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中小学教材品牌建设的思考——以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为例

2021-08-07 来源:《中国编辑》
  【作 者】王建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教材建设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教材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出版社更加关注教材的品牌建设。文章以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的实践为例,提出了教材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重视研究是教材品牌建设的基础,质量提升是教材品牌建设的关键,出版服务是教材品牌建设的保障。

  【关键词】中小学教材;品牌建设;教材建设;质量提升;出版服务

  2020年11月,习近平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抓好新时代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工作,核心是编好教材,出精品[1]。在众多不同版本的中小学教材中,如何确定自己的出版品牌,在教材的研究理念、内容质量和出版服务等方面突出品牌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成为出版社越来越重视与关注的问题。本文梳理、总结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及使用过程的实践探索,并对教材的品牌建设进行思考,以期得到更多教材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重视研究是教材品牌建设的基础

  中小学教材建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教材的编写、出版及使用过程涉及教育心理、学科教育、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专业内容,既需要以研究作为引领,也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材建设背后的支撑。没有高水平的教材研究,就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出版。

  (一)高度重视基础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在学术研究、学科专业、专家资源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师大出版社)充分依托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强大的学科优势和学术影响,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材基础研究工作,大力强化教材研究支撑能力,准确把握学科教育教学理念,各学科教材的编写均建立在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在教材编写之前,各编写组对中外课程标准、教材及我国已有教材编写历史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学科教学实践与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体例结构、内容选择和整体设计。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编写组力图将学科教育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最大程度地在教材中得以呈现,并形成清晰的教材编写理念与特色。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明确提出“问题情境—问题串—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例与教材呈现模式,英语教材则明确提出“兴趣导向、活动导向、综合导向,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编写理念。教材初稿形成之后,通过对部分内容的试教试用和反复打磨,从教材使用的角度不断完善调整。坚实的基础研究,保证了北师大版教材的高品质与适宜性。

  (二)准确把握改革趋势

  在进行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同时,北师大出版社重视教育研究的前沿和课程改革的趋势,把握课程教材发展的方向,以打造教材品牌、服务教材建设为出发点,通过选题策划与课题研究推动教材的品牌建设。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及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主轴,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创建了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这些新理念如何通过教材向实践层面转化,是教材修订需要着力落实的问题,也是教材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这些重大问题与研究热点,教材编辑团队陆续组织策划、开发了核心素养类系列选题;同时,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一线人员组建专业共同体,探索核心素养实践落地的路径与模式。通过系列选题的策划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在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方法等层面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形成了一系列可供推广的实践性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从而推动教材内容建设,提升教材的品牌影响力。

  二、质量提升是教材品牌建设的关键

  教科书的编写出版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2]。随着社会对中小学教材关注程度的持续提升,教材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任务,教材品牌建设要紧紧围绕教材质量提升这一关键展开。

  (一)树立教材质量意识

  中小学教材的质量是教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中小学教材的质量必须常抓不懈,且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随着教材内容、教材形态、装帧印制、专业支持等技术及需求的不断发展,教材质量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教材质量意识应贯穿教材编写、编校、设计、印刷、使用的始终,教材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等各个方面,教材质量的提升需要各环节共同努力。不同流程环节的责任主体,时刻都应保持高度的警觉,树立责任意识,提升教材质量。

  (二)重视专业队伍建设

  优质作者和优质内容使得出版社能持续打造更优质的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3]。高质量的教材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启智增慧,更能传播思想和精神,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明确学科育人的方向,这都有赖于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建设。对于教材内容建设而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编写队伍和编辑队伍建设。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是教材质量保障的源头,也是决定教材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实行核心成员协商下的“主编负责制”教材编写新模式,这种模式一是突出了出版社与编写团队之间学术共同体、事业共同体的紧密关联;二是充分发挥教材主编的主导性和编写团队在内容建设上的专业性;三是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民主协商,有利于编写队伍的稳定和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主编基本上都是学科课程教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对课程改革理念有深入的研究,在教材编写时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此同时,各学科还团结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线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等,形成了结构合理、各有专长的教材编写队伍。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既保证了教材内容编写的质量,也为后续的教材培训等面向教材使用的专业支持提供了强有力的专家保障。

