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打造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的实践与思考——以《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为例

2021-08-05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作 者】何晓燕:上海大学期刊社《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编辑部

  【摘 要】如何打造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为例,从创办该刊的重要意义,树立顶级科技期刊定位、塑造我国综述型科技期刊高端品牌,坚持科学家办刊、虹吸全球顶尖学者,建立国际化审稿流程,对接“诺奖”级别科学家、开拓国际一线稿源,深化刊媒融合、提升学术影响,先做强、再做大等方面详细介绍该刊的创办与发展,并对如何打造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顶级期刊;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中国品牌

  一、引言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1],此《意见》的出台对业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必将有助于开启我国科技期刊的新纪元。[2]

  202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累计收录了2280836篇论文,其中中国作者发表了447029篇,占比19.6%,发文数量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3]同时,我国科技期刊数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但总体发展规模和水平与世界一流期刊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能够代表中国科研水平与具有高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期刊。[4][5]

  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是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展开详细而全面的回顾性总结,向世界科技界展示我国科研成果与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平台,对推动科技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十分重视并且积极打造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如自然(Nature)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以及年刊(Annual Reviews)出版社均在不同科技领域分别打造了21种、10种、10种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均被世界知名数据库收录。[6]而我国目前具有世界一流影响力的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却凤毛麟角。因而,打造具有中国品牌的世界一流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刻不容缓。在此情形下,《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以下简称“EER”)于2018年3月创刊,仅用了两年半时间,EER就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数据库正式收录,2021年第一个影响因子为28.905。EER是全球首种专注电化学能源领域的综述型英文期刊,由上海大学主办,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公司负责海外出版发行,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为期刊的海外合作方。期刊由上海大学理学院院长张久俊、加拿大国家首席教授孙学良共同担任主编。该期刊旨在及时反映国际电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动态,促进该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EER覆盖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的所有学科,包括燃料电池、锂电池、金属—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器、制氢—储氢、二氧化碳转换、基础电化学、电化学纳米材料以及电化学工业等,具有非常广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EER为季刊,刊登高质量综述文章。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拥有独立版权,期刊采取订阅与部分开放获取(Open Access)混合出版的办刊模式。英文科技期刊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数据库收录,应该说是对办刊团队不懈努力的肯定,这充分体现了主编、编委以及主办单位对期刊的投入与支持。对于收录的期刊而言,应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7]本文主要针对为打造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与对如何打造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提出思考与建议两方面进行阐述。

  二、打造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的探索与实践

  1.创刊填补学科空白,搭建权威学术平台


  据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统计,电化学领域期刊中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数据库收录的只有27种,其中来自中国的期刊目前仅有1种,就是EER。目前EER的影响因子为28.905,排全球电化学领域第一名,进入Q1区。EER作为全球首种专注于电化学能源领域的英文综述期刊,立足我国的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战略前沿学科——新能源、电化学相关领域,推动电化学领域专业化、高质量发展,填补了我国乃至国际上该领域的综述期刊的空白,优化了科技期刊与出版结构布局,为电化学、能源交叉学科发展和国际传播搭建了权威的学术平台,得到了出版机构、广大读者、作者以及许多第三方平台的瞩目和好评。国外专家对我国电化学能源领域的科研动态也非常关注,EER的创办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电化学能源方面成果的发表平台,进而增加其文章曝光度,对中国电化学能源界科研成果的发表和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树立顶级科技期刊定位,塑造我国综述型科技期刊高端品牌

  期刊的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建设既是科技期刊建设的首要战略问题,也是经营好刊物的第一要务。[8]同时,期刊的定位与办刊理念还决定了期刊的未来发展空间。[9]EER是全球首种专注于电化学能源领域的英文综述期刊,以成为世界一流、中国顶尖的电化学能源领域综述期刊为目标。EER要想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中国品牌与国际影响力的顶尖期刊,必须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看齐。目前国际知名的科技类综述期刊《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化学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一直保持高端国际化定位,稿源主要为高质量综述文章,主要来自编委团队约稿。EER办刊团队也将期刊定位在高端国际化综述型科技期刊。得知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定位后,包括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斯坦利·惠廷厄姆(M.Stanley Whittingham)在内的业界7位国际顶尖专家均为期刊撰写了创刊贺信,这些贺信被集结刊发在EER创刊号中,他们对期刊的发展寄予厚望。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斯坦利·惠廷厄姆教授不仅撰写了创刊贺信,还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大会上对EER进行了办刊指导。2020年,惠廷厄姆教授又亲自为EER撰稿,特邀综述论文已在EER2020年第4期出版,该文章一经出版便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短短一个月便下载3000余次。

