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中华文明视域下常销书的出版逻辑

2021-08-06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作 者】李海文、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常销书是出版社运营和发展的支柱,如何出版常销书应是一个不断追问的议题。中华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供给源,而且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读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挖掘、开发和传播中华文明将有助于常销书更好出版。首先,在上游向度上选题策划守正创新,精选、培育优质IP;其次,在中游向度上表现形式差异化,满足读者的"三化"需求;再次,在下游向度上跳出靠发行做发行,整合营销赢市场。

  【关键词】常销书;中华文明;出版;传播

  当下形形色色的图书,按照销售速度和数量可分为四类,即畅销书、常销书、动销书和滞销书。在较短时期内,它们的销量分别依次减少;在较长时期内,常销书的销量往往会跃居首位。每个出版社几乎都想出版一炮走红的畅销书,然而出版畅销书却是高难度的行为,“不是每个出版社都能出,不是每个编辑都能做的”[1]。相对于具有爆发力的畅销书而言,常销书年销量虽然可能不大,但销售稳定,到数年统计数据时体现出的长尾效应往往让人惊叹不已。常年累积的巨大销量,摊薄成本,带来可观的利润,使得常销书成为一个出版社(公司)、一个书店的支柱,乃至书业产业链的中流砥柱。常销书通常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畅销书延续多年,畅销变常销;一种是一般图书销售稳定,日趋渐进。后一类常销书,销量每年在数千册,销售期通常在五年及以上。总之,常销书亦称长销书,是一种销售稳定且日益增长的图书,具有流通时间长、范围广、销量大、质量高和影响深的五大特点。

  近些年来学术界和业界对如何出版常销书提出了“科普说”[2][3]、“童书说”[4]、“畅销书升级说”[5][6]、“产品线说”[7]等。然而以中华文明为切入点则探讨不多,观点比较零碎,且对两者的关系论述还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操性。那何为中华文明?由于对“文明”的概念理解不一,学术界对中华文明各有说法。在语法上,它属于偏正结构,意为有关中华或中华的文明。文明与文化虽然相似,但还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8],具有正面性、进步性。笔者结合各家所长,鉴于行业的实操性,认为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极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方面(见表1)。其中生态文明取其狭义说,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的”[9]。本文试图提出出版常销书的“中华文明说”,借以投砾引珠,凝聚共鸣,供业内外参考。


表1  中华文明的结构体系
内部结构 文明内涵 关键领域
物质文明 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物质成果 物质生产方式、物质生活水平等
精神文明 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成果 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科学、艺术、卫生、体育等
政治文明 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政治成果 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法律和行政体系等)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以及与该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等
生态文明 体现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成果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

  一、出版常销书:中华文明何以可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给图书出版带来了许多选题,培育了众多读者,满足了诸多需求。基于信息向度、发展向度和时代向度,中华文明为出版常销书提供了三大可能性。

  (一)信息向度:中华文明是常销书的重要内容供给源

  信息是任何媒介的根本,其所具有的内容价值是读者消费的主要动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兼容并包,是一个信息丰富的金矿山脉。尤其在精神文明方面,长期令世人称道,其历史、思想、汉字、医学、文艺等领域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意境绵长,造就了众多常销书。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获奖图书无疑是既叫好又叫座的常销书之典型,因为入选标准之一是“深受读者喜爱,有一定的市场占有量”[10]。笔者对其历届获奖图书进行统计,发现共有94.47%属于中华文明类常销书,其中少儿、古籍、民文、辞书四大类占比高达100%(见表2)。


表2  第一届至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分类统计(单位:种,%)
类别 社科 科技 文学 艺术 少儿 古籍 民文 辞书 合计
数量 65 64 24 21 16 16 16 13 235
中华文明类[11] 58 63 20 20 16 16 16 13 222
百分比 89.23 98.43 83.33 95.24 100 100 100 100 94.47

