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值得重视的若干环节

2021-08-05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作 者】吴明华:浙版传媒出版研究院

  【摘 要】本文立足《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紧紧围绕项目评审过程中的技术性复核和专家评审等重要环节,在分析历年项目申报通过率数据以及遭淘汰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组织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经验,提出了准确领会《申报指南》、主动掌握学科头部资源、积极组建优秀编辑团队、精准填报《项目申请书》、巧妙借力外部专家等五项有效提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通过率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出版基金;申报指南;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申报通过率

  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的国家出版基金,先后投入54亿元中央财政资金,资助了5700多个优秀出版项目,已成为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全国有影响力的第三大基金。

  2015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2018年,中宣部发布《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其中“文化和社会影响”一级指标中明确规定“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每种1分”,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数量已成为上级主管单位考核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这种对出版单位“名利双收”的激励政策必定会极大地调动出版单位申报和实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积极性。

  一、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综述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遵循的原则是“自愿申请,公平竞争,专家评审,择优立项”,评审程序是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公开发布《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申报指南》”)→出版单位自主申报→省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初审→基金办技术性复核→专家评审(包括初评、复评、终评)→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审批→社会公示→社会公告→基金办与出版单位签订协议。基金委或基金办不预先规定通过立项的项目数量、不预先设定项目申报通过率,以确保立项工作的客观公正。

  专家评审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轮。初评专家主要从申报项目的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传承价值以及项目作者的学术水平和执行能力等进行评判。复评、终评专家主要从申报项目的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传承价值、出版价值以及项目作者的学术水平和执行能力、项目申报单位的实施能力和社会信誉等进行会议评审和独立打分,终评专家还需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及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评审打分。

  经过三轮专家评审遴选出来的项目,还要报送基金委集体审议,对项目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把关,再做一次“减法”。基金委审议通过的拟资助项目名单,还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规范的评审制度确保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优中选精”。[1]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在“基金办技术性复核→专家评审→基金委审批→社会公示”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数量不等的项目遭淘汰,但遭淘汰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基金办技术性复核和专家评审这两个环节。

  从200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开始申报以来,申报项目数量呈阶梯式持续增长,2018年度后出版单位基本上都参与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且大部分做到足额申报。项目申报通过率随机波动,低者如2010年度的18.03%,高者如2018年度的47.67%,平均为34.55%。

  申报社数量、立项社数量、立项社占比均大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立项社占比从2010年度的22.62%,逐年增加至2019年度的69.28%,2020年度回落至58.53%,形成了2018、2019年度高达69%的峰值。2017年度后立项社占比均超过50%,历年平均为50.14%。每年度的立项社占比均明显高于项目申报通过率,说明每年度项目申报通过率高的出版单位相对较少,只有1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立项通过的出版单位占有较大比重。[2]

  一方面,由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激励政策的落地,极大地调动了出版单位申报及实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积极性,每年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总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十多年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及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并日趋成熟,出版单位不断积累项目策划、申报及实施经验,申报项目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真正做到了“优中选精”,出版集团之间、出版单位之间、申报项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非易事。

  二、准确领会《申报指南》是前提

  假如把每年度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视作一场大考的话,那么基金办是出卷人,出版单位是答卷人,评审专家是阅卷人,而《申报指南》则是这场大考的《考纲》。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基金办每年会对发布的《申报指南》进行修改完善,做到稳中有变,日趋科学合理。出版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应该认真研究、准确领会每年度的《申报指南》,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精准遴选出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

  (一)申报名额

  每家出版单位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基础额度,2009—2012年度为1种,2013—2015年度为2种,2016—2020年度为3种,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一般性中央财政支出削减,2021年度降为2种。此外,基金办还先后出台了奖励申报额度的政策:对上一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绩效考评优秀并获得申报名额奖励、获得上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或中国出版政府奖(2021年度不含提名奖)、申报项目中含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0年度起)、近5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不含主题出版项目)数量排名全国前50位的出版单位(2021年度),可分别增加1种申报额度,一家出版单位2021年度最多可获得7种申报额度。出版单位应及时对照《申报指南》明确各自的申报名额,尽量做到择优、足额申报,不浪费申报名额。

  (二)资助重点和要求

  每年基金办发布的《申报指南》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对外交流七个方面列出资助重点,同时凡入选中宣部最近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及“中国好书”的项目,按事后补助要求,以正式出版物申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不占用出版单位年度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名额。《申报指南》中列出的资助重点是国家出版基金体现国家意志的具体表现,出版单位要据此积极策划重点选题,已有选题也需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炼、升华。

