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时代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探析

2021-08-07 来源:《新闻传播》
  【作 者】李敏怡:广东教育出版社

  【摘 要】近年来出版单位青年编辑的职业困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出版单位选拔和培养青年编辑人才的方式相关。为满足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版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思维开发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路径;实施政治导向正确和开拓创新并举的人才评价标准;通过引入科学的绩效指标优化绩效考核制度,为出版单位人才培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融合出版;青年编辑;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以内容建设为核心的新闻出版业,编辑人才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统计,2019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896.1亿元,较2018年增长1.1%;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就业人数为362.4万人,较2018年降低7.2%,其中图书出版业就业人数为6.7万人,较2018年降低1.0%。[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2]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发展,就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而青年编辑人才作为主力军,其选拔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青年编辑当前的困惑出发,结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对出版单位选拔和培养青年编辑人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解决路径以供参考。

  一、青年编辑当前的困惑

  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编辑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责任编辑登记注册制进行管理。大部分出版单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编辑时,虽然也会根据出版单位的具体业务提出一定的学科专业范围,但对于编辑出版业务知识一般都没有过多要求,认为这些知识是在之后的工作和实践中积累获得的。新入职的青年编辑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和实践后,掌握了一定的编辑出版理论和实务知识,一般能独立完成和胜任责任编辑岗位的工作,而同时也有部分青年编辑会对编辑出版工作产生一些困惑。

  (一)面对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如何有所突破?

  虽然近年来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对于以传统纸质出版物为主业的出版单位来说,编辑人员工作还是以内容生产工作为主,时间一长青年编辑难免会感到工作枯燥乏味、毫无挑战。面对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青年编辑感到难以取得突破,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

  (二)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中级职称后,如何进一步提升自我?

  近几年,不少出版单位新招聘的编辑岗位人员学历都在硕士研究生或以上,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规定,这些新人通常在入职第三年即可通过考试取得中级职称。而中级职称的编辑人员评定高级职称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学历、从业年限、业绩成果、论文发表等,另外,出版单位管理架构设置等客观因素也决定了管理级别岗位的数量不多,因此青年编辑在取得中级职称后,会感到其职业资格或职位晋升通道比较单一,甚至会产生“媳妇需多年才能熬成婆”的无力感,觉得难以实现自我提升。

  (三)在科技创新驱动的信息时代,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代发展共进

  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出版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不少出版单位大踏步地迈向转型升级之路,这让青年编辑真切地感受到压力与动力,他们感到原有的知识和现有的工作状态难以符合发展的需求,也会通过学习获取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技术和理念,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改变现有的工作状态,以获得高质量发展。

  二、出版单位选拔和培养青年编辑人才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指引下,我国出版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随着科技日益创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出版正在与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深度融合,这就使得支撑其发展的出版编辑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选拔和培养编辑人才的方式也亟需革新。

  (一)传统的“传帮带”培养方式重练就编辑基本功轻创新

  出版单位招聘的新编辑在进入编辑部门或项目组后,通常会在编辑室主任或导师或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加入某编辑出版项目,并被分配明确的工作,与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配合完成编辑出版工作。新编辑在其中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练,学习实践编辑出版业务。例如加工处理书稿、撰写审读意见、熟悉编务流程等,有助于尽快胜任编辑的基础工作。这种传统的“传帮带”培养方式也被称为“导师制”或“项目负责制”,能为编辑提升自身修养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被大部分出版单位用来培养青年编辑人才。然而由于这种传统的“传帮带”培养方式更注重练就编辑基本功,青年编辑跟着老编辑做,经常会培养出编辑手法、思维方式、做事风格都比较相似的师徒。如果老编辑已形成思维定式,青年编辑也有可能少了开拓创新精神,也常会出现上文“困惑一”的情况,难以取得突破。

  (二)不少出版单位的人才评价标准存在局限性

  很多出版单位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往往会将编辑人才的成长与其职称、职务的晋升等同起来。而因为诸多因素,不少出版单位并不能完全实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富余人员出不去、能力欠缺的人员下不去,优秀人才进不来、有能力者上不了。这就造成了一些优秀的青年编辑较难获得职务晋升的空间,职称评定也可能因年限、资历等问题受阻,青年编辑往往感到无法通过晋升实现成长目标。这种评价人才的标准重视编辑的学历、职称、职务,弱化了编辑本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业务能力水平、取得的业绩贡献等内在因素和实际情况,不利于出版单位发掘优秀青年编辑人才,同时也会让青年编辑忽视了自身的内在修炼和能力提升,误认为个人成长就是提拔晋升。