  以历史领域为例,中华文明具有“尚史”传统,获政府奖的图书中不乏各种史书。未获奖的史书也有许多常销书,例如从1982年开始出版的《万历十五年》,时至今日已有38年,长销不衰。先后有中华书局、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三联书店、九州出版社等争相引进,一版再版,多次印刷,增订本、增补本、增订纪念本等相继出现。据媒体统计,《万历十五年》中文版总发行量已达300多万册。[12]朝代更迭、兴亡衰败,其中的故事传说、经验教训、哲学道理耐人寻味。除了学术类著作外,通俗的历史图书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2004年出版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畅销,并且引发了一股强大的“正说风”以及“戏说风”。后来陆续增加了增订彩图珍藏版、特别纪念版、增订图文本等,从畅销转为常销,迄今这些图书仍有一定的市场。中华文明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它上下五千年,已是沃土金矿。一些经典的公版书,资源唾手可得,如四大名著、蒙学经典、《浮生六记》等。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部书的话,那么它是一部永无末页的鸿篇巨著,有着书写不完的故事,有着讲述不尽的情景,有着阐释不终的智慧。尚未涉及的内容有待编码,已涉及的内容有待时代化重新编码,中华文明总有可挖掘开发的地方,成为常销书的重要内容供给源。

  (二)发展向度:中华文明具有“大循环”“双循环”发展的格局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中,中华文明主要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与传播,可谓生于斯、长于斯和传于斯,形成了一个国内大循环。1840年以降,国人日益走出国门,开枝散叶,如今海外侨胞已达6000多万,组织了2.5万多个有影响力的社团。[13]处于中华文化影响圈的朝韩日越等国传承与发展了部分中华文明,与华人华侨、西方涉华人士(如留学生、汉学家、国际商人等)共同传播中华文明,形成了一个外部小循环。这两种循环把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连接起来,形塑了中华文明类图书对应的市场格局。作为与文明互动的出版业,中华文明类图书主要产生于国内,也大多消费于国内读者,其中的常销书也不例外,处于国内市场的大循环之中。作为炎黄子孙,一代代中华儿女对中华文明总是充满喜爱之情,对其图书的购买持续发力。非虚构图书与现实生活具有较密切的关系,以其为代表反映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因此,笔者以1999—2017年开卷非虚构图书年度畅销书TOP30的数据为基础,[14]从中挑选上榜次数三次及以上的图书作为常销书进行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发现,中华文明类常销书共占比74.42%,可谓“四分天下有其三”,其中,中外历史类、医学健康类、哲学类、文化类与教育类归属中华文明类占比高达100%。


表3  1999—2017年畅销书中的常销书分类统计(单位:种,%)
类别 经管 中外历史 中外文学 医学健康 哲学 心理学 伦理学 文化 教育 合计
数量 8 2 15 3 1 7 3 2 2 43
中华文明类[15] 5 2 13 3 1 3 1 2 2 32
百分比 62.5 100 86.67 100 100 42.86 33.33 100 100 74.42

  异性相吸推动跨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富有东方神韵,对国外读者也有较强的吸引力。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内容偏重于人文社科类”[16],“汉语类语言教材、传统文化出版物等占据较大比例”[17],关于中华文明的图书一直占有关键一席。以民族民俗类为代表,似乎再一次印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名言真理,例如取材西藏土司的《尘埃落定》(2005年输出到美国)、“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首批五本2007年输出到美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指南丛书”(百余种2018年输出到荷兰)、“满族民俗文化丛书”(2019年输出到黎巴嫩)等。彝族诗人的《火焰与词语——吉狄马加诗集》已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18]外国受众对这类内容大多采取的是接受和协商的态度,阻碍相对较少。不仅国内的中华文明类图书流向海外市场,获得实物出口和版权贸易的收益,而且国外出版的同类图书也有自身一定的两种市场。以亚马逊网“中国书店”的销售情况为例,据学者统计分析,“中医、气功、饮食等实用类主题图书长期占据BestSeller榜首”[19]。

