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调查类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研究——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

2021-08-04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陈思: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摘 要】本文主要依据框架理论,针对三联生活周刊的三期“疫情专刊”,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三联生活周刊对疫情事实的具体构建形式。得出该媒体对疫情报道的四类框架:深度事实为主、多角度客观报道的事实界定框架;重视多重归因和事情的因果链条的解释归因框架;暗含于归因框架的道德批判框架;现有对策为主、各方各司其职的对策建议框架。最后提出框架的反思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调查类媒体;框架理论;疫情报道;三联生活周刊

  新媒体发展快速,消息的传播快速及时已不新鲜,但新闻深度调查和专题报道能让人们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个人在疫情中的防控以及社会响应机制的落实。

  因此,作为报道专题新闻的传统调查类媒体,更多承担的是对于一手信息的采集和信息拟态环境的构建,从而影响到大众对真实世界和疫情状况的理解。那么,调查类媒体如何构建自身的媒介框架,从而让受众在浅层信息过载和信息焦虑的冲击下进一步获得平衡、客观、真实的信息呢?

  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作为调查类媒体的代表,在中国纸媒界和社会中都有举足程重的地位,销量保持在每月80多万份[1]。在去年疫情中,三联的记者最早进入武汉并一直坚持在前线,深度报道国内疫情态势。在新媒体平台普遍传递信息焦虑、谣言四起的状况下,作为新闻调查类媒体,该刊以专业记者调查团队深入一线,进行采写报道,为公众尽力展现最为真实的疫情现状。那么,三联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内容来进行新闻框架的梳理,进而在疫情报道中崭露头角的呢?

  新闻框架,即“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结构与检释规则——对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及意义的建构,具体表现为新闻文本的话语与叙事特征”。本文主要依据框架理论,以学者恩特曼总结的新闻框架经典的四大分类——“界定问题”“把脉原因”“道德判断”“对策建议”为基础,结合本文研究样本——三联生活周刊的三期“疫情专刊”,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分析对于疫情事实的具体构建形式。

  一、三联总体框架:重视事实,偏重事实界定和解释归因

  三联的新冠肺炎疫情专刊共三期,分别是2020年第7期《武汉现场》、2020年第8期《武汉会战》以及2020年第9期《准备复工》。本文运用事实界定框架、解释归因框架、道德评判框架以及对策建议框架,对三期专刊中与疫情相关的报道进行统计(一篇文章中可能出现多个框架),统计如表1。


表1  三联疫情特刊的框架分类
  次数 百分比
事实界定框架 39 52%
解释归因框架 21 28%
道德评判框架 6 8%
对策建议框架 9 12%
总计 75 100%

  (一)事实界定框架:深度事实为主、多角度客观报道

  美国学者甘姆森[2]认为,新闻框架的其中之一就是对新闻素材的选择,主要表现为事实的取舍、数量的多少等方面。因此,将事实界定框架进一步细分,分析三联对报道的分类、报道角度、报道态度以及数量。

  报道题材细分为调查报告、通讯、专访、议论文、消息或者其他,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三联》疫情特刊报道题材分类
报道题材 数量(篇) 占比
调查报告 15 37.5%
通讯 12 30%
专访 7 17.5%
其他 4 10%
议论 1 2.5%
消息 1 2.5%
总计 40 100%

  第一,从报道题材来讲,三联着重于以调查报告、通讯和专访等深度报道为主,以调查报告、长篇事件或者人物通讯、人物专访等形式来详细描写和记叙现场信息。

  其中,以现象描述、找出问题归因以及解决问题为主的调查报告中,包括对患者以及家属、外援医生、医院、社区在疫情中出现的困境和问题,也有医疗物资不足问题的探寻等。

  以事实叙述与描写为主的通讯中,包括描写个人以及家属在疫情中求医、旅途、抗疫的经历和体验,也有雷神山、火神山的建立过程记录,有志愿者团队和个人的疫情帮扶经历,也有讲述当地政府的部署措施,以医院角度讲述拯救危重患者的具体措施等。

  第二,报道角度分别从疫情中的个人(或者患者)、疫情中的政府、疫情中的医院和医疗体系、疫情与社会(城市、社区、复工、志愿者)、疫情与经济等角度进行报道,数据统计如表3(由于部分调查报告或者通讯涉及多个角度,因此表格统计数量大于39篇)。