  2018年3月EER正式创刊,第一期出版了张久俊院士团队、卡里尔·阿明(Khalil Amine)教授团队、孙世刚院士和凯斯西储大学肯特·黑尔·斯密斯(Kent Hale Smith)教授团队、戴黎明教授团队的四篇顶级水平综述论文,创刊号的出版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办刊团队瞄准世界一流、中国顶尖综述型科技期刊的定位,在保证稿件学术质量与内容质量方面严格把关,在塑造期刊高端国际化品牌的路上不断努力前行。

  2018年6月,EER成功入选由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六部门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进入新刊国家队阵列。

  3.坚持科学家办刊,虹吸全球顶尖学者

  EER凭借卓越的办刊理念、全方位的国际化水平,虹吸了全球有关领域的顶级人才,包括期刊主编、编委、审稿专家与作者等。其中,主编是刊物的核心与灵魂,[10]是树立期刊高端定位与发展的坚实基础与保障。EER办刊团队核心成员都是科学家。主编由上海大学理学院、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久俊院士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孙学良院士共同担任,两位执行主编分别由西安理工大学先进电化学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喜飞教授和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院孙书会教授担任。期刊目前有副主编11人,编委50人,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日本等国家,外籍编委占比64%。其中,院士编委有10人。随着期刊的不断发展,办刊团队欢迎并邀请更多领域内知名专家与乐于奉献的青年专家成为期刊编委。

  EER的主编全面负责刊物的内容,执行主编负责组织协调,编辑部负责具体实施主编团队的各项决策以及编辑出版、宣传推广、项目申请、数字化建设等工作。稿件主要由主编与编委会邀请国际电化学能源学科领域顶尖专家撰写。海外合作方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汇聚了电化学与能源领域内全球顶尖的2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为理事会员,一半以上是世界知名院士、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其中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利·惠廷厄姆院士,他也同时担任终身荣誉主席。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理事包括万立骏院士、陈军院士、孙世刚院士、成会明院士、刘忠范院士等。这些顶尖专家所在研究团队,以及其他国际高水平合作团队均为EER的审稿专家。除此之外,EER建立了电化学能源专业审稿专家库,包含3000多名专家的信息,为期刊文章送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EER很多编委都是全球电化学能源领域顶级的科学家,非常关心和看好期刊发展,并为期刊出谋划策。编委团队为EER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建立国际化审稿流程

  经过多方面的比较和咨询,EER最终选择采用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作为合作供应商,提供办刊软硬件与期刊生产制作服务,为期刊优质内容的全球传播提供了保障。EER执行严格的同行评议与责编初审—执行主编复审—主编终审制度,采用Editorial Manager投审稿系统。稿件进入投审稿系统后,责任编辑会先审核稿件的基本信息,比如稿件格式、作者信息、图形摘要、作者照片、作者介绍等是否齐全。若信息不全,编辑会请作者补全信息。然后将稿件进行重复率检测,超过30%会要求作者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责任编辑首先对学术性、先进性、文章的语言结构等通过初步审核后,不符合本期刊刊发要求的稿件会被拒稿或者推荐转投其他期刊。符合要求的稿件会被同时送四名及以上的专家进行评审,收到至少两名审稿人的意见。作者根据审稿意见修改返回的稿件,由执行主编进行综合判断,给出审稿结论,最终向主编建议稿件的拒绝或留用,然后再将文章提交主编进行终审。

  国际化的审稿流程保障了稿件公正、迅速地被同行评议和审稿。EER也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在国外期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中国学者文章的快速发表提供了渠道。

  5.对接“诺奖”级别科学家,开拓国际一线稿源

  为了将EER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EER坚持专家办刊,坚持内容为王,依靠出版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不断获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以不断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优质稿源是期刊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目前期刊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约稿:①主编约稿;②国际编委约稿;③参加或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约稿;④编辑约稿;⑤利用大数据定向约稿。