  文明内含传播的要求,传播是文明发展的手段。中国已成为世界之中国,中华文明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格局,也促使中华文明类常销书具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市场格局。

  (三)时代向度:全球治理需要认同、借鉴中华文明

  当下的国际秩序依旧不合理,有些国家掀起逆全球化之举,全球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困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单边霸凌大行其道,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在理念上,中华文明“尚和合、崇正义、求大同”,是应对“四大赤字”的一剂良方。在实践上,中国虽然仍是发展中国家,但在国际舞台上以大国担当,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多边主义注入坚定信心和持续动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新文明的发展故事无疑可以给世界带来诸多启示。例如,《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英文版)常销多年,现已进入全世界160多家图书馆。[20]全球治理需要中国,国际新秩序的建构需要中国。因此,中国故事、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有待持续挖掘转化,有待比较稳定的媒介不断传播,从而让中华文明获得世界人民认知、认同乃至借鉴。

  2020年初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很快走出困境,抗疫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然而海外许多国家仍在饱受其害。“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实质已经宣告了西方文明优越论的破产”[21],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中国、学习中国,在思考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不管是中医救治方子,还是抗疫宣传动员方案,抑或是社区守望相助的经验,都需要交流与分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不过是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而不断应战的历史。[22]这一重大抗疫要求使得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华文明,吸收其中的营养,其内容呈现则离不开常销书等为媒介。另外,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23]。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开发中华文明类常销书无疑能助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作为有责任担当的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而且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出版常销书:中华文明何以可为

  从上述可知,中华文明类常销书不仅能够提升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上可利国下可利民,促进国家良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甚至向全世界提供中国智慧,造福全人类。中华文明为出版常销书提供了内容资源、市场前景以及时代呼应。但这些只是充分条件,那么如何出版常销书,中华文明何以可为?

  (一)上游向度:选题策划守正创新,精选、培育优质IP

  选题策划是出版之始。出版单位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握好选题,挖掘和维护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要带着当代问题(难题)意识,开发中华文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选题策划时开拓创新,如采用大数据分析或众筹投票方式,加强读者参与,使得内容更加鲜活动人。合理对接时代热点,坚决避免内容同质化,模仿跟风出版亦不可取。越有特色,越有优势,越能常销。但也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偏离人民中心立场,偏离社会核心价值。一言以蔽之,守正创新才有常销的起点。

  不管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内容永远为本。“要使书畅销和常销,根本的一点是实现内容创新。”[24]中华文明在历史中产生,必有历史烙印,本身内含积极取向,因此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双创”转化与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中华文明中有当代借鉴价值的内容加以改造,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及当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经典的书,不管是一百年还是一千年,都可以不断地做下去,关键就是要有符合当时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形式而已。”[25]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求话语时代化、青年化。青年既是创新主力军,又是消费主力军,依靠他们有助于增强传播力。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时代的新进步和新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时代感和影响力。文史哲艺的经典虽是老生常谈,但只要创新就能常谈常新,获得市场的再次垂青。例如,《易经》从春秋时期至今,绵延两千五百余载。近现代一些名家对《易经》赋予时代和个人的创新研究,也有不俗的销售业绩,如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多个版本多次印刷,现已常销30余年。

  关于打造优质IP,一在存量上精选,二在增量上培育。经典类书籍早已通过时间的淘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较强的耐读性,而且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还有一些公版书,可以从中精挑细选,二次开发。实施培育计划,鼓励作者用心打造优质IP。唯有作者倾力写作,甚至十年磨一剑,精心雕琢,细心刻画,才能获得优质IP。如销售已达1500多万册的《中国读本》,[26]作者苏叔阳花费巨大功夫,呕心而出,不“厚”而“精”,成为阐释中华文明的“标本”。这本书从1998年面市以来,已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版权输出到德国、罗马尼亚、中国香港等地。质量是任何出版物的生命线,常销书更是如此。中华文明类图书只有保证质量,才能常销。

