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分析

2021-08-03 来源:《传播与版权》
  【作 者】刘晓玮:新疆人民出版社

  【摘 要】当下,我国传统出版机构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巨大考验。近几年,我国传统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有关从业者对此看法也逐渐增多,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仅仅是本领域的一个产业,并不具备充分的象征性。在如今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部分传统出版社有必要从内容生产、内容传播以及思想呈现等多元化角度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本文重点探讨分析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以及其深度发展对策,以期为出版界同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问题与对策

  当前,媒介融合势不可挡,其已经成为囊括媒体平台、内容、途径以及管理等的综合概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传播生态正在发生相当显著的变化,传播者以及传播渠道等都因为新兴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传统出版社的发展,已经成为出版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制约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一)受到传统出版社机制的束缚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出版单位向来都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其最早实行的也都是事业单位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确定,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思路出现相应的变革,为充分贴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出版单位逐渐构建起现代化企业机制[1]。出版社大都尝试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在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力图进行市场化转型。但是目前看来,在几经转型的过程中,长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让一部分出版社难以获得本质上的改革。其人事制度仍然采用事业编和聘用制,参加市场竞争的力度不足。这些都导致一些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化出版社方向过渡时的机制建设和人力储备条件不充分。

  (二)缺乏完善具体的数字化出版技术标准

  数字化出版标准可以说是推动出版各个环节和相关行业建设融合的重要前提,而在目前,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大多处于由实力较强的出版社为自己制定技术标准,并且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数字化出版系统的阶段,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制定的科技类图书内容结构化标准。与此同时,我国的各个期刊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清华同方等也相继开发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出版技术,但是各种彼此不兼容的数字文本格式,只要脱离本身的数据库,便会变成毫无意义的乱码。这使得用户只能通过转换阅读器的方式获取不同数据库的文字内容,或者进行文件的格式转化。此举不仅导致阅读成本飞速增高,还导致出版业发展受到遏制[2]。

  (三)数字出版的产业链较为脆弱

  实际上,一些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多个环节都只是名义上的松散联合,加上产业链断裂问题严重,自然会导致数字出版产业建设工作难以稳定进行。就目前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产业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固有的供应能力并不显著,但出版社仍然尝试将数字出版做大,以建立完整的数字化出版产业链条。所以目前除科技期刊专业数据库、个别原创文学网站能够通过数字出版获得经济收益外,许多传统出版社在这方面都是投入高于产出的,难以实现盈利增长的目标。数字出版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实现对内容资源的整合处理,这将会成为未来数字出版产业链能够稳定发展、健全成熟的关键标志。此种能力的效果需要借助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的相互合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否则就难以有效地对数字出版资源进行调整处理、难以获得效益,更无法使出版社吸收各种外部资源,增加自身的实际能力[3]。数字出版产业的凝聚力不强,自然会导致公共合作共赢机制缺乏,产业链无法行之有效地完成资源的整合和扩张。

  (四)数字出版人才储备不充足

  数字出版无论是在产品开发方面,还是在市场营销方面,都和传统图书出版的模式不同。这也导致在传统出版社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固有的传统出版人力资源已经无法行之有效地贴合当前时代发展进程,无法满足数字化出版的实际需要。

  传统的图书出版从最初的选题、编辑、论证到后期出版等环节均会形成完整且成熟的运营模式,而相关出版从业者也早已习惯这种工作模式。但是在数字化时代来临以后,出版工作出现显著的变化,这种传统的出版模式已经难以充分贴合出版业目前的需求了。既能够对数字出版技术有效地进行掌控,又能够对数字出版特征充分了解的出版人才数量相当稀少,从而出现传统出版社产品开发不足的局面。与此同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数字产品市场营销演变得相当复杂,既熟悉数字化转型后的出版工作的流程,又实现对数字出版的前瞻思考的出版人才已经成为目前广大传统出版社亟需的优秀支撑[4]。

  二、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转型优化现有管理模式


  出版社进行数字出版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传统出版社如果想要在数字出版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积极地优化现有思路,不能简单地将数字出版的发展权交付给数字出版专业机构,否则将会导致自身逐渐边缘化。

  首先,传统出版社需要认清行业现状。数字出版是顺应社会的发展结果,必定会分割读者市场,占有出版市场中的部分利益,也会给传统出版社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崭新的出版业态正在或已然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面对媒体形态多元化、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市场发展前景日益广阔的时代挑战,传统出版社有必要积极地贴合时代发展潮流,趋利避害,调整心态面对各种挑战。传统出版社要形成良好的出版意识,从根本上贴合现阶段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读者的内心变化,立足自身出版资源整合优势,充分顺应新时代发展进程。

  其次,传统出版社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数字化转型挑战。传统出版社如果想要有效地贴合新时代的发展进程,就有必要积极地实现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化出版的对接发展,但是这并不是简单地流于形式[5]。从目前来看,一些出版社仅仅是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介绍各种数字化出版物。这是将既有出版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也是一种进入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但出版社仅以此种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是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也难以构建完整的营销模式。与传统的出版工作相比,数字化出版工作的有效性更高,是内容上的拓展、载体上的延伸,具备成本低和高效保质的优势。传统出版社有必要顺势而为,实现多样化、多角度经营管理。传统出版社需要将自身角色定位为数字化出版时代下的知识供应商以及内容供应商,深入整合分析各种优质的内容资源。

  (二)转型优化现有出版流程

  传统出版社出版流程通常是将内容作为核心支撑,因此其出版产品也主要以纸质出版物为核心。而数字化出版的多媒体介质特性对出版内容有崭新的要求。传统出版社如果想要行之有效地实现数字化出版转型的目标,就有必要充分结合数字出版内容的特征以及需要,对出版流程进行转型优化处理,以此来实现对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构建并且打造完整的数据库和科学的资源共享系统。只有这样传统出版社才能充分展现内容资源的有效性,增强自身的行业竞争能力。