  前期通过主编、编委和海外合作方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的国际影响力,组约全球电化学能源领域顶级科学家为期刊撰写综述稿件,快速拉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创刊号出版后,办刊团队再接再厉,近两年多来又继续推出了12期,刊发多篇业界大牛稿件,包括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利·惠廷厄姆教授、加拿大两院院士邓劲良(Ned Djilali)教授、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等的稿件,集聚国际电化学与能源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理论性、规律性的总结以及独到见解。文章一经发表便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除了常规的约稿方式之外,EER还紧跟热点,利用大数据定向约稿。主编团队与编辑部利用Web of Science、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等大型数据库确定目标选题与作者。例如,主编团队与编辑部针对近五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3000篇能源领域学术论文,不断进行主题挖掘,通过主题词的分析,确定了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锂电池以及目标作者名单,通过主编团队组织国际一线学者聚焦“锂电池”这一主题最新科研成果并进行综述。其中,2018年卡里尔·阿明教授题为“高性能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的稿件与郭玉国教授题为“可充锂电池用聚合物基复合电解质最新研究进展”(RecentAdvancementsinPolymer-BasedCompositeElectrolytesforRechargeableLithiumBatteries)的综述论文在刊发两年后,篇均被引频次分别达到227次与150次,被WebofScience评为高被引论文。

  目前期刊创办三年,出版68篇重磅综述论文,作者分布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丹麦、西班牙、比利时、德国、印度等多个国家。文章被引用1975次,篇均被引频次已经达到29,以上说明EER受到了业界学者一定程度的认可。

  6.深化刊媒融合,提升学术影响

  EER目前已建成功能齐全的英文网站,实现优先出版,并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进行全球精准推送。为达到提高EER论文显示度的目的,我们将商业化推送和传统推送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类社交媒体,如微信、科学网、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进行宣传推广,并组建了近4000人参加的核心专家讨论群,对文章的影响力提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EER在文章接收之初就安排作者起草中文长摘要,在微信公众号上配合文章上线进行推送,微信公众号上还有定期的文章分类导航的推送,目前单篇微信宣传稿单日最高阅读量达到6308次。

  EER编辑部还与视频团队合作,创新制作题为“水电解:何为理想的电催化剂?”(Water Electrolysis:What Are the Desirable Electrocatalysts)的首部视频论文,将研究过程可视化,这将成为EER未来的新兴出版模式和亮点。为了将水电解技术更好地呈现,与一般的科研论文不同,视频首先从实验过程出发,令本文的科研背景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避免了用文字和数字描述实验过程的枯燥感。该领域的学者会直接感受到本文的学术价值,不需浏览全文即可省时省力地获取电解水研究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节省了宝贵的科研时间。

  EER编辑部顺应网络化和富媒体出版的发展趋势,发掘和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国内外知名度,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EER多次主办/承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评选年度优秀论文、年度最佳审稿专家等。以上这些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了EER的国内外影响力。

  7.先做强,再做大

  为了办成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综述型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EER办刊团队不遗余力在学术质量、传播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精益求精,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和一直好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峰评议指出,《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作为一种新创期刊,符合国际发展态势,很好地总结了世界在电化学能源领域的科技进展,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野。

  目前,EER在国际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EER的创办不仅为电化学能源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研究成果发表平台,而且对提升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奠定了基础,对推进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

  EER主编张久俊院士强调:“目前我们的总体策略是‘先做强,再做大’,目标是打造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其次,还会增加载文量,提升国际稿源比例至60%,进一步缩短出版周期。”为将EER打造成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办刊团队计划在近五年内不断提升编校质量、期刊出版规模、服务学术创新能力,实现EER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打造期刊品牌,并配合多元化、国际化的传播不断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对打造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的思考与建议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大背景下,EER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世界一流期刊还有不小的距离。借鉴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并结合EER办刊经验,以下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建言献策。

  1.加强政策引导,增加项目扶持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建设短板突出,国际显示度低,学术影响力弱,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数目少,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综述型期刊更为稀少。[11]目前,急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与增加相关项目资源,引导期刊建设与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逐步打造期刊影响力与发文量均名列学科前茅的中国品牌科技期刊。在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已有一些政策陆续出台,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12]对在国内和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同等对待,鼓励更多成果在国内期刊上发表,[13]这对中国期刊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政策。另外,中国科协实施的影响力提升计划与卓越计划,是六部门联合实施的资助全国科技期刊的重大项目。在该项目支持下,已经培育出一部分有国际竞争力的期刊,[14]比如,《纳微快报》《计算材料学》与《国家科学评论》等期刊,其中《国家科学评论》为我国第一种综合性科学英文综述期刊。如果国家进一步出台更多激励政策和给予更多项目资源,可使一批填补学科空白的高起点综述型期刊得以创办,打造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将不再遥远。