  (二)中游向度:表现形式差异化,满足读者的“三化”需求

  任何内容皆需通过形式来展现,中华文明也不例外,必须通过适宜的常销书形式来呈现。可进一步细分市场,产品差异化,出版适销对路的分众常销书。以教育为例,重点抓好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其中中华文明的语言媒介——汉语,全球有十几亿使用者,随着老少更替、社会日新月异,其图书市场总有挖掘空间。诸如经典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一版再版,单色本、双色本、彩色本等先后涌现,多次印刷,销量数以亿计。[27]语言本身是一种交流媒介,现代人须臾离不开它。因为常销书的关键在于满足读者的“三化”需求,即分众化、个性化和动态化的需求,以适合的内容(如儿童版、青少版、标准版、老年版等)、适合的形式(如文字本、图文本、绘本、电子本等)、适合的类型(如教材、教辅、专著、科普、通俗等)出版适应阅读场景变化的常销书。以《大中华寻宝记》为例,它通过漫画书形式把中华文明呈现给少年儿童,寓教于乐,至今常销,受到业内外点赞。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在出版业繁荣的今天,市场早已转向买方,读者需求成为全球出版的主要导向。从海外市场而言,内外受众有别,“不同类型文明在符号和价值观层面存在差异……要从尊重文明差异和促进文明发展着手,采用适合不同文明的符号表达和找寻不同文明在价值观上的共识”[28]。中华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有较大的不同,出版外销图书时,应加深跨文化转换的意识。鉴于时下视觉文化的兴起,可着力推动图像化图书的出版,如连环画、绘本、漫画、插画书等。图文书不仅弥补了纯文字的单调和克服了纯图片的浅显,还能跨越语言障碍,因此不仅受到本国读者的喜爱,更是受到外国读者的青睐。印刷媒介属于“冷媒介”,通常需要受众的高度参与,投入较多的思考和想象才能解码。图片提高了该媒介的热度,使受众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文字信息。把中华文明类的图书有机地饰以图片,呈现更丰富的视觉符号,势必有助走进海外国家,更能常销。

  另外,融合出版的未来已来,除了一手抓好传统纸质出版,也要一手抓好数字出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视化等先进技术及时转化或打造数字中华文明类图书。尤其要出版适合手机阅读的版本,增强选择的可能性,扩大达到率,毕竟我国手机网民已达9.86亿,占网民总数的99.7%。[29]可以说,谁满足了手机网民的需求,谁就迎来了出版业的下一个风口。

  (三)下游向度:跳出靠发行做发行,整合营销赢市场

  要想实现出版链的良性闭环,整合营销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当下,早已不是读者找书,而是书找读者。在巩固既有营销阵地(实体书店、图书馆、网络平台等)之外,大力拓展新兴的数字营销,尤其是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等新媒体营销。例如,树立平台思维、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建立健全短视频营销机制,专业化运作做强某个账户(抖音、快手等),精心制作与推送名编辑、名作者、名教师等的新书推介短视频,增强用户体验直至变现。拓展、加深跨界联系与合作,统筹当下相关网红(主播)资源,呼应社会热点,直播带货。另外,在技术赋能的时代,人人既是受传者,也是传播者。出版单位普通员工也可以通过自媒体等裂变式推介图书,言传亲为,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泛在传播。

  如果说国内市场是一片红海的话,那么海外市场则是一片蓝海。在海外,中华文明传播范围有多广,其图书市场就有多大。扩大海外图书市场,无疑需要营造良好的国际书业环境,加强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面对外来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0]。我们要秉持优良传统,继续文明交流互鉴。响应国家对外传播建设的号召,做好公共传播。出版社虽然不是外交机构,但要有公共外交意识。例如,积极参与驻外使领馆牵线搭桥的有关文明互鉴的系列活动(如展览、巡演、讲座等),甚至创造条件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举办书展、赠送礼书等,促进中国出版“走出去”“走进去”的规模化、深度化和持续化。有条件的出版集团在海外差异化定点布局,设立代表处或分支机构,开展联合翻译、编辑、出版、营销和售后等事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进而促进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

