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永久的微笑 《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

2021-08-0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常沙娜

《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常书鸿 著/天地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作为为敦煌事业奉献一生的人,父亲常书鸿的自传出版有着特别的意义。

  近日有缘,老友陈志明同志以电话相联系,告诉我,常书鸿自传即将付梓印刷,还专门期待我写一篇过去没有的序言,希望我以此来表达女儿对父亲的深切缅怀。

  由此我感慨万分,我已是90多岁的老人了,虽对父亲的情怀一生铭记在心,但难以表达了,为此就把我在《新文化史料》上写过的纪念父亲常书鸿的文章作为再版常书鸿自传的序文所用,以表达父亲他对“事业永存的微笑”。

  1994年6月23日的下午,我们全家守候在爸爸的病房,透过各种仪表,眼看着爸爸那已跳动了90年的心脏,一分一秒地在极度微弱中衰竭,3时40分它终止了跳动。亲爱的爸爸就这样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人世,他带着对敦煌艺术事业无限的希望和未竟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充满拼搏的人生征途。爸爸在走向人生的尽头时,与病魔斗争了将近3个月,但是他最后给我们留下的仍是那样慈祥、安宁的微笑,因为他无愧也无悔于这趟人生。

  爸爸与我们永别了,这已成了事实,他的一生与我们的成长,与我的一生所走的道路是如此的紧密相连,他一生中的坎坷成败,悲欢离合,他那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无私献身精神,时时都在滋养着我的思想、我的心灵,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经历。重温爸爸的回忆录,回顾我的幼年、青少年直至成人,我都是跟随着他的足迹,按照他的塑造一步步走过来的,他那特有的音容笑貌,关键时刻做出决断的神态,甚至瞬间的一些微小的表情举止和话语都重新浮现在我眼前。

  爸爸经常说,自从他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书摊上见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以后,他后来的命运,包括我们全家的生活都与敦煌紧紧地连在一起,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半个世纪以来,爸爸与我们全家虽然先后在敦煌都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但情和魂却永系敦煌。爸爸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险阻,只要是他认定了的,他总是带着自信和不屈服于命运的犟劲,坚持着他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并用这种精神锻炼着我,教育着我。自从我母亲不幸出走,为了敦煌的艺术事业,为了支撑这个家,照料年幼的弟弟,爸爸在痛苦中毅然决定让我从酒泉的河西中学退学回千佛洞,一面承担家庭的生活重担,一面随他学习临摹壁画,并亲自为我安排了周密的文化学习计划。爸爸在每个环节上都耐心地指点,要求一丝不苟,从来不因为我年纪尚小可以比大人少画或随意些;相反,他以大人的标准和数量来要求我。

  敦煌的冬季是漫长而寒冷的,滴水成冰,洞窟内无法作画,爸爸就利用这个临摹的淡季,组织大家在室内围着火炉画素描、速写。请来的模特儿都是当地憨厚纯朴的老乡,我也跟着大人一起学习画素描。爸爸还利用冬季深入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牧民生活区体验生活,住毡房,骑马,吃手抓羊肉,画生活速写,爸爸利用这种机会画了一批生动有意义的速写。生活虽然艰苦,但是非常充实,让我受益匪浅,许许多多的事情至今难忘。

  爸爸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在敦煌事业中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他善于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条件,他一方面承担着当时敦煌研究所的日常行政工作,为争取保护敦煌石窟最起码的条件而四处奔波,又要利用一切时机和条件开展对敦煌艺术的临摹研究工作,生活上还要培育未成年的子女,这一切,作为留学法国的画家、知识分子,身在边陲沙漠荒山中,加上经济的困窘、自然环境的威胁,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但是爸爸凭借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关又一关地顶了过来,他恰似当地的红柳,把根扎得很深,透过层层的沙石戈壁吸吮着有限的水分,凭着那细密的叶子,不论严寒酷暑,它都能转危为安,巍然挺立。

  爸爸的一生是勤奋不息的一生,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图过清闲安逸,总是把自己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直到年老体弱,脑力已不济时,他才放慢了生活的节奏。但在精神稍好时,他还在家中或病房中画点静物,写写字,偶尔还书写几句格言。他多次对儿孙们教导“业精于勤,荒于嬉”,对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事业他始终念念不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及“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鞭策他工作不息。爸爸不是单纯从事创作的画家,而是有渊博学识的学者,他把中西文化与绘画史的学识,融汇在他从事了近半个世纪的敦煌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中。他既能高瞻远瞩,又能从最基础的工作着手,竭尽全力从残垣断壁中保护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中的一砖一瓦,同时以博大的胸怀团结了一批忠实于敦煌艺术事业的专家学者,并以精深的学识将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爸爸有过一句全家人都知晓的名言:“如果真的再有一次托生为人,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还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做完的工作。”他也认为,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选择没有错,我没有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1991年6月6日,我在爸爸的房间里看到他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了这样一段话:“人生是战斗的连接,每当一个困难被克服,另一个困难便会出现,人生就是困难的反复,但我更不会后退,我的青春不会再来,但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要战斗到最后——八十八叟常书鸿。”

  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最后拼搏是在病榻上与病魔的争斗,直到生命的终止。他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微笑,这是笑对人生的永久微笑……这是他的事业永存人间的微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