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专著和科普图书选题互动开发的几点思考——以科普图书《植物王国的小矮人》和科技专著《中国野生蔬菜资源》策划出版为例

2021-08-02 来源:《新闻传播》
  【作 者】区燕宜:广东科技出版社

  【摘 要】目前我国科普读物的原创性不足,众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会写专著、能发表高端学术论文,但能创作科普读物的、接“地气”的作者却很少。而科技专著由于读者人群较窄,也难以绽放光彩。如何对科技专著进行深度挖掘,引导科学家们创作出更贴近读者的作品,又如何从海量科普读物中寻找优良的作者资源和优秀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国内科普创作的现状,以《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中国野生蔬菜资源》等图书的创作出版实践为例,探讨关于出版精品策划的一些体会,旨在为我国科技专著及科普图书创作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科技专著;深度挖掘;科普创作;出版

  专著是作者依据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撰写成的著作,该著作对行业的发展或学科的建设有重大贡献和推动作用,并得到国内外公认。近年来,各大出版社都打造了不少优秀的科技专著,每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资助的自然科学类的作品就有数十部。如2018年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当代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精品专著》、2019年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江河鱼类早期发育图志》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科技专著。对于科技专著的打造,都有一定的积累。但如今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图书市场及需求不断深入的读者群,如何对这些优秀的科技专著进行深度开发、延伸开发、多样性开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创作更多“接地气”的科普读物,对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事业,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科普读物中物色作者资源和内容资源,对于编辑的策划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引力和方向性。

  高士其先生曾说:“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科学水平的提高。”[1]纵观这么多优秀的科技专著,对于公民科学水平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瓶颈。

  首先,看看我国科技专著选题策划出版的特点及现状:1.编写周期长,科技专著是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的汇总,编写时间常常会历时几年,时效性低。2.作者群维护难度大,一流的专著需要一流的作者[2],这些作者都是学科的带头人,他们自身的科研任务相当繁重,对于图书的编写出版有时感觉分身无术。3.对编辑团队要求高,科技专著的内容专业性极强,如果没有具备专业素质的编辑,难以把握书稿的准确性。科技专著的策划出版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3]。

  其次,近年来,国家政策鼓励科普出版,那我国科普创作的现状如何?我国的科普图书普遍存在内容乏味、读者定位不准、跟风拼凑、形式简单、装帧落后、质量低下等问题。科普图书整体质量不高,保障体制不健全及公众关注点转移等因素,也导致了科普图书行业发展不乐观。科普作品陷入这一困局,我们觉得跟以下几方面有关:1.表现形式过于单一,总体质量偏低,缺乏新颖性和时代性,这样的作品呈现到读者面前时,显得枯燥乏味。2.创作评价体系不健全,呈现的作品良莠不齐,评价指标不统一,对科普读物的定位不清晰。3.科普创作需要付出的多,可得报酬低,当前科普创作没有经费,作者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导致很多专家和研究人员不愿意在科普创作的路上继续前行。4.科普创作得不到学界的认同,缺乏对应的成果评价体系,对职称评定、干部提拨等没什么作用,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创作热情。5.科普创作队伍老龄化严重,工作队伍组织不健全[4]。

  科技专著的策划遇到不少问题,科普图书的打造也有不少困惑,如何互动开发,怎么开发?结合《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谈谈我们的认识。

  一、整合资源发掘创意

  广州是一座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都取得喜人的成绩。“粤芯半导体正式投产”“生物医药产业汇集地”,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多个响亮的名词在这里绽放。在社会氛围和实际需求的共同影响下,更需要我们打造适合大众阅读的科普读物。作为新一代出版工作者,合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打破传统、打破常规、思维碰撞,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人文思想,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完美地融合,也极具雅致。作为科技图书编辑,将多年的优秀科普专著资源合理开发,深耕细挖,也颇有吸引力[5]。