  《申报指南》明确要求申报项目必须具备坚持正确导向、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创新创造的条件,2021年度的《申报指南》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编校出版质量优良并符合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条件。图书项目原则上须提供不少于60%的书稿,辞书类项目提供不少于40%的书稿。符合申报条件的出版单位申报2—4个项目的,至少1项申请资助金额在50万元以下;申报5个(含)项目以上的,至少2项申请资助金额在50万元以下。

  成稿率不达标是申报项目在基金办技术性复核环节遭淘汰的主要原因。细节决定成败,必须认真做好项目申报材料每个细节工作:书稿应进行图文排版,而不是图文的堆砌;丛书必须整套申报,且每册必须都有内容,每册内容可多可少,但总量必须超过60%;尽可能多地提供书稿内容,以留足计算余地;确保刻录书稿内容的光盘中的所有文件都能顺利打开等等,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足以让申报项目的成稿率不达标。

  (三)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的情形及不予资助的项目

  上一年受到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或存在严重导向问题和违法违规情况的出版单位,以及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绩效考评结果通报》中被取消当年度申报资格的出版单位不得申报项目。出版单位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前提是不触碰出版管理底线。

  《申报指南》明确规定:重复出版的项目;未经系统整理研究,只对文献、资料、档案等进行简单汇编影印的项目;一般性个人文集、选集、全集类项目;在出版环节(图书)或制作环节(电子音像)已获得中央财政性资金资助的项目;项目申报时已出版的项目,不予立项资助。出版单位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应当珍惜申报名额,避免申报上述项目。

  出版单位只有认真研究、准确领会每年发布的《申报指南》,清楚了解资助重点、申报项目要求、申报条件及申报程序,才能确定各单位项目申报名额,并针对性地精选申报项目。当然,随着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及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完善,每年一次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也成了出版单位重要的日常工作,出版单位完全可以在《申报指南》公布之前,提前启动国家出版基金申报项目的遴选预定、作者写作、材料准备等工作,以充裕的时间来切实提高国家出版基金申报项目的质量。

  三、主动掌握学科头部资源是根本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必须代表国家水平,立项通过的项目应当充分体现我国出版业发展水准,代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发展先进水平。同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又要体现创新创造,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具有较强原创性、思想性、学术性并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出版价值的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采取同行评审的办法,所有申报项目按学科进行分组评审,初评专家全部为学术专家,复评专家由学术专家和出版专家组成,终评专家由出版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申报项目必须同时具备代表学科先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社会、文化、科学和出版等价值,原创作品,作者足够权威,出版单位具备专业编辑团队等条件,才能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获得立项。

  重复出版是申报项目在专家评审环节遭淘汰的主要原因。重复出版有多种形式,在同一内容前提下,可从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读者对象、文字语种、载体形式等多维度加以界定,可以是同内容不同作者,也可以是同内容同作者不同出版时间,还可以是同内容同作者同出版时间不同出版单位等等。应尽可能避免申报简单的重复出版项目,确属有重大社会、文化、科学和出版等价值的重复出版项目,必须实事求是地给出有充分说服力的理由,如新近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和重大研究进步,发现先前研究成果存在重大遗漏甚至错误,研究手段或思路进行重大创新,等等。

  五年一个周期的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一直很好地对接国家重点领域发展目标,是具有长远意义和重大社会、科学、文化等价值的重点出版项目,也是我国出版业的制高点。国家出版基金十分注重与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对接。从2012年起,每年发布的《申报指南》中明确规定“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出版项目可优先申报”,并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书》中专门设置“是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栏目,供出版单位填写和评审专家参考。从2020年度起,明确规定申报项目中含有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出版单位,可增加1个申报名额。

  在历年通过立项评审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平均占立项总数的34.40%,2011、2012、2017年度更是超过45%。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申报通过率要远高于一般项目,如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申报项目为2003个,其中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386个,占19.27%;国家出版基金立项总数为633个,其中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26个,占35.70%;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申报通过率为58.55%,远高于一般项目申报通过率25.17%。[3]

  并非所有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都能顺利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因为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评审系统,它们的组织单位、参评专家、评审宗旨、评审规则、评审程序等有相同之处,但也不完全相同,而是各有侧重,因而会出现有些项目既能被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也能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但也有不少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如引进版著作、古籍整理类、个人文集类等,并不能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同样一些未能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也完全有可能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因此,出版单位应当建立起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为基础的重点项目储备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只要那些符合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条件的项目成稿率达到申报要求,即可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从而大大提高项目申报通过率,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四、积极组建优秀编辑团队是保障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性,代表我国学科先进发展水平和成果的选题需要编辑去发掘和开拓,专业精深、处在学科头部的顶尖作者资源需要编辑去发现和维护,艰涩难懂的专业书稿需要编辑去审阅和加工,也就是说,从选题策划、作者组稿、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到顺利结项等所有出版环节都需要编辑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背景和良好的编辑职业素养作保证。

