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6周年寄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5-07-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今年是 《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六周年。自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报》始终坚持以“推动理论创新、学术繁荣”为宗旨,在较短的时期内业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 风格突出是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学人对《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第一印象,更是吸引读者耐心阅读、细细品味的核心要素。作为大型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不但面临各种综合性、通俗性报纸和期刊的挑战,更是身处众多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激烈竞争之中。因此,独辟蹊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风格既是对《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水平和学术定力的考验,更是报纸各个版块的试金石。在笔者这个“资深”的精神受益者眼中,“期刊”版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始终坚持“风格突出”、“以质论稿”、学术严谨。 “期刊”版勇于推陈出新,令读者耳目一新。如果某一文章的观点引起学术争论、甚至批判或质疑,该版会毫不吝啬地为学者们提供“华山论剑”的平台。例如,青年学者刘月文发表《学术期刊要厚待青年学人》(2014年6月9日),批判了某些学术期刊“以身份取文”,引起较大反响。随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罗剑波《也谈学术期刊要厚待青年学人》(2014年12月3日)、《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陈秋红《学术期刊如何厚待青年学人》(2015年1月21日)和《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时世平《青年学人要以学术水平赢得期刊青睐》(2015年6月17日)先后见诸“期刊”版,形成了一次研讨高潮。欣逢此次争鸣,众多学者笃定能够从这一系列文章中受益,抑或点燃更多学者的思想火花和参与热情,从旁观者变成学术参与者。 在学术争鸣日益鲜见的今天,“期刊”版有效利用极其稀缺的园地,为学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机会和舞台。相信围绕这一话题的争论还会持续,或者还有其他方面的论点引发新的、更加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不正是学术繁荣和健康发展的表征吗? “店大欺客”和“客大欺店”于报刊、学者均无任何裨助,更不利于学术创新。上述学者争论的焦点——“以身份取人”,其实就是关涉“店大欺客”问题。而此类现象在“期刊”版则闻所未闻。迄今为止发表的所有文章中,既有来自名刊、名校、名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也有相当部分源于一般单位的学者。该版没有“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的偏颇,始终秉持“以质论稿”、“英雄不问出处”的基本向度,以公平公正的方式遴选稿件。 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报》不仅成为全国顶尖的理论学术大报,而且逐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旗舰。也希望“期刊”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继续持平视作者、尊重作者的优良传统。衷心祝愿“期刊”版成为学者们永远的学术圣地和精神家园! (作者系嘉应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