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于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关系的话题,谈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学术期刊在学术发展中到底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当然可以通过深入讨论来不断深化认识。不过,大家强调学术期刊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成为“展示”现有学术成果的窗口,应当尽量发挥学术期刊在繁荣学术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点的确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风建设亟待各方面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的关键时期,学术期刊应自觉为学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意义的学术期刊的诞生与发展,本来就是学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改变了此前学者们大多只能依赖书信进行交流的简单方式,成为学术交流与存续更为广阔、最为有效的平台。优秀学术期刊本身,往往就是学术的象征和符号。在当代中国,以学术名义存在的各种期刊委实不少,要想真正发挥好它们对于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必须进行“专业化”的治理,即便是以研究宏观问题为旨趣的学术期刊,也要有“专业化”的自觉。不专业,即不学术,又怎能推动学术发展?与此相适应,学术期刊编辑特别是主编,不仅需要职业化,更必须真正学者化。这同样是学术期刊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能够推动学术发展的基本前提。
真正专业化的学术期刊,必须成为学术前沿信息的及时发布者和提供者。这是推动学术发展极为重要的途径。在这方面,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总体而言做得还很不够。学术期刊必须有渠道、有能力及时了解学术前沿信息。除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学术资讯平台,还应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或沙龙,甚至要自觉成为各种小型主题学术研讨会的主动策划者和积极组织者,通过组织一些专题前沿研讨,将其中的精华尤其是具有学术论辩价值的内容刊发出来。现在,有一些重要的史学刊物,如《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等,已在进行这种努力并收到较好效果。这种自觉推动学术发展的做法应该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学术期刊要自觉推动学术发展,还有很多着力点,这里不妨就“书评”这一看似不大的问题多说几句。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写书评很难,发表似乎更难,在国内许多顶尖学术期刊上几乎看不到固定的书评栏目。我们的学术界和许多高校,基本上不把书评作为学术成果,无论写得多好、多深刻,都不作数。这不但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某种悲哀,更是我国学术期刊界的一大基本缺失。我们的学术期刊没有自觉肩负起这方面的基本责任,当下亟待以十倍的努力毫不犹豫地自觉加强建设。因为,只有学术期刊首先真正做到书评学术化,高校才会承认书评的学术性,各种学术评奖才能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基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真正做到书评学术化、学术评论常规化、学术评价体系成熟化,我国的学术才会真正全面上轨道。
各门学科顶尖的学术期刊应该下定决心、率先垂范,推动书评学术化。在具体做法上,可以由学术期刊通过各种方式选择需要评论的学术论著,然后再约请相关专家撰写书评。约请专家撰写时,也可以学习日本学界同门回避、师生避嫌等必要做法。我们的学术期刊要想真正引领学术发展,那就请从设置固定的学术“书评”栏目开始,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