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祝勇故宫系列”上新了!这次品鉴汉字书写之美 《故宫的书法风流》

2021-08-06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网 沈西
  我们平常所说的“故宫”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从前的宫殿”,就是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生活、理政的地方;二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故宫博物院收藏多达186万件/套文物。紫禁城这座建筑,也是博物院里的收藏,而且是故宫博物院内最大的文物。

  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任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的祝勇在故宫中待得最久的房子,是他的办公室。那是在紫禁城西北角,在城墙内、角楼下的一个前后三进四合院。故宫学研究所就设在这座小院里。工作多年,他在这个小院里度过了无数的春秋冬夏,对它已无比熟悉,对一砖一瓦都有感情。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他书写着故宫的典故与传奇,或借物咏怀,或凭卷追思,从独特角度展示一个丰富深邃的古典中国。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祝勇故宫系列”的第十本书《故宫的书法风流》。
  故宫书写十年 从“书法”到“法书”

  祝勇对故宫藏品的书写始于2011年,那一年,他正式调入故宫博物院。也是在那一年,他接受《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的邀请,开设了《故宫的风花雪月》专栏。

  2018年,人文社推出了“祝勇故宫系列”的第一本书《故宫的古物之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突出,目前已累计印刷10次、发货超12万册,并入围了2018年度的“中国好书”。

  《故宫的古物之美》收录的十八篇散文讲述了十八件不同门类故宫文物的前世今生。之后,祝勇相继出版了《故宫的古物之美2》《故宫的古物之美3》,重点介绍故宫所藏的古画,讲述古画背后的历史故事。2020年,祝勇推出了里程碑式的作品《故宫六百年》。2021年,在祝勇开启故宫书写的第十个年头,他将目光转向故宫中同样光芒万丈的一类藏品,我们生活中最熟悉却又日渐陌生的一种艺术——书法。

  “书法”,原本是指“书之法”,即书写的方法。据祝勇介绍,唐代书学家张怀瓘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周汝昌先生将其简化为:用笔、结构、风格。它侧重于写字的过程,而非指结果(书法作品)。“法书”,则是指向书写的结果,即那些由古代名家书写的、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是对先贤墨迹的敬称。

  在《故宫的书法风流》中,祝勇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史学的态度,以李斯、王羲之、李白、颜真卿、怀素、张旭、蔡襄、蔡京、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十余位古代书法家为线索,选取两岸故宫收藏的书法名作,讲述了这些书法名作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再现了这些“千古风流人物”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

  在祝勇看来,与西方人以工整为美的“书法”比起来,中国法书更感性,也更自由。尽管秦始皇(通过李斯)缔造了帝国的“标准字体”——小篆,但这一“标准”从来不曾限制书体演变的脚步。《泰山刻石》是小篆的极致,却不是中国法书的极致。中国法书没有极致,因为在一个极致之后,紧跟着另一个极致。

  祝勇认为,中国书法之所以如此自由,原因正是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这一支有弹性的笔——毛笔。这样的笔让文字有了弹性,点画勾连、浓郁枯淡,变化无尽,在李斯(第一章《李斯的江山》)的铁画银钩之后,又有了王羲之(第二章《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的秀美飘逸、张旭(第五章《吃鱼的文化学》)的飞舞流动、欧阳询(第五章《吃鱼的文化学》)的法度庄严、苏轼(第八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石压蛤蟆”、黄庭坚(第九章《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树梢挂蛇”、宋徽宗“瘦金体”薄刃般的锋芒、徐渭犹如暗夜哭号般的幽咽顿挫……同样一支笔,带来的风格流变,几乎是无限的,就像中国人的自然观,可以万类霜天竞自由,亦如太极功夫,可以在闪展腾挪、无声无息中,产生雷霆万钧的力度。

  超越书法 关注背后的“人”

  与祝勇之前的古物书写一脉相承,祝勇把目光投向故宫的书法藏品,却不将目光局限于这些藏品,他的关怀却远大于书法艺术。

  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的书法名作自然是“国家宝藏”,这些法书之所以价值连城,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看”,而是因为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我们应该感谢历代的收藏者,感谢今天的博物院,让汉字书写的痕迹,没有被时间抹去。有了这些纸页,他们的文化价值才能被准确地复原,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完整地重现,我们的汉字世界才更能显示出它的瑰丽妖娆。”祝勇说。

  对艺术而言,“审美”和历史学、哲学都是可以打通的。写故宫文物,从文化背景上来看,祝勇是从艺术学、从外部进入故宫的,所以祝勇的解读方法和角度一定也与“专业”写作有所不同。祝勇试图把这些艺术品从一个狭窄的领域里“拉”出来,在他独特的知识结构中对文物进行新的阐释。这些阐释是基于真实史料的非虚构写作,每段故事情节甚至细节都有依据,带着当代人的思想和视角去打捞历史中的人物,这种写法本身又是文学的方式。历史学注重真实,文学关注的则是事实背后的“人”。

  祝勇说:“我不想把它们从宏大历史中剥离出来,变成彼此没有联系的讲述,我想搞清楚他们各自的位置与彼此的关联,创造一个大文化的视角去解读故宫文物,这个视角可能基于中华文化,甚至要超越中华文化,从世界人类文化的视角,把文物当作一个文化现象去写,超脱绘画、书法这些具体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史本身的研究范畴,在人类文明、文化的层面上去重新观照这些历史古物。”

  对故宫的认识永无止境

  近些年来,祝勇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推广、传播故宫文化。2018年11月,祝勇担任总编剧的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一季播出,带人们走进了一段探秘紫禁的奇妙之旅。

  2020年5月25日,祝勇在快手平台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故宫六百年》的新书云发布会,直播的累积观看人数突破1846万。

  “我始终认为,不是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要看我们会不会讲故事。”在祝勇看来,传统文化一直都在我们的血液里,包括年轻人。只不过需要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唤醒和激活。

  《故宫的书法风流》可以视为祝勇推广故宫文化、讲好故宫故事的又一次努力。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祝勇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故宫,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很有意义。”著名作家冯骥才则认为:“‘祝勇故宫系列’是高雅的、深度的故宫读本。”

  祝勇的故宫书写还在继续,人文社的“祝勇故宫系列”也还在继续。在祝勇的规划中,从《故宫的古物之美》到《故宫六百年》再到《故宫的书法风流》,仅仅是一个开始,仅仅是推开了通向故宫的那扇大门。“就像写一个人,每天与他朝夕相处,对他十分熟悉,对他的认识也就更深,与偶然一见的感觉不一样。故宫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对它的节律、气息,我都非常熟悉。但我对它依然有新鲜感,这就是古代经典建筑的力量所在,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它永远让我感到震撼,在它背后,还有太多没有说出的秘密,我对它的认识,永无止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