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试论地方出版社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策略

2021-08-09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郧军涛: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时代价值以及2003年以来地方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策划出版情况作了梳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面临原创性选题开拓空间较大、选题融合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向好、精品项目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等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从而提出加强宏观统筹、优化策划机制、彰显特色优势、实现融合出版、强化市场营销、构建长效机制、加大“走出去”工作力度等诸多切实可行的出版策略。

  【关键词】地方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时代价值

  主题出版即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涵盖图书出版物、电子出版物或音像制品等。近年来,随着形势与政策的不断变化,主题出版的内涵不断延伸,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作为地方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各出版单位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理论解读,围绕党和国家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等进行宣传纪念活动;二是地方层面,各出版单位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宣传地域经济发展成就,开掘地方文化蕴涵,宣传地方先进人物,为本省、本地工作大局服务[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2]。作为主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承担着为时代立传、为时代发声的重要任务,具有无可替代的时代价值。第一,传承文明基因,提升文化张力,充分凸显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第二,记录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第三,引领思想教育,巩固舆论阵地,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素材。第四,服务地方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区域经济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第五,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发展现状

  自2003年主题出版工程启动至今,各地方出版社全力配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相关学者将主题出版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2003—2006年)、成长期(2007—2012年)和快速发展期(2013—2017年),各阶段的主题出版工作均呈现不同特点[3]。依据近三年主题出版的新变化,笔者认为,2018年之后,主题出版已进入全新发展期。从上述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近2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由少到多、由弱渐强,特色鲜明,已成为各地方出版社重要的出版板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初始期,主题出版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出发点,在选题策划方面充分体现出版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多视角、多维度的认知。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方出版社配合党和国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围绕传统古籍整理、国学经典阐释、学术专著、通俗读物四个方面,打造了诸多内容质量上乘的主题出版物。这一时期,各地方出版社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策划、精心编校、精心印制,但总体而言,出版品种较少,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在成长期,国内重大理论、重大热点较多,在出版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规模逐年增加,品种不断丰富。各地方出版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传承文明、慰藉心灵、弘扬先进文化为出发点,策划出版了一系列精品图书,如《中国精神读本》《青少年科学与人文素养丛书》等。这一时期,该类图书的出版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精品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地方、出版单位三级精品出版机制形成,以国家规划带动精品出版,出版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类图书;二是各地方出版社推出传统文化系列图书,规模化的图书选题显著增加,引导形成了传统文化热。

  在快速发展期和全新发展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图书出版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出版品种不断增加,出版形式愈益丰富,呈现九大特点。一是注重政策引导,“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把主题出版放在首位,国家出版基金加大对主题出版的投入力度,并由“事先补助”转为“事后补助”;二是注重传统典籍的整理校释和对传统经典的深度开发,如江苏凤凰出版社的《潘耒全集》等;三是注重古典文学的阐释和普及推广,如连环画出版社的《中国历史故事连环画》、明天出版社的《老童谣》图画书系列等,这些出版物对推进大众阅读意义重大;四是注重古典文化的传承,如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扬州八怪研究大系》(12册)、甘肃民族出版社的《中国百部秦腔大系丛书》(185卷)、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地方戏曲全集·广东卷》、云南教育出版社的《普洱民族歌曲集锦》(第二辑)等,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和地域特色;五是注重学术精品的打造,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哲学通史》(十卷本)等,受到学界赞誉;六是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显著增加,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华创世神话”系列等;七是从传统文化经典视角出发,全方位阐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凤凰出版集团的《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甘肃人民出版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12册)等;八是民族文化类图书精品显著增加,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国家图书馆馆藏蒙古文古籍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的《甘肃青海四川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等;九是借助新媒体实现融合出版,打造融合出版项目,在传统文化类纸质图书的基础上,传统文化类数字出版物大量上线,实现了出版创新。

  综上所述,从2003年迄今,各地方出版社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力度,立足文学市场创新、本地资源立体开发、学术型主题出版、传统文化升华等,实现了集聚效应[4]。主题出版的选题数量逐年递增,复合型出版项目显著增加,以小切口、微观视角解读传统文化的图书较多,选题开发形式更加多元化,图书、音频、视频、互联网四位一体,逐渐形成产业链,出版成效卓著。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发展机遇

  1.精品项目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近年来,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出版,党和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021年4月,中宣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明确了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23类工程,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设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大力资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项目,自上而下的精品出版体系已经形成,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迎来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

  2.传统文化类图书市场前景向好

  分析近20年来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该类图书均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基本出发点,将学术性、资料性、通俗性和生动性紧密结合,深挖文明蕴涵,彰显时代情怀,充满正能量。由于该类图书多面向大众阅读市场,服务广大读者,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较好。地方出版社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开拓多维市场渠道,深挖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市场影响力。

  3.原创性选题开拓空间较大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精品出版理论可以简单归纳为:在尊重编辑出版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编辑出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崇和追求文化精粹,鼓励内容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出版理念和操作方法[5]。纵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近20年的出版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兼具的原创选题虽不断增多,但总结传统文化成果的选题相对较多,内容形式俱佳的原创精品选题有限,策划出版的空间和潜力较大。地方出版社应坚持原创性思维,充分挖掘优质选题和优质作者,打造贴近时代主题、满足读者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出版物迫切的阅读需求。