  营销之事并非发行部一部之事,出版社需要“治理思维”(多元协商共治),整合内部资源,联合社会各界,协同作战,同向同行。而且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而要绵绵用力,久久方见其功。

  三、余论

  中华文明与常销书关系甚为密切,两者相互联动、相得益彰。中华文明为常销书提供了内容资源,培育了众多读者,开辟了广阔市场;反之,常销书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也是其传播与再生的重要媒介。常销书之所以能够常销,本身蕴含着精品意识,质量是永恒的追求。内容为本,质量为魂,传播为要,是出版中华文明常销书的三大法宝。在“出版大国,输出小国”的现实背景下,打造常销书是中国走向出版强国的应有之举和必经之路,希望业内外同仁进一步探究,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周榕芳.开发常销书是一种战略选择[J].编辑学刊,2008(2):16-19.

  [2]陈东晓.浅谈航空科普常销书的出版——以《不可思议的纸飞机》为例[J].科技传播,2020(12):9-10.

  [3]连果.论“高端科普”常销书选题策划与编辑[J].新闻研究导刊,2019(22):219,221.

  [4]杨鹏.从系列化作品看畅销与常销双效童书的出版[J].出版广角,2018(2):10-12.

  [5]许维丽.畅销书与长销书之间的转型与借鉴[J].传媒论坛,2020,3(9):86,88.

  [6]张鸽.探究畅销变常销的奥秘——以文学图书为例[J].出版广角,2018(2):30-32.

  [7]崔向东.出版社可持续发展与常销书产品线[J].出版发行研究,2012(3):59-61.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372.

  [9]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论生态文明[N].光明日报,2004-04-30(1).

  [10]参见:《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第八条。

  [11]中华文明类是从书名与正文综合考虑进行分类,中华文明的内容所占版面幅度须高于50%。

  [12]路艳霞.历史学家黄仁宇诞辰百年,《万历十五年》畅销36载售300万册[N].北京日报,2018-07-05(12).

  [13]王尧.做中外友好合作的“金丝带”[N].人民日报,2016-06-16(019).

  [14]王佳敏.我国近二十年非虚构类畅销书上榜因素与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15]中华文明类是从书名与正文综合考虑进行分类,内容版面幅度占比不能低于50%,如《千年一叹》等尚未列入。

  [16]张平平.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20.

  [17]庞媛媛.文化交流,出版架桥——《中华文明史》英文版出版始末[J].出版广角,2013(16): 54-55.

  [18]王少波,崔立.因地制宜,精耕细作,推动国际化战略[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11-29(W03).

  [19]张岩,何珊,梁耀丹.中国主题图书海外销售状况分析——以亚马逊“中国书店”数据为基点[J].中国出版,2017(7):60-64.

  [20]《中国出版年鉴》杂志社有限公司.卷首语[J].中国出版年鉴(2018):X.

  [21]柳斌杰.从疫情舆论传播看寻求人类文明新超越[J].中国出版,2020(18):3-7.

  [22]喻国明.一本好的社科学刊[N].光明日报,2004-06-24(C1).

  [23]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4]蔡姗.怎样变畅销为常销[J].出版发行研究,2008(6):22-24.

  [25]缪宏才.缪宏才:常销书的道路更宽广[J].出版广角,2009(7):16.

  [26]路艳霞.留下15万字《中国读本》传后人[N].北京日报,2019-07-18(12).

  [27]张贺.《新华字典》与改革开放[N].人民日报,2018-12-27(021).

  [28]姚曦.立足不同文明类型优化中国图书海外传播[J].人民论坛,2019(25):132-133.

  [29]数据源自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0]王俊敏.人类学研究与文化沟通——访费孝通等五位东亚人类学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1-2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