  教材编辑队伍在教材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教材编辑首先应该是合格的教材编写者。经验一再表明,一位真正的名编辑或学者型编辑,他不仅擅长编辑加工,而且他自己就是一位出色的作者或作家。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定的学术功底来支撑,是不可能的[4]。中小学教材编辑更是如此。中小学教材既不同于专业的学术专著,也不同于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既有特定的教育目的,也是面向中小学生这一特定的读者群体;既有教育属性,也有特殊的出版属性。因此,中小学教材编辑不仅要遵守出版的基本规范,还要解决教育教学的共性需求,更要研究学科教学中的诸多专业性问题,而这些无疑都对教材编辑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材编辑首先应该具备编辑出版的专业能力,有扎实的编辑基本功,熟悉出版业务与流程;其次应该具备学科专业能力,对课程与学科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能持续关注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参与教材内容的编写,并以专家的身份指导教材使用和一线教学;最后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能以学科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与专家、一线教师进行业务交流与具体事务的协调。在这个定位下,中小学教材编辑应当具备引导教材编写、指导教材使用、主导教材出版的综合能力,不仅是教材内容的策划人与把关人,更是教材建设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教材的品牌建设要求教材编辑必须终身学习,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教材编辑通过自身能力发展促进教材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对教材编辑应有明确的专业发展要求,要以专家型、学者型编辑为目标,并能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和教育出版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展现自身的专业性。出版社应高度重视对教材编辑的专业化培养,通过制度设计促进编辑全身心投入教材建设,造就一支专业化的教材研究、编写、出版队伍,为教材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三)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中小学教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重要材料,内容范围覆盖广,理论、概念要求严谨准确,编校要求零差错。教材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完善教材质量管理制度,并不断创新机制,加强各个环节的保障力度。北师大出版社坚持教材品牌建设,在每个环节高标准、严要求,从政治性、知识性、科学性、规范性、美观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建立了全方位的教材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教材的高质量要求,北师大出版社特别加强了对以下环节的保障:一是实行教材双责任编辑制,每册教材至少安排两名学科编辑作为责任编辑,相互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加强教材的编辑力量;二是在坚持三审、三校、通读的编校流程基础上,增加专家审读环节——由出版社聘请出版专家和学科领域的专家对教材成稿进行全面审读,确保教材的科学性,进一步保障教材的编校质量;三是针对教材中的政治、历史、地理、宗教等敏感问题,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专业性问题,以及科普、注释、插图等科学性问题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项审读,由专家对重要问题进行把关,加强教材内容质量保障。通过实践探索和机制创新,现已将中小学教材双责任编辑、专家审读和专项审读制度化,并纳入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办法中,作为对全部中小学教材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

  2019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教材出版部门成立专门政治把关机构,建强工作队伍和专家队伍……把好政治关”,教材审核应“实行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出版社应该更加坚定地肩负起出版阵地把关的主体责任,建立更加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筑牢出版防线,建立内容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5]。针对《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提出的新要求,出版社需要完善机构设置、优化工作机制与流程,将政治把关环节前置,以体现教材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审读与对比审读,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持续提升教材质量。

  三、出版服务是教材品牌建设的保障

  在中小学教材的开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除了教材本体的内容建设和编写质量外,围绕教材的使用为一线教师提供高品质的出版服务,既是提升教材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教材品牌影响力的基本保障。教材承载着育人的重要价值,教师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因此,面向教师提供的教材出版服务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售后服务,服务内容既要包含对于教材设计意图与教材内容的讲解、分析,也应该为教师学科能力提升和专业水平发展提供多渠道、系统化的支持,特别需要突出的是服务的专业性。

  (一)加强配套资源建设

  教材配套资源是教材的必要延伸,从广义教材的层面来讲也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线教师对教材使用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更新,出版社应逐步建立以提升教材质量、打造教材品牌、突出内容特色、体现专业支持为目标,围绕学科建设和教材使用进行资源策划与开发的模式。在配套资源建设过程中,聚焦课程与教材研究,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积极探索中小学教材、教辅、教研用书一体化与立体式融合出版模式,不断完善教材资源架构体系,合力打造教材品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社还应进一步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尝试运用新技术整合碎片化的资源,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资源”服务模式,助力教材的品牌建设。

  (二)完善专业支持体系

  对于中小学教材而言,教材的正式出版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是拉开了教材工作的序幕,为教材实验区提供专业、持续的服务支持,才是教材建设一项长期而又持久的重要工作。教材进入使用阶段后,如何让一线教师理解教材,特别是理解教材编写背后专家对相应内容的价值判断和整体思考,从而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些都是体现教材品牌的重要方面。在建设高质量教材内容的同时,北师大出版社不断完善教材专业支持体系,并将其贯穿教材建设工作的全过程。教材专业支持体系既包括建立教材培训、回访和年会制度,开展教学成果征集、评比活动,举办优质课观摩评比及名师展示课活动等,又包括构建教研共同体、中小学教材示范基地、骨干教师发展工程等服务平台,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综合性、立体化、常态化的支持体系,共同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材的品牌建设。

  (三)建立使用跟踪机制

  为了加强教材的品牌建设、准确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的评价、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北师大出版社有计划地定期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教材使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征集。一是对教材实验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实验区了解师生对教材的建议,对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客观翔实的调研报告;二是专门召开征求意见会,有针对性地收集一线教师对教材的反馈意见,并制订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通过常规性的调查和信息反馈方式,多种渠道征集实验区的意见和建议。出版社与教材编写团队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各方使用教材的反馈意见,将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备案、处理和解决,开展专题研讨、专家论证和实验,对于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教材使用跟踪机制的建立,促进了教材编写者、教材出版者与教材使用者的交流互动,从实践层面不断完善教材内容,为教材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教材建设是一个长久持续的系统工程,应与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相契合,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助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注释:

  [1]郑富芝.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提升教材质量.人民教育,2017(22).

  [2]李敏怡,李文文.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技术要义和编辑视野:以理科类教科书为例.中国编辑,2021(2).

  [3]皮雪花.论新时代编辑品牌建设.科技与出版,2019(5).

  [4]周慧琳.提升编辑素质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编辑,2017(12).

  [5]李艳辉.新时代出版企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国编辑,2019(1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