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浅谈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2013-04-16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李鲁平

  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既与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相关联,比如阅读风尚和审美趣味;也与相关的文化、经济体制、政策相关,比如对期刊的经费投入、期刊的编制以及编辑机构的性质、编辑方针、传播对象等。当然,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传播过程的互动性,无疑也对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当我们说“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时,很自然地是偏重于以“新媒体”为特征的传播业的新形势,我们强调的是,一个新的传播时代对传统的以纸质为特点的文学传播方式的冲击,而实际情形远远不是如此,也不仅限于此。显然,寻找当下文学期刊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不能仅仅着眼于“传播”和媒体,而应从文学创作、阅读、传播整个文学生态系统来思考和应对新媒体时代提出的挑战。

  毫无疑问,当下的文学格局,从文学创作到文学消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学的读者群发生了很大的分化。一方面,这是时代精神生活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和正常状态,新媒体的出现和繁荣,使得创作和表达不再是少数人的精神创造和劳动,从理论上说,用语言反映生活、表达痛苦和理想,可以成为每个人的文化生活,在理论上(在某种现实上)消费语言文字作品也已成为每个人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多数人的创作,多数人的阅读、多种文字产品的消费、多种方式的传播,是文学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实质。

  就《芳草》文学杂志的办刊体会而言,我们首先着眼于从“创作”、从“生产”入手,我们认为解决文学期刊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在新形势下十分必要。文学期刊面对的一个通常的现象是读者不关注、读者对刊发的作品没有强烈的阅读欲望,这一现象的实质是作品的世界与当下读者的生活之间有隔膜、有距离。作为文学作品的载体,我们鼓励文学创作关注当下的火热的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拉近作品聚焦点与读者关切点之间的距离。《芳草》上的一些与现实生活零距离的作品,就是缩小刊物与读者之间、刊物与社会之间距离的最好载体。这些作品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刊物的价值。

  当然,当下的题材和生活很难把握,这也是对作家及其创作提出的挑战,但我们主张作家从火热的时代生活中吸取经验,多写这样的作品。在选稿上,我们密切注意从艺术上选取语言风格、叙事节奏上与时代生活脉搏合拍的作品,鼓励作家在艺术上探索,特别是在如何表现当下生活上大胆探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当代人的生活语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生活纷繁、复杂和快捷,比如日常生活语言融进了科技、网络、英语、拼音、缩写等多种成分。只要不影响汉语文学艺术上的品格和神韵,我们鼓励创作尽可能地反映时代生活的变化,并从艺术表现上尽可能准确反映时代风貌。

  《芳草》这样的刊物,我们不主张去跟青春刊物比如《最小说》争阅读群体。我们坚持汉语文学的纯粹性和品格,但我们也正视时代生活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鼓励文学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我们支持作家在表现当代生活上严肃的艺术探索(包括为适应读者和阅读作出的探索),但我们不放弃我们一贯的宗旨。文学事业不是一家刊物的事业,应该是全社会的事业,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我们呼吁加大对文学刊物的支持力度,也呼吁作家们在表现当代生活上彰显出艺术勇气和实力。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文学刊物在新媒介时代,吸取、利用其它媒介的优势,广泛传播文学作品;也不反对有的文学刊物根据读者阅读趣味,面向特定的读者、培养特定的作者、细分特定的传播市场。这都是应对挑战的合理策略,是繁荣文学传播的丰富措施中的一部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