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人情物理——杨凯生作品》杨凯生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12月版/120.00元
关键词 艺术摄影 人情物理 文化感悟
我和杨凯生行长相识多年,我知道他是银行家和经济学家,也读过他的经济学著作,但是他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文化人。作为朋友,我们有时一起聚会聊天,谈的都是人文历史、文学艺术方面的话题。我发现他兴趣广泛,读书甚多,文化修养深厚。这对于银行家来说,是一种“跨界”,称得上能文能武。然而,真正让杨行长跨界而进入专业领域的,是他的艺术摄影。
《镜头中的人情物理》是我经手出版杨行长的第二部摄影集。大约在2012年,那时我在三联书店工作,有一天接到外地一位朋友的电话,向我推荐杨行长的作品。他说杨行长经常出国,在国外拍摄了一些精彩图片,希望出版。我乍一听非常不以为然,觉得喜欢背着相机出游的国内文化人和企业家实在太多,连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我甚至颇以自己的摄影水平为得意,常常在微信里面炫耀,陶醉在一片点赞之中。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玩票儿”,不能当真。但是碍于朋友情面,我还是约杨行长见了一面。
谁知一见面,杨先生的作品就把我震撼了。以我个人的业余摄影经验,我掂出了杨先生作品艺术上的分量。看过百来幅精选佳作以后,我脱口而出,这是真正专业水平的艺术作品。每一幅画面,从捕捉,取景,构图,用光,景物配置,色彩搭配,一直到人物的眼神、动作,景物的特征,环境的氛围,处处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作者眼光的犀利,感觉的敏锐以及出手的敏捷,把握动态或瞬间情景的技巧,绝非我辈业余爱好者可以比拟。这样的作品,在专业美术出版社出版摄影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于是2013年,我们为他出版了第一本摄影集,题为《浮生二十四小时》。全书以一日一夜的时间为序,将拍摄于世界各地反映各种不同风物、文化、人情、世象的照片组接在一起,每幅图片配有文采生动而含蓄凝练的内容说明,画龙点睛,言简意赅。解说的文字充满诗意,极显才华,又富有闪光的哲理。这本书铁凝作序推荐,出版以后反响颇佳。
从这以后,我与杨行长成了朋友,一直关注他的摄影创作。2019年,杨行长举办了一场扶贫摄影展览,邀请我前往参观。由此我知道,杨行长在十几年中十进大巴山,五进大凉山,走遍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定点扶贫的四个县,在直接推动当地扶贫工作的同时,拍摄了大量记录我国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历史过程的珍贵照片。我看完展览,感受就是两个词——“震撼”和“感动”。我当时就表示,这是一本书的素材,应该编辑起来出版呀。我现在商务印书馆协助选题策划,这本书可以交给我。但是杨行长说,扶贫专题的摄影,他会找其他出版社安排。这一次既然是商务印书馆愿意出版,他格外重视,说可以选一本艺术性更强、题材更广泛的摄影集交给我。
于是杨行长又编出了今天这本《镜头中的人情物理》。同样是选择了约100幅精彩照片,反映的是杨行长多年来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生的观察、感悟和思考。书名这样定,有两重含义:第一,书中摄影作品分为四类,恰恰是关于人,关于情,关于物,关于理。这四个类别,基本覆盖了杨行长多年摄影创作的全部题材。他从每一类别都选出几十幅照片,务求百里挑一,张张都是佳作。第二,这些照片整体上是在通过摄影镜头向读者展示人世间的“人情物理”,就是所谓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杨行长不仅是文化人、摄影家,他同时也是思想者。他的摄影,是基于他对人类世界的理性思考的,所以他总是试图用图像表达他的情感、认识乃至理念。编辑该书时,他在每一辑前面加上小引,为每一幅照片配上说明。这时我们发现,对于杨行长来说,这些照片背后不仅有故事,而且还有思想。他的文笔也极好,采用近于散文诗一般的文字,使读者在面对摄影作品时,不仅唤起无穷想象,而且还会凝神深思。其中一些文字阐发的深刻的哲理,可谓启人心智,发人深省。这种图文互动的表达方式,使得摄影集里每一幅作品都变得耐人寻味,值得反复玩赏,细心体味。这就为摄影作品集创造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读者在赏照片和阅读文本中,不仅可以得到艺术享受,而且可以获得思想和智慧。
作为上海人,杨行长是有一种特别的“讲究”的。这些照片交稿时原本没有标题,我建议他加上,并且望文生义地随手帮他把一百多个小标题拟定下来,我所拟的标题,意思和标号差不多,只是为了便于识别。但是杨行长一丝不苟,他字字斟酌,重新将所有小标题拟定一遍,并且反复修改图片说明。看到他对文字的重视,我才深切地意识到,杨行长的摄影不是随意的,他捕捉摄影镜头,拍摄作品常常不是像普通的摄影者那样妙手偶得,而是有意识地要带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思考,带着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人性的认识和对文化的感悟从事摄影创作的,而对于这本书,他更是有想法,有自己的策划的,一言以蔽之,是他要用这百来幅作品超浓缩地展现当今世界的人事情理,表达他对美的事物的赏鉴与赞颂。
更让我和编辑们感到惊奇的是,杨行长在与我们讨论编辑设想时,竟然完全以内行人才有的眼光,对这本书的形式和包装作出定位。他把书的开本、尺寸、封面和内文用纸、印制工艺都规划得清清楚楚。他不图豪华但求雅致,不事铺张只讲品位。他既不追求画册的气派,也不贪图精装的高雅。他只是强调要做平装图文书,也不要使用大开本。后来是在他的老同事和老部下的一再劝说下,他才勉强同意,采用了今天这样一种简易的精装封面。我和编辑们都认为,杨行长对这本书的设计和定位,恰恰反映出他谦虚、低调、内敛的行事风格。他坚持以朴实无华的图文书面貌出版,为的是让更多读者便于阅读;他坚持以普通作者的身份出书,不愿将银行家的身份曝光,以致于本书的作者简介中甚至没有提到他曾经长期担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行长的职务,为的是避免给自己头顶增加光环。所有这些,都更加增添了我们对他的敬重。
最后,我要感谢杨凯生先生为我们,也为全社会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好书。我深信这本书将会获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