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光明的摇篮》 熔党史思想史城市史于一炉

2021-08-1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彭晓亮

《光明的摇篮》熊月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版/128.00元

  关键词 上海 建党精神 红色文化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沪上新论新著迭出,其中《光明的摇篮》以大写的毛体字为书名,设计巧妙,颇引人注目。该书是历史学家熊月之的最新力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7月呈献,适当其时。《光明的摇篮》之得名,源自1949年5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批准的新华社社论《祝上海解放》中的表述,上海被称为“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全书计25万字,分为“中国特大城市与工人阶级大本营”“庞大的交通与邮政电信网络”“政治缝隙与自觉利用”“移民社会与群英荟萃”“新文化运动基地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盛况”“为什么是法租界”“从这里诞生”七章,以文为主,图文并茂,内容厚实,观点新颖鲜明,编校质量上乘,洵为佳作。

  熊月之治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学东渐、近代名人、上海城市史数十年,研究精深,成果丰硕,近年来对上海城市特性和精神品格有深邃而独到的解析,令人称道。笔者捧读《光明的摇篮》一书,顿有耳目一新之感。从研究视角来看,该书视野宏大,世界的上海、中国的上海、江南的上海,定位精准,分析深邃,相较于国内外的其他城市,上海在不同时期的城市特质和城市地位清晰可见;以研究方法而论,历史学、社会学、统计学、文化心理学等学科方法兼具,论据充分,在叙事中知人论世见精神;就解析手法而言,如庖丁解牛,把上海自古以来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近代一市三治的特殊成因、城市管理的缝隙效应以及仁人志士的有效利用逐一剖解,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从史料运用来说,该书旁征博引,既参考了国内外已公布的档案史料和中共党史学界的权威著作,也借鉴了多种最新研究成果,史实确凿,史论结合,不落窠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光明的摇篮》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渊源、思想脉络和路径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梳理,在此过程中,上海以其独具一格的城市特性、创新多元的思想文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而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人与城市密不可分。上海这座城市的自身特点、吸引力和辐射效应,使得诸多名人与上海的渊源深切,关联紧密。从晚清到民国,由国内而海外,众多仁人志士在上海塑造了无数的奇迹,上海这座城市也蕴藏和催生了足以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传奇故事。

  熊月之归纳的近代上海红色文化“闳、深、雄、奇”四字,以及精心梳理的以先进思想文化为重要内涵的信息传播系统、以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为重要成分的社会基础、联系国际与国内重要城市的水陆交通系统、发达便捷的邮政通信系统、维持现代政党社团活动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等六个系统,把风云激荡的大历史、生动鲜活的小细节剖析得鞭辟入里,把人物足迹、思想脉络与城市肌理融为一体,把中共早期代表人物与上海城市的关联贯穿始终,把中共党史、思想史、城市史熔于一炉,把中共伟大建党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互为映照。该书是讲好党史故事的力作,也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的佳作。

  时势造英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是复杂多元、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的一个奇迹,也是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光明的摇篮》以翔实史料、生动解析、精到论述、斐然文采,解答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诞生在上海,上海红色文化为什么与众不同等诸多问题。该书腰封上标有“写给青年人的党史第一课”语句,在笔者看来,受其益者又何止青年人?读该书者,必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有更加明晰、更为深刻的理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回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与初心使命,上海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源头之一。学习中共党史,探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脉络,了解上海城市史,可以一读《光明的摇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