  出版单位应当根据出版物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与自身专业优势来确立企业发展愿景,明确细分出版领域和板块及其发展目标,确立若干条专业产品线,组建相关学科的专业编辑团队。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队人可以走得更远,一个出版品牌的建立并获得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专业编辑团队甚至是几代编辑人才的薪火相传。出版单位要积极倡导和鼓励编辑成为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和“百事通”,编辑既要熟悉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研究现状,了解学科顶尖专家的科研工作进展,还要具备良好的情商,摈弃门户之见,广交朋友,甚至要了解专家们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与顶尖专家保持密切联系。[4]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竞争说到底是编辑人才的竞争,而编辑人才的竞争依赖于出版单位的发展愿景、发展规划、规章制度、激励政策、企业文化等因素。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及实施需要一批优秀编辑人才来承担,同时通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又可以有效提升相关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形成拿项目、出人才的良性循环。

  五、精准填报《项目申请书》是关键

  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申报项目总数为2003个,其中1568个项目进入专家评审环节,435个项目未能通过基金办技术性复核,淘汰率为21.72%;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申报项目总数为1562个,其中1275个项目进入专家评审环节,287个项目未能通过基金办技术性复核,淘汰率为18.37%。[5]也就是说,每年有1/5左右的申报项目因为申报单位填报《项目申请书》失误,而未能通过基金办技术性复核,从而无缘与评审专家见面,当然其中不乏优秀项目。

  申报项目属于《申报指南》明确规定的“不予资助的项目”,如载体形式不符合要求、申报时已出版、出版环节(图书)或制作环节(电子音像)已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资助、重复出版、成稿率不达要求、申报单位(包括主申报单位、辅申报单位)不是出版机构,以及其他不符合《项目申请书》填写规范的情况,均不予通过。出版单位有关人员在填写《项目申请书》前,必须认真、仔细阅读最新的《申报指南》,克服经验主义毛病,避免犯低级而致命的错误。

  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审专家中往往会有熟悉申报项目所涉学科领域的学术专家和出版专家,但也不可能全部都是熟悉同一细分领域的专家,因而填报《项目申请书》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不夸大其辞,也无须谦虚低调,突出项目的价值,体现项目的精髓,表述上重点突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严格按照《项目申请书》规范要求填写,并注意前后一致。申报材料要做到既能让熟悉申报项目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觉得恰如其分,又能让并不熟悉该申报项目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清晰明了。《项目申请书》经责任编辑、编务人员、印制人员、财务人员、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副总编辑)、社长等多人审阅把关,注重细节,力求做到无差错。

  六、巧妙借力外部专家是捷径

  国家出版基金十多年来规范、公正、高效地运作,同时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各出版单位投入大量优质编辑资源参与策划、申报、实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同时超过千名出版业内的出版、财务、制作专家进入专家库,参与国家出版基金立项评审和结项验收工作,涌现出了一批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业绩耀眼的出版单位,也培养出了一批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策划、申报、实施以及立项评审、结项验收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出版人才。

  在立足自身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下,出版单位也不妨借助外力,聘请一些具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策划、申报、组织实施以及立项评审、结项验收等丰富经验的社外出版专家,协助做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如请外部专家策划高度契合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条件的选题;请外部专家通过策划并组织实施重大出版项目来培养青年编辑团队;当遴选申报项目社内意见不一致时,可以充分听取外部专家的客观意见;请外部专家审阅、修改、把关《项目申请书》;请外部专家提前审核结项验收项目的相关材料;等等,这些都能有效提升出版单位策划、申报、组织实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国家出版基金立项评审的项目只有一个理由,未通过立项评审的项目则有多种原因。出版单位唯有明确适合自身的企业愿景和发展思路,确立细分领域和主攻方向,梳理确立产品线,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编辑团队,抓住头部资源,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注重填报细节,才能有效提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通过率。

  参考文献:

  [1]祁德树,吴明华.国家出版基金引领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出版,2020(8):20-26.

  [2]吴明华.通过数据读懂国家出版基金[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2-08(5).

  [3]吴明华.通过数据读懂国家出版基金[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2-08(5).

  [4]吴明华.重点科技出版项目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以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9(11):50-55.

  [5]吴明华.通过数据读懂国家出版基金[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2-08(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