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论媒体融合环境下专业报刊转型发展

2021-08-05 来源:《中国报业》
  【作 者】汤灏: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摘 要】媒体融合改变了主流媒体的运营模式,全新的工作方式让很多媒体人无所适从,大量繁杂的媒体信息及新媒体渠道“乱花迷眼”。对于专业报刊工作者而言,转变自身的工作思路,正确认识专业报刊在融媒体环境中的优势及劣势,并做出贴合专业报刊运营的新媒体工作计划,延续专业报刊在媒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媒体融合;专业报刊;新媒体平台

  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对专业报刊而言,其立足于融媒体环境所需重视的因素,打好基本功,将有利于专业报刊成长的新媒体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每一步决策的有效性,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好提升专业报刊品质的工作,实现专业报刊多元化发展。

  一、当前专业报刊面临的困境

  1.专业报刊团队规模较小


  由于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专业报刊制作团队的人数相比普通报刊少,专业报刊人员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常常由于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采访力有些不足。同时在涉及新媒体工作的一些视频后期剪辑、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面,专业报刊工作者常常无法快速攻克所遇到的“路障”。

  2.受众面受到报刊内容影响

  专业报刊通常以其内容的专业性,决定所针对的受众,就《北京教育》期刊而言,所面对的受众大多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是理论性、指导性较强的教育类专业报刊,对于非教育工作者的吸引力不足,无法有效扩大受众,提高专业报刊的知名度。同时在建设专业报刊宣传渠道的过程中,还在进行不断精细的划分,比如在教学部分,对各个学科、不同年级进行划分,这种划分固然能够帮助专业报刊的定位逐渐精准,但也容易让受众范围变窄,不利于专业报刊有效拓展受众量,保证媒体影响力的稳步提高。

  3.专业报刊出版时间固化

  相较于普通报刊,专业报刊还有一个差别,那就是刊物的出版时间。专业报刊通常出版时间固定、出版周期较长,由于专业报刊内容较为专业,具有针对性,导致其时效性无法与大众经常阅读的普通日报比拼。这种模式会导致专业报刊工作者思维固化,面对时效性较强的融媒体工作形式,无法做到及时发稿,不能为大众带来高质精准的新闻报道,不能有效帮助教育教学领域工作者及时了解相关教育信息,专业报刊的影响力也大打折扣。

  二、融媒体为专业报刊发展带来的优势

  1.专业人员易于培养,报刊工作容错率低


  专业报刊单位都拥有一批具有新闻素养、熟悉细分领域的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关融媒体知识技能的培训,能够使他们快速对新媒体资源具有一定认知,并且能够初步运用,帮助专业媒体更加贴合融媒体环境。通常专业报刊单位的规模不大,这就让建设融媒体过程中的容错率不断提高,即便在设计融媒体相关运营方式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所造成损失的成本也较低。

  2.专业资源丰富,利于融媒体工作快速开展

  专业报刊的内容专业性强,具有针对性,对于相关领域中的龙头机构,有一定的了解和合作。这类专业资源能够在专业报刊依托新媒体平台转型的过程中,为专业报刊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能源”,帮助专业报刊快速打造属于自身的新媒体平台,推动专业报刊的自身优化。

  3.主管单位官方权威,融媒体建设得到部门支持

  专业报刊一般由该行业较为权威的主管部门创办,主管单位对于自身的宣传有着多种需求,例如政策、经验、技术、影响力等,这些与专业报刊所运营的融媒体体系较为一致。专业报刊的融媒体体系能够借助主管部门的助力,比如《北京教育》的主办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可以在相关工作中为专业报刊提供新闻内容、工作经验、专业积累、尖端人员的助力,推动专业报刊在融媒体环境下快速成长。

  三、专业报刊在媒体融合环境下转型的具体措施

  1.借助短视频拓宽报刊宣传


  时下非常热门的短视频平台,为新媒体带来了层层递进的热度,并且这种新媒体平台也给各大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切入口,对于传统专业报刊而言,这种新形式帮助自身拓宽了宣传渠道,能够使更多领域、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接触专业报刊,通过精练有趣的内容,迅速对相关专业信息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如《北京教育》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创建官方账号,对报刊中报道的图片信息、采访过程中收集到的一些视频内容进行编辑,制作成相应的短视频,同时加入一些丰富的短视频元素,趣味的卡通形象配合多特效的文字模块,与教育行业的热度话题紧密相连,让受众对该类信息产生兴趣。同时可以配合“短视频+”的模式,对专业报刊本身进行宣传,使受众可以全面了解报刊信息,增加报刊的订阅量,促进专业报刊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受众黏性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主流纸媒的工作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直接影响了纸媒的基本运营,专业报刊的印刷、运输、发售都出现了停滞,然而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帮助专业报刊加强与受众的联系。在疫情期间,《北京教育》期刊工作者精心策划,借助微信公众号,将一些专家学者所提供的文章推送到平台上,使受众都能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及时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通过这一整合资源的过程,总结工作经验,完善专业报刊的制作工作,使专业报刊的纸上内容不断进入网络,纸质形式的优势能够在线上得以体现,实现纸张中的“墨香”向网络渗透。

  3.依托“云会议”交互,保障报刊工作

  现如今,新媒体形式的线上平台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支撑日常工作中的交流探讨。疫情期间,《北京教育》的编辑在家中通过微信、QQ、钉钉中的语音及视频云会议,就杂志出版进行详细的探讨,克服了在家分散办公时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保证每期杂志按时出版。线上“云会议”模式还能帮助专业报刊工作者不断完善对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更加熟知新媒体环境,掌握便捷工具的使用方法,在日后可以应对不同环境,做到灵活办公,保证专业报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实现专业报刊工作向新媒体技术转型。

  4.组织特色活动,强化报刊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快速浏览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对信息量的需求增加,并且更加看重新闻的时效性。想要通过新媒体吸引受众眼球,就要不断丰富自身报刊的内容,通过对特色活动的报道来提高浏览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疫情期间,《北京教育》的工作者完成了“打赢战‘疫’”“非常时期·非常课——上好返校第一课”等选题策划,用专家的智慧与思考,为全国中小学校开学返校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2020年3月16日到5月15日,推送一线教师的精彩文章近30篇,让受众在疫情期间感受到专业报刊生生不息的力量。

  四、结语

  想要在融媒体环境下有效运用新技术,优化专业报刊的工作,就需要专业报刊工作者对自身所运营的报刊风格有清晰的界定,以此为基础利用新媒体资源,将报刊内容进行编辑与整合,在线上为受众提供新鲜的专业信息,优化受众的阅读体验。同时要不断更新理念,融入融媒体环境,对新技术进行探索,发挥权威资源的作用,有效提升专业报刊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发挥专业报刊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楠芳.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14).

  [2]林朝晖.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报纸与新媒体融合发展[J].中国报业,2017(21).

  [3]张怡飞.中国当前报刊媒体转型“30佳”创新案例研究[D].辽宁大学,2017.

  [4]孙其华.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报刊强社——探索专业报刊发展壮大的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宣传,2016(0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