  科技专著汇聚了各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集合了科技大咖和科技前沿的优势,是科普图书的风向标;科普图书又是科技专著内容转化的实体产物,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近年出版的《中国野生蔬菜资源》中,摸索了以下道路。农业技术类图书《广州蔬菜品种志》的作者关佩聪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蔬菜栽培专家,他带领的团队在蔬菜的种质资源和栽培生理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一本优秀高端科技专著开始萌芽,编辑大量参考国内外出版物、罗列编写框架、拟定编写内容,并与关佩聪教授经过良好沟通,经过几轮编写会议及审稿会议,敲定了《中国野生蔬菜资源》专著的出版,该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二、深度挖掘作者资源

  出版的核心条件之一是要有高质量的作者资源,优秀图书的出版,需要有优秀的作者资源,建立学科带头人关系网及建设作者资源库必不可少。在策划出版科普专著的过程中,会接触认识很多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沉淀,这些科研人员手头上积累和收藏了不少资料,包括文字、精美图片等。但他们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编写的大多是规范教材、学术材料等,并且肩负繁重的学术任务或者行政事务,对于科普读物的定位、读者对象、市场情况都不了解,容易导致编写出来的书稿比较教条、学术味浓重、缺乏趣味性。在打造科普读物时,可以引导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如现在很多科研工作者有摄影爱好、自然观察爱好等,这些都是创作的源泉、创作的资本,结合日常的科普活动的信息,将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广东苔藓志》的作者张力老师,张力老师非常热爱野外拍摄,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图片资料,也热衷于参加科普活动。在《广东苔藓志》出版后,编辑团队与张力老师反复研究、反复商议如何把科普专著中的可用材料用于自然科普读物中,如何使自然科普读物的呈现形式更贴合读者定位。进行了几点创新,最后敲定了《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中英文版)的编写,成功地带领科研人员走向科普创作的道路。《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中英文版)出版后,社会反响不错,2016年被评为“广东最美的书”。

  三、深度挖掘内容资源

  科普专著的内容大多比较生硬,如《广东苔藓志》介绍的苔藓植物,是从苔藓植物的特征、形态、分布等方面编写,写作方式是条条框框的,缺乏温度。对内容深度挖掘,打造优秀的自然科普读物,编辑团队也是绞尽脑汁。同样是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形态分布及传播等信息,把内容故事化,转变专业图书罗列品种的模式,以拟人化的故事、温暖的文字展开叙述,以让读者喜欢读、读得懂为出发点。《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中英文版)的创作是基于张力老师的专业和兴趣,如何能将原本不起眼的微小的苔藓植物展现到世人面前,作者和编辑也花费了一番心思。“苔藓植物‘织成’的五彩‘地毯’、雨点落入芽孢杯中,可以将芽孢弹出,起到传播作用”,这些富有感情的描述,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产生了不一样的反应。

  四、创作出版平台的搭建

  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导向,资金的支持,整合专家、作者和出版资源,根据科技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不断开发、优化各种资源,整合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是保证科技专著和科普作品越走越好、越走越远的有效方式。

  科技专著层次高、站位高,科普读物受众广、可阅读性好,两者相互影响,具有很好的借鉴及互动作用,共同发挥两者的优势,相得益彰,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时代,科学、专著不再是冷冰冰的条目、符号和公式,应该充满趣味性、人文元素和温度。我们既要跑得了学术的“马拉松”,也要玩得了“科普迷宫”。

  参考文献:

  [1]刘树勇,张文秀.高士其的科普创作思想[J].科普研究,2009(4):77-80.

  [2]莫沈茗.策划出版精品科技专著的思考——以《现代针刺组学》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4(6):95-96.

  [3]吴昀.出版企业应成为科普图书出版的助推器[J].科技与出版,2010(9):58-59.

  [4]罗孝政,尉义明,崔坚志.科普创作贵在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4(7):42-45.

  [5]吴冰.找寻社会热点,全程参与创作——两本专业科普图书引发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2(11):42-4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