  4.选题融合开发潜力巨大

  进入新媒体时代,随着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成为各个年龄段读者关注的重点,广大读者对相关纸质图书高度关注,对相关融媒体出版物更是喜爱有加。传统文化类出版物思想性强、受众面广,有实施融媒体开发的潜力,“传统图书+音频+视频+线上阅读”的复合开发形式,既是出版形式的创新,也是对出版市场的深层次开发。目前,面向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类图书多采用融媒体模式,但其他出版物很少延伸开发。地方出版社可结合数字阅读的需要,延伸开发游戏、动画、影视等产业链,真正形成以IP为中心,多媒体、多形态互动共赢的产业链。

  四、地方出版社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策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在地方出版社出版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影响力显著提升。地方出版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和优势,在如下方面精耕细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1.注重导向引领,加强宏观统筹

  主题出版是地方出版社实现国家出版意志的重要抓手,强化引领、宏观统筹,是做好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关键。地方出版社应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倡导、引领、管理和服务功能。要从全局出发谋篇布局,要以凸显地域特色、出版精品图书为主要方向,建立完善的主题出版生产管理机制,突出以考核、评价为主的机制引领,从顶层设计角度加大扶持统筹力度;聚焦主线,突出重点,制定规划,部署到位,提升主题出版管理水平。

  2.强化原创意识,优化策划机制

  地方出版社要利用自身的出版积累和特色优势,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选题,坚持导向性与主体性、实效性与前瞻性、公益性与市场性统一[6]的思路,围绕三大思路开展选题策划。一要坚持差异化思路,集中力量实现“小而精”。地方出版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出版力量薄弱、编辑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应选择本社优势出版领域和特色方向深度挖掘,找准选题切口。选题策划应突出人文蕴涵和内容温度,追求小而精、小而特,实现“史”的主题出版挖掘、“学”的主题出版转化、“情”的主题出版升华、“趣”的主题出版融合[7]。二要坚持精品化思路,打造权威作者群。地方出版社要坚守精品意识,寻找精英作者,全方位考量作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坚持传统文化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两大标准。三要坚持精编精校思路,编辑人员要以严谨审慎的职业操守,树立质量意识,在编校方面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实现编辑工作的高质量、高品位。

  3.彰显地方特色,凸显品牌优势

  地方出版社要立足党和国家关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在最有资源积累、最有品牌特色的领域做精做深。地方出版社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结合起来,探讨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8];要以精品化的标准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主题出版产品,立足地域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策划出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传统文化类选题,增强特色选题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要确保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的文化含量和学术质量,实现学术和出版的完美结合,讲好地域文化故事。

  4.结合特色资源,实现融合出版

  在多元媒体的出版时代,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应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结合线下展览和线上平台,整合音频、视频、数据库等方式,实现内容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地方出版社要结合本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数字出版物,探索运用融媒体的传播模式,打造主题出版全媒体内容;要优化呈现方式,撬动产业链中下游开发,实现图书、影视、文旅、数字动漫四位一体的融合出版效果。

  5.强化市场营销,提升传播力度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营销呈现大众化、时效化、数字化的特点。地方出版社应坚持市场化的逻辑运营选题,抓好产品设计和营销两个关键点。在出版业改革转型的新时期,数字技术、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合传播的格局已形成[9]。地方出版社要立足本地图书市场和全国图书市场的现状,创新发行模式,构建营销网络。同时,地方出版社要注重渠道合作,既通过举办首发式、作者见面会等传统方式进行推广,又注重发挥微信、微博、直播等网络营销渠道的重要作用,扩大传播途径和范围,有效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6.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方出版社承担着传承地域文化基因、弘扬主旋律的时代使命,应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提前谋划,精心打造,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长效机制。在选题策划方面,树牢政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和出版自信,以“传承文明、打造精品”的出版情怀,孵化培育原创选题;在项目规划方面,打造出版体系,形成出版合力,专项规划、专人专责、专项考核,构建流程完善、责任明晰的出版工作体系;在质量方面,引导编辑人员树立质量意识,权衡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实现内容形式俱佳的出版效果。

  7.加大“走出去”力度,提升中华文化全球话语权

  地方出版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出版中,要坚持内外结合原则,对内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播好中国声音。地方出版社要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深度挖掘选题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要抢抓时机,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推动各类主题出版物走出国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的国际影响力。

  总而言之,地方出版社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为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情怀和对精品出版的不懈追求,坚守政治性、思想性、传承性、可读性相统一,全面研发独具特色的主题出版产品。只有坚守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出版思路,坚持守土有责、厚植内容、塑造品牌的理念,才能培育出版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

  参考文献

  [1]安晓峰,安畅. 主题出版的时代性与地方特色[J].出版参考,2020(2):51-52.

  [2]李宗桂.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 学术研究,2013(11):35-39.

  [3]李建红. 2013-2017年主题出版的选题特点、矛盾及对策[J]. 出版科学,2018(1):33-37.

  [4]韩建民,熊小明,李婷. 主题出版发展新动向:创新模式 把握规律 引领转型[J]. 中国出版,2019(15):18-21

  [5]张炜,刘东风. 构建精品出版体系的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2014(2):28-32.

  [6]肖林霞. 论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及创新[J]. 出版发行研究,2015(12):56-59.

  [7]韩建民,蒋琤琤. “史、学、情、趣”与“长、优、外、融”——专业出版社打造优秀主题出版物内容与路径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20(8):14-18.

  [8]金鑫荣,卢文婷. 主题出版的精品化战略[J]. 现代出版,2018(6):47-50.

  [9]林小玲. “5W”模式下主题出版的精准传播[J]. 中国编辑,2020(7):46-4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