  数字出版流程构建的核心是完成对数字化内容生产管理的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再造,此外还需要实现信息流数字化处理[6]。相关人员对出版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处理的前提是完成对内容生产的数字化处理,即从最初始的出版物创作和生产到后续的编辑加工等都需要完成数字化重构处理。就编辑工作而言,在传统的出版社流程中,编辑仅需要完成对出版物内容的编辑加工,而在数字化出版时代下,编辑除了对原有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还需要进行诸多辅助工作,如搜索充足的关联材料,满足读者对数字出版内容的实际需求,以及对出版模式和出版内容的数字化处理,包含对作者和选题模式的数字化处理、出版流程中的进度和成本检测的数字化处理。而编辑对信息流的数字化处理则要求其为出版单位提供作者、读者都能够参与其中的开放化平台。传统出版社需要将此作为基础支撑,明确目标读者的需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交流服务,实现对数字化资源的格式转化以及知识关联加工处理,以此来完成数字化资源可持续应用的重要目标。

  (三)掌握高水准的作者资源

  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出版物的内容都是关键。即使此前经历过“渠道为王”和“营销为王”等不同阶段,“内容为王”仍然是出版行业的核心,当数字化出版技术的门槛越发降低,具备优质资源的出版社便能够在市场抢占先机。

  大部分传统出版社长期进行出版资源的积累,拥有丰富充实的出版队伍和资源,在数字化出版时代亦是如此。实际上,部分传统出版社如果不对其资源进行分类更新,充其量只是对出版资源的定期使用,多是对内容的整合、归纳和加工,而并非真正的资源拥有者。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内容资源竞争本质上是对作者资源的竞争,而当今网络和手机等媒体对图书的替代性冲击也极大程度地将来源于作者群体的内容资源分流。作者可以在部分创作网站中发表自己的作品,并且还能够实现盈利的目标,从作者开始,中途经历策划人员、技术人员最终到读者的产业链已然构成。构造出版社的作者资源,发掘和培养极具能力的作者,对出版社今后的数字化出版发展来讲,所积累的内容资源是相当丰厚的。

  (四)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

  于传统出版社而言,图书出版工作是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其最为显著的优势。长时间的图书出版工作使得各个传统出版社都已经形成自身的特色,在相应出版领域也形成自身的影响力,对本领域中的学术研讨以及读者动态的了解都相当深刻具体,同时还具备专业的编辑队伍。这些都是运营商和技术商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数字出版内容的资源整合并非简单的“搬家”处理,而是需要编辑人员结合数字出版的内容需求,加强对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利用,实现对各个编辑流程的再造,最终才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数字化出版物,这就要求传统出版社的编辑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

  传统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核心是选题策划、组织稿件、编辑加工以及后续工作处理,这些工作都是围绕文字内容展开的。在数字化时代下,出版业对编辑的要求已经提高,编辑不仅要具备充足且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出版创新意识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竞争中可以通过丰富内容资源,实现对自身资源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此外,相关编辑人员在运营项目的时候,可以对选题进行综合设计分析,使产品充满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五)彰显自身文化品位,打造数字出版品牌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存在诸多相似点,但它们最为基础的功能仍然是为用户提供其需要的内容。从这个共同点来看,虽然出版形态已经产生显著的变动,但是出版的功能仍然是相同的,内容创新仍然是王道,而内容创新的核心就是思想价值,内容价值的最终发展方向仍然是思想。

  在数字出版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即便其具备方便和信息量广泛等特性,也仍存在部分缺陷,即越来越多的受众被现代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模式吸引。在浅阅读的支撑下,受众虽然能够快速地获取想要的信息,但难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存在意义,难以真正地吸收优秀文化传承的养分,无益于其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以实现数字出版物具备与纸质图书类似的厚重感与思想价值极为重要。传统出版社恰好具备此种优势,其通过长时间出版积累了资源优势以及文化优势,打造了与自身出版品牌息息相关的崭新工作模式。在传统出版时代下,由于出版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出版社不管是从编辑、选题,还是其他方面都会严格筛查,所出版的图书一般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与价值,能够帮助读者感悟各种新思想,而这显然是数字化出版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目标。所以,在数字化出版时代,部分传统出版社如果想更为有效地运用自身所积累的深厚文化底蕴,打造具备良好价值的出版产品,就有必要积极有效地促进深厚文化思想和文化品位的相互融合,打造自身在数字出版领域下的崭新文化品牌。

  三、结语

  总之,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出版业的数字化出版转型还有待深入。对部分传统出版机构而言,其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各项工作,这将会极大程度地促进传统出版社的未来转型和发展。一些传统出版社也可以积极有效地实现对传统的工作模式的转型,同时充分关注内容方面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贴合目前的广大市场的需要,响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国家精神文明建设需要。

  参考文献

  [1]孙启东.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数字思维的转换与推进[J].中国传媒科技,2021(03):64-66.

  [2]姜畅.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数字思维的转换与推进[J].中国传媒科技,2020(10):83-85.

  [3]王砚.传统出版社如何转型—以数字出版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08):68-70.

  [4]哈尔木拉提•依明.数字时代出版社编辑职能与工作方式转型探索[J].文化产业,2020(23):92-93.

  [5]孙珺.数字出版平台在科技出版社编辑出版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20(13):73-74.

  [6]郑蕉林.人民交通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发展实践与经验[J].出版参考,2020(05):53-5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