  (三)部分出版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利于青年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部分出版单位完成转制转企后,其绩效考核制度也相应作出了调整,不少出版单位希望改变过去“大锅饭”的薪酬分配方式,力图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增强企业的活力。然而,部分出版单位的改革并没有突破体制框架,配套措施的实施力度也不大,单位领导岗位与中层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实行不同的考核标准,彼此不挂钩,这就造成了天然的工资薪酬屏障。对于入职时间有限的青年编辑来说,无论实际业绩贡献如何,薪酬一般都不可能越过资历深的主管领导。与整个社会各行业的薪酬水平相比,如今的新闻出版业并没有太大优势,而这种半体制内半市场化的薪酬体制不利于发挥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造成人力流失,更是难以吸引适合融合出版时代发展需求的青年编辑人才。

  (四)传统方式下的继续教育培训较难弥补人才知识结构短板

  长期以来,出版业的主管部门一直努力提高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大规模组织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也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覆盖面广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这为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版业需要更多的新兴出版人才,而原有的编辑人才以人文社科的专业背景为主,缺乏发展数字融合出版等所需的基础知识储备,仅通过传统的开讲座、写心得等方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来提升为新兴出版人才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三、选拔和培养青年编辑人才的积极探索

  针对青年编辑的困惑和出版单位选拔培养青年编辑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以传统教材出版单位成立融合出版部门的人才培养实践为案例,介绍一些选拔和培养青年编辑人才的积极探索。

  教材出版单位以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出版为主业,因此在招聘新编辑时,会要求编辑具有基础教育学科背景,入职后也多被分配到相应学科编辑部门从事教材教辅编辑出版工作。近几年,社里年轻编辑的流失率约占新招聘编辑的20%,大部分都是入职三年以内的员工。为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出版社成立融合出版部门,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发展融合出版,并以此为契机探索培养青年编辑人才的有效方案。

  (一)以思维开发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路径

  融合出版部门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合适的人才队伍配备和培养是发展的关键。部门的负责人是从事理科教材编辑多年的首席编辑,人员主体是入社三年左右的青年编辑,学科专业背景包括文科、理科及个别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些青年编辑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部门的发展规划,制定出以思维开发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路径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项目策划和内容建设阶段学习数字出版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融入诸如互联网思维、平台运营思维、媒体融合思维等融合出版所需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项目持续推进及运营阶段,引导编辑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快速熟悉新领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关键能力的结构化调整。

  此外,为了适应融合出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出版社除了注重培养既熟悉编辑策划又掌握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外,还引进一些优秀的职业出版人作为人力资源补充。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时,也注意发挥复合型人才和引进人才对青年编辑的引领作用。

  经过一年的实践,青年编辑的学习潜能被激发,数字出版方面的知识储备量和融会贯通能力有所增强,对工作的投入度得到大幅提升,个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得成就感。

  (二)实施政治导向正确和开拓创新并举的人才评价标准

  政治导向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融合出版部门负责整合社内教育信息化资源,搭建平台,策划数字资源的内容生产和产品运营,而由于数字平台和产品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性,就更需要确保政治导向的正确性,因此必须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作为青年编辑的必修课,并将此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之一。同时也强调开拓创新,将在工作上思路有新突破、在工作方法上有新举措、在工作上有新跨越作为另一个重要的评价依据。具体上讲,就是政治理论学习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工作水平,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拓宽知识面,努力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通过学习,青年编辑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并在工作上积极创新,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三)引入科学的绩效指标,优化绩效考核制度

  当前,许多出版单位会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KPI)对编辑部门进行考核,即基于上级出版单位给予的任务,为下属部门设定可量化的指标,如图书实洋、项目利润、发稿字数等。该考核方法能明确反映出版单位的年度发展目标,能够为员工指明工作重点,但这种考核方式由于与薪酬直接挂钩,会令编辑过于关注短期数据,有时更愿意做“短平快”项目,而忽视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针对此不足,对于融合创新出版部门可以尝试引入目标和关键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简称OKR)的方法进行考核。该方法通过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该目标不必是确切、可衡量的(如要让某学科教材受教师认可度更高),然后设立可量化(时间或数量)的关键成果(如为某学科教材开发一定数量的配套资源等),使编辑的努力方向保持专注;然后通过在企业、团队、个人中设立并共享目标,达到出版企业整体目标的协调统一,并能让编辑认可工作的价值,保持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通过以思维开发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路径,实施政治导向正确和开拓创新并举的人才评价标准,引入科学的绩效指标,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出版单位将逐步建立起一支更适合融合出版时代、拥有真正职业成就感的青年编辑队伍。出版人才资源的优化,必将为出版单位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出版事业的蒸蒸日上以及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依托。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R].2020-11-04.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6723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网受权发布)[R].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0/29/c_1126674147.htm,2020-10-2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