表3  三联疫情特刊报道角度分类
报道角度 数量 占比
疫情中的医院和医疗体系 10 22.6%
疫情中的个人或患者 9 20.5%
疫情中的院长、 医生、 护士 7 15.9%
疫情与社会( 城市、 社区、 复工、 志愿者) 7 15.9%
疫情与经济 5 11.4%
疫情与政府 2 4.5%
疫情与文学 1 2.3%
疫情与环境 1 2.3%
疫情与法律 1 2.3%
国外疫情 1 2.3%
总计 44 100%

  由表3可知,三联更关注一线疫情中个人的故事和经历,以及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容易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此外,三联报道的角度并不局限于此,从多个方面报道了疫情的影响,包括影响到城市、社区、企业、志愿者,还有经济、法律以及环境等,以多角度平衡报道,“重点突出,全局照顾”。

  第三,报道倾向性分为正面、负面、中性。正面指从积极方向、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报道疫情;负面是指从消极的、困难较多的角度报道疫情;中性是指以积极与消极并存,有问题同时也有解决办法的态度去报道疫情。数量和百分比统计如表4。


表4  三联疫情特刊报道倾向分类
报道倾向性 数量(篇) 占比
中性 29 74%
负面 8 21%
正面 2 5%
总计 39 100%

  从表3统计中可知,三联的报道大多呈中性(74%),在提出疫情带来的相关问题时,同时也会提出或者建议解决方案,相对来说,完全负面或者正面的报道较少,占总比重的26%。

  因此,从事实界定框架来看,首先,三联更关注疫情的更完整的事实真相以及事实缘由,关注疫情应对。其次,三联报道的角度涵盖面广泛,经济、政府、社会、个人甚至是文学、环境都有涉猎,说明它的着眼点多样,而且重点突出。最后,三联报道以客观倾向性为主,希望通过事实本身,或者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存在的形式来引导读者。

  (二)解释归因框架:重视多重归因和事情的因果链条

  三联的“调查报告”相关报道,对各个方向和角度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归因和评判。其中,“疫情严峻的原因”的调查报告有3篇。针对该问题,报道从个人缘由、政府措施缘由、医院客观缘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和评判。

  “个人缘由”和评判包括患者瞒报接触史、患者焦虑导致的失控行为等;“地方政府缘由”和评判包括初期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初期分配医院试剂检测权力不足等;“医院缘由”和评判包括医院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等;“社区缘由”和评判包括社区没有筛查转诊的权力、能力和物资,应对疫情状况没有实际经验、人手不足导致消杀不到位等。

  在解释归因框架中,首先,三联重视多重归因,即导致问题出现的并不是单一的或者某一个主要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所造成的事件发展。针对疫情本身的严重性,个人、医院、当地管理以及社区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责任。

  其次,以疫情为缘由,又造成了一系列发散性的影响,重视事情发展的因果链条,引发连锁反应,包括医疗用品缺乏、经济问题以及复工问题等。但疫情并不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单一原因,管理原因、产业链原因让上述问题更加复杂,而且由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涉及多个行业,引导受众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最后,归因的主客观原因、正反面原因兼有。既有疫情突发导致应对物资、人员不足的客观原因,也有害怕担责选择信息瞒报的主观原因;既有归责和批判疫情处理不到位的反面原因,也有传递城市疫情管理经验的正面原因。

  (三)道德批判框架:暗含于归因框架

  道德批判框架主要包括对存在抗疫不力及其他问题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企业、个人的道德批判。政府缘由包括禁止交通出行导致医护出行困难等;医院缘由包括医护人员防护不规范、低估患者数量等;个人缘由包括个人防护不足等;社会缘由包括社区监管不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批判框架大多数并没有直接在报道中体现,而是通过暗含在归因解释框架中去体现不同方面工作不力的批判,所以体现在文章中比较委婉。

  (四)对策建议框架:现有对策为主、各方各司其职

  三联的“疫情防控”“口罩问题”“疫情与经济”“疫情与复工”等调查报告中,都有提到对于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其中,解决“疫情严峻”的建议和措施包括政府、媒体、医院、社区和个人应该怎么做。

  医院措施,如学习天津医疗队实战经验,实行严格分区、规范防护、“人盯人”等;社区措施,如社区提供物资,并为社区患者争取核酸检测的名额等;媒体措施,如收集网络求助的患者名单,建立志愿者物资运送分队等;社会措施,如抓紧开发信息共享平台,组建团队帮扶家庭等。