  2.以刊育刊,推进集约化管理

  我国目前年出版科技期刊5000多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量规模,但总体上呈现出期刊规模普遍较小、学术影响力相对较弱的特点。[15]而期刊集约化管理有利于资源优化分配,加强编辑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平台建设,有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期刊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16]比如,细胞(Cell)出版社形成了由以《细胞》(Cell)为“龙头”的19种研究期刊、Trends系列的10余种综述型科技期刊组成的较大规模出版群。可见,这些期刊除了自身实力非常强之外,还依托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认可。[17]国内期刊人如果创办新刊,为打破单刊“小、散、弱”的发展模式,顺应期刊集约化发展潮流,可选择依托国内有着丰富办刊经验的期刊社、出版社或大型出版平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管理。例如,EER的期刊管理单位——上海大学期刊社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集约化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机构之一,共编辑出版15种期刊。EER在上海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期刊社集约化高效的管理模式下,编辑部拥有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成熟的办公环境,达到了精心培育品牌,努力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为综述型期刊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只有采取集约化的刊群发展模式,整合优化办刊资源、分层定位、特色办刊、互助共生,才能助力更多适应不同学科发展需要的期刊发展成为顶级综述型科技期刊,进而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争夺国际话语权。

  3.重视打造高起点专业化综述型新刊,填补学科空白

  相比于综合性期刊,专业化期刊更易彰显特色和准确定位。综述型期刊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未来综述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之一。[18]比如,国外知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分别在生化科学、生物科技、认知科学、生态进化、遗传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微生物、神经科学、医药学、植物学10个科技领域打造了10种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自然出版集团也在12个科技领域陆续打造了21种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其中18种已被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国际知名出版商年刊出版社也在不同科技领域打造了10种知名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由此可见,国外大型出版商创办的英文综述型科技期刊开始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这对国外科技成果的传播与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多个科技领域缺少代表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我国期刊人可通过分析研判,确定优势学科,创办前沿性、交叉性学科的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填补学科空白。专业化的期刊以其独特的特点独立于期刊之林,是我国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向更高水平发展、向更广覆盖面投射、向更深研究领域探索的必然方向。

  有专家建议,要把创办高起点科技期刊作为建设世界顶级期刊的突破口。[19]笔者通过调研《科学》(Science)、《细胞》等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发现高起点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可见,高起点对期刊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服务中国科研,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进一步争夺国际话语权,我国办刊团队可选择依托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高校、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相关学会等,采用高举高打的办刊策略,打造高起点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有高校、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相关学会和优势学科支撑,加上专业的科学家办刊,期刊前景可期。

  4.保持主编团队稳定性,坚持办刊特色

  主编是一本期刊的核心与灵魂,[20]主编团队的稳定保证了办刊理念的稳定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化学评论》、《化学学会评论》、《自然》(Nature)都是拥有稳定的办刊宗旨与理念,历任主编一般均在任十几年以上,保证了办刊宗旨的稳定不变,保证了刊物的质量与高速发展。

  专业期刊要生存和发展,除了需要高水平且稳定的主编团队,自身也需要有明确的办刊特色。[21]《化学评论》作为顶级综述期刊,为化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刊物。其办刊宗旨明确,拥有卓越的办刊理念,采取高精尖的策略,立足优势化学学科与美国皇家化学会的自身资源优势,通过设置综述论文(Review)与焦点综述(Focus review)等特色栏目凝聚期刊特色,并持之以恒地做到极致,最终转化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又比如,《化学学会评论》作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顶尖综述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42.846,其办刊宗旨是发表化学学科领域简明、高质量、高国际影响力的综述型文章,这类文章需要具有极高的质量与国际影响力。EER在创办阶段,也采用了与《化学学会评论》类似的办刊宗旨,坚持科学家办刊,定位高端,坚持办刊特色,以“及时反映国际电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动态,促进该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期刊密切关注国际电化学与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解决世界科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为己任,为提升期刊影响力而不断努力。

