学术著作,自创刊、组稿之时就立足于利用两种资源(国内和海外作者),服务两个市场(国内和海外市场),采取全流程国际化。在“互联网+”战略大背景下,为拓展学术服务产业链,高教社启动了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内容融合的书刊联动网站建设。同时,尝试从出版源头开展数字化图书出版业务,提升学术出版业务的数字化水平。
展示一流科研成果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 宗俊峰
学术出版既是大学出版社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大学出版社实现发展的根本路径。大学出版社有必要也有能力不断提升出版功能、发挥独特作用,把中国大学的一流学术成果,以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式纳入到国际学术文献之中,被国际科学共同体所讨论和接受。
深层合作谋划发展新模式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 王明舟
推动中国出版物国际化,要求中外出版社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与国际学术出版市场接轨,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加强交流研讨学术出版的经验和成就,加强谋划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 金鑫荣
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人文社科出版走出去显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相对其他分类的输出来说比较困难。中外出版界的交流融通,对于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路线图的实施有很好的启示。第三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为中国学术出版的发展和繁荣建立起很好的平台。
开展国际合作的五大要点
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 袁亚春
对国际合作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五个要点。第一,中国智能城市建设推荐图书,应该是中国中长期发展的研究项目之一;第二,学术走出去,人文社科不能缺少;第三,体会学术出版走出去,既要走进主流语种国家,也不能忽略小语种国家;第四,出版不仅仅是图书的出版,还要有学术和文化的服务;第五,探索和创新国际合作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