  综上所述,三联整体报道框架以“调查报告、通讯和专访”等深度报道为主,以疫情中的个人(或者患者)、一线医院和医护人员为重点角度,以经济、法律、环境、城市、社会等多角度报道,“重点突出,全局照顾”,以“理性、中立、客观”的报道倾向性为主。

  解释归因以及批判框架中,以多重归因为主,重视事情发展的因果链条,主客观原因、正反面原因兼有,以平衡报道,以防过于偏激。

  对策建议框架中,以宏观的政府措施以及具体的医护措施为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各方面的管理问题。

  二、三联设置该框架的理由

  (一)媒介的定位与特点


  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位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主流人群”说明了它的受众是面向大众群体,因此更多从个人角度,关注个人在时代下的影响、行为和命运;“综合性新闻”说明了它本身是多角度、多体裁去描写、记录、陈述事实。因此,它的整体报道框架是和媒介的定位特点相符的。

  (二)新闻媒体监督环境的职能

  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传播活动有三大功能:监督环境、联系社会以及传递遗产。因此新闻媒体本具有监督环境的职能。疫情暴发的背景下,需要传统新闻媒体进行深层次的报道,以消除大众的不安和焦虑。深度报道需要更多时间进行采集加工,但更能够以客观、理性的视角去分析评判事实,以观察环境变化,缓解信息焦虑。

  (三)媒介公信力的提升

  2019年11月18日,世界媒体峰会第四次主席团会议举行,提到“在信息越来越丰富、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的环境下,媒体应当为受众提供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共同抵制假新闻,共同维护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介公信力的打造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议题。三联深入疫情一线采写事实,树立起三联杂志专业权威的媒体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媒介公信力。

  三、框架反思与不足

  (一)事实界定框架:连续性报道不足,正面报道较少


  三联有大篇幅描写疫情中患者与家属的通讯报道,牵动着读者的心。但这些患者、家属的病情以及救治后续并没有在后续的疫情专刊中出现,导致“断层”。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应该不仅仅致力于当下,更应该放眼长远,以动态的形式跟进事实发展。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理性、客观、公正,还需要担当起社会责任与道义。疫情之下,受众需要承受巨大的负面信息压力,而三联疫情专刊完全正面的报道较少,只有后期介绍城市防控积极经验的相关调查报告。正面报道有助于提升受众在疫情之下的信心,增强心理免疫力。

  (二)归因框架:偏向全面归因,主次归因缺乏

  三联的调查报告中的归因与批判主要是多方面归因,但没有将解释与归因进行主次的重要排序,没有提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能导致受众对造成事实出现的原因主次分辨不明,判断模糊。新闻媒介具有引导受众辨识信息的功能,常见的问题是对于事实的选择和陈述可能误导受众,在归因部分同样如此。

  (三)道德批判框架和对策建议框架:信息不足

  相较于事实陈述框架和归因评判框架,道德批判框架和对策建议框架明显信息内容不足,只在调查报告最后简单叙述,不如事实界定框架和归因评判中提供的信息详细。“对策建议”和“事实陈述”“归因评判”应该信息均衡,才能达到报道平衡的目的。并且“对策建议”更能够体现媒体“联系社会”的功能。

  四、结语

  本文针对三联的三期“疫情专刊”,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三联对疫情事实的具体构建形式。根据对“疫情专刊”的相关文章的内容分析,统计报道题材、报道角度、报道倾向、报道具体内容等方面,得出三联对于疫情报道的四类框架是:通过深入疫情现场,报道以深度事实为主、多角度客观陈述的事实界定框架;重视多重归因和事情的因果链条的解释归因框架;暗含于归因框架的道德批判框架;现有对策为主、各方各司其职的对策建议框架。并分析三联以此为框架的理由是出于媒介公信力、媒介责任和媒介职能。三联通过行使媒体职责,深入现场进行一线报道,担负调查类媒体“监督环境”的责任,重塑公信力,为新媒体时代的调查类媒体重新树立了信心。

  参考文献:

  [1]孙思.三联生活周刊近20年的转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赵天鸽.甘姆森“诠释包裹”理论下《华尔街日报》关于腾讯公司的报道框架分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