  我国新创办的高起点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可效仿《化学评论》《化学学会评论》《自然》等,选择保持主编团队稳定性并找到自身独特定位与风格,凝聚自身特色,最终形成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5.提质增效,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提升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组约高质量综述论文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化学评论》作为化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约稿比例高一直是它的特色与传统,且刊发文章90%以上为综述论文。它的办刊宗旨是刊载当前化学领域最具有全面性与权威性的综述论文。[22]约稿文章均由主编或编委会邀请,作者多为国际业界权威专家。

  我国办刊团队在创刊初期可考虑通过借鉴《化学评论》,聘请国际学科领军人物作为主编与编委,凭借编委团队强大的学术影响力,并寻找国际专业学会等组织为合作方,开拓国内外高质量稿源新渠道,提高期刊内在学术质量,提升期刊影响力。

  (2)出版专刊或专辑。笔者研究发现,《化学学会评论》在2013—2015年出版了40%以上的专辑论文,并且这些专辑论文出版两年后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当年影响因子,可见专辑论文对期刊影响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出版专刊或专辑可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23]

  (3)创办姊妹刊。期刊前期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后,可考虑创办姊妹刊。比如自然出版集团陆续创办了20多种姊妹综述期刊,协同发展。其旗下《自然评论材料》(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于2016年创刊,2017年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数据库收录。在材料科学与多学科的学科分类中排名1/314,位于Q1区,它的成功借助了《自然》旗下多种姊妹期刊的宣传优势,协同发展,共同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

  期刊的创办赶上了好的时机,为了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争夺国际话语权,有必要建设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EER办刊团队希望借助国际化的期刊平台,把EER打造成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顶级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电化学能源界有一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团队也意识到期刊要想赢得威信与影响力以及国际科学家的尊重,进一步提升我国期刊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话语权,并不容易,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找出适合中国综述型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科技日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未来可期[EB/OL].(2018-11-16)[2020-12-21].http://m.people.cn/n4/2018/1116/c28-11903651.html.

  [2]任胜利,肖宏,宁笔,等.2018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科技与出版,2019(2):30-36.

  [3]可望不可及:2020年全球高被引论文Top 10 [EB/OL].(2021-01-14)[2021-01-2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267182.html.

  [4]宁笔.我国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J].科技与出版,2020(4):5-10.

  [5]罗东,黄春晓,周海燕,等.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8):853-859.

  [6]何晓燕.国际顶尖综述型科技期刊办刊策略分析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1,40(4):68-76.

  [7]杜耀文,宁笔.成绩•挑战——2015年度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科技与出版,2016(2):28-34.

  [8]刘志强,王婧,张芳英.发展﹒机遇——盘点2015年度我国中文科技期刊[J].科技与出版,2016(2):21-26.

  [9]陈宏宇,郝丽芳.中文科技期刊约稿的策略、问题及举措——以《生物工程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1):97-100.

  [10]李耀彪,马健,白雨虹,等.树立精品意识 实现期刊“中国梦”——Light创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4):574-577.

  [11]两会声音|以刊育人,推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EB/OL].(2021-01-26)[2021-01-28].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1/01/26/16116372761063359410.html.

  [1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2020-07-24)[2020-12-11].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cfg/SYzhengqiuyijian/zq_zyjsrygls/202007/t20200724_380517.html.

  [13]姜春明.我国制造领域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需求研究[J].出版与印刷,2020(4):67-72.

  [14]凌桂霞,张宣,任珊.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资助期刊的办刊成效——被SCIE/SSCI收录的情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2):1324-1329.

  [15]林鹏.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出版,2020(9):15-20.

  [16]张莹,李自乐,郭宸孜,等.国际一流期刊的办刊探索——以Light:Science& Applications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53-59.

  [17]吴晓丽,陈广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策略 ——基于Nature、 Science、The  Lancet和Cell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7):758-764.

  [18]何晓燕.国际顶尖综述型科技期刊办刊策略分析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1,40(4):68-76.

  [19] 金会平,陈万红.把创办“高精尖”科技期刊作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突破口[J].科技与出版,2019(9):61-67.

  [20]接雅俐.《Cancer Medicine》的运作模式及其启示[J].编辑学报,2020,32(2):228-231.

  [21]王超,彭超群.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思考——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17,28(7):664-668.

  [22]何晓燕.国际顶尖综述型科技期刊办刊策略分析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1,40(4):68-76.

  [23]何晓燕.国际顶尖综述型科技期刊办刊策略分析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1,40(4):68-7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