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赵秀娟:明天出版社
【摘 要】近年来,图书市场上引进版图书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图书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翻译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进版图书是指通过版权交易,获得原图书著作权人的许可后,以当地语言翻译出版的图书。我国出版行业里有相当一部分图书是引进版图书,本文对引进版图书在出版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从译者选择、编辑素养、行业标准、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进引进版图书出版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对策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更为频繁,更为密切,我国的引进版图书也日益增加起来,目前,引进版图书已经占据我国图书市场30%的份额,读者的层次也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国内翻译水准没有实现同步提高,翻译质量不合格,错误频出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国内读者的阅读质量,因此应想办法对此现象进行控制。
一、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现状
(一)引进版图书出版市场混乱
国内图书出版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家出版社均在抢占市场份额,大批引入国外图书的版权。许多出版社在购买版权后迅速着手翻译,甚至采用外包的方式,以求在最短时间内推出中文版本。这个过程中难免由于追求快速出版而导致翻译质量下降,其中不乏有些出版社要求译者两个月内就完成正常情况下需要半年时间的翻译任务。更有甚者,有些出版社或译者直接抄袭已有的中文版本,这种现象无异于剽窃,他们无视原译者权益,忽视翻译本质,拉低翻译整体水平,严重扰乱图书出版市场。
(二)翻译人才匮乏,职业素养不高
引进版图书的翻译在图书出版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译者的翻译水平直接影响着这本书的质量好坏,优秀的译者能够准确且以优美文雅的方式精准还原图书原本的表达,使读者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能够没有偏差的领会原书的意思,就像在读原版书一样;而低水平的译者却只能言传,不能意会,使读者在读译本的时候字面意思都懂,但是很难准确的领会到原书的精髓,浪费图书资源,浪费读者精力,损害出版社及名著的形象。优秀的译者不仅翻译能力出众,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字表达功底和渊博的知识储备,同时具备有良好的职业品德和操守,但目前国内翻译行业收入较低,无法留住优秀的翻译人才,导致人才流失,翻译市场水平低下,职业素养不高。甚至有的译者为了赶工期不惜使用翻译软件直译,导致语言晦涩,错译、漏译等问题频出,严重影响翻译质量。
(三)出版社编辑工作把控不严
优秀的引进版图书不仅需要优秀的译者,一名优秀的编辑也至关重要,以良好的文字加工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对译文进行编辑和校对。引进版图书的编辑不仅要对译稿中的字词、语法及标点进行校对,还要对照原文一一核查,看译稿是否存在误译、省略、改动的现象。由此来看,编辑工作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最后关卡。但国内许多出版社并没有配备外文编辑来进行把关,出版社通常将编辑工作交给译者,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由此翻译出的图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完善的译者筛选流程对于把控图书质量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流程不完善容易导致找到的译者不适合具体的作品。例如让一名翻译经验丰富但擅长领域是体育方面的译者去翻译有关时尚潮流方面的书籍,便会触及到译者的知识盲区,翻译出来的文章很有可能词不达意,甚至会让内行人笑话,因此在签署翻译合同前,有必要按照筛选流程,多选几位译者进行试稿,试稿内容从所译文章中选取小部分有代表性的内容,从而筛选出最合适人选。并且同一部作品的译者尽量选用同一个人,这样可以使文章的翻译风格前后保持一致,省去后期统稿的压力。如有作品内容实在太多,需要多名译者来共同完成的时候,宜将译者数量控制在3名以下,否则作品的翻译风格变化太大,会给后期的编辑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导致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完成通稿工作。
(四)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从业资质良莠不齐
眼下翻译市场的现状是,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舍本逐末,为了追求高额回报,罔顾翻译质量,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而翻译公司在招聘译者的时候要求又比较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翻译行业的整体水平。更有甚者,有的译者拿自己的译稿转卖给不正规的图书公司,进行盗版销售,非法盈利,而相关机构的监管不力和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助长了他们的不法行为。在出现版权纠纷后,违法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或者得到的惩罚甚微,进而导致他们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由于政府机构对于翻译标准没有一个科学而完整的评价体系,导致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而客户或读者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评判译文的优劣,导致翻译行业乱象丛生。
二、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提升对策
(一)建立译者库,选用合适的译者
翻译工作要从源头把关,译者作为主要工作者,应该从严筛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出版社可以更便捷地物色更出色的译者,除了通过翻译公司,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比如高校教师、学者、专家,平时注重积累,并及时建立译者信息库,对他们的擅长领域进行分类,以满足日后翻译工作的需要。新时代的译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翻译能力,还要有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广泛涉猎国外知识,做到能够准确传递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使读者有更好的读书感受。要想出版物的翻译质量有保证,在翻译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上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二)严格把控翻译流程
完善合理的翻译流程是保证高质量翻译的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我们将翻译流程分为三个阶段:翻译准备阶段、翻译阶段、交稿阶段。
翻译准备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翻译工作能否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图书策划和版权获取、原文版分析、重点章节和目录的翻译、翻译要求和翻译风格的定位、筛选翻译人员和分配翻译任务。翻译阶段是译者着手翻译的过程,翻译过程中既要符合翻译规范,又要遵循合同规定,满足出版社的翻译要求,注意翻译风格、专业术语表述等问题。语言词汇的运用要准确,遇到翻译难点要与出版社及时沟通,切忌盲目臆测,翻译完成交稿前还要进行自查工作,避免错译漏译现象,减少字词、语法、标点等方面的错误。
(三)提高编辑的业务素养
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工作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首先,编辑要有良好的审读加工能力和过硬的科学专业知识,以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达到出版要求;其次,引进版图书的编辑要具备较好的外文基础,能在审读中发现译稿是否有误译、漏译现象,并正确处理书稿中文化差异、阅读习惯等问题;再有,如果作品是由多名译者完成,编辑还要注意译文风格是否一致、过渡是否流畅等。
(四)完善国家翻译标准体系
学习西方的标准化服务,制定出统一的标准,既能保证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工作质量。翻译服务标准化不但可以保证翻译质量,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服务升级。目前,现行的国家翻译标准为2003年颁布的《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和2005年颁布的《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许多条款不再符合当今的翻译市场的规则。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种转换,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更合理的适用标准,促进翻译服务产业升级。
(五)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当下的翻译行业,恶意竞争、破坏市场平衡者不乏少数。规范市场秩序,遏制市场急功近利的作风,创造良好的市场风气,公平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加强市场监督,对于出版图书品质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出版单位应给予肯定和一定的宣传,对于不遵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出版社应坚决予以抵制。
三、结语
优秀的引进版图书必定有着优秀的翻译质量,高质量的翻译不仅可以让读者的体验更好,也可以促进图书的销量,对翻译市场现状起到正面激励作用。因此,面对当下国内图书翻译质量存在的问题,译者和出版社应携手努力,共同遏制不正之风,打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维护出版社、译者以及读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霍芳芳.从译者角度探究如何提升引进版图书的翻译水平[J].出版广角,2019(23):55-57.
[2]廖岩.新形势下引进版图书编辑工作浅析[J].传播与版权,2020(8):74-76.
[3]张蘅.浅谈引进版图书的译稿加工重点[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6-19(4).
[4]赵英梅.浅谈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编校质量[J].传播与版权,2020(2):64-65.
[5]于贺.提升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的有效策略分析[